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6 人民版必修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概念:“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
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方式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
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
整合教材内容如下: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布置预习思考题:(1)找出重要概念。
(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
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
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
例如引入资料: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
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构想(注:如果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教学设计说明1.本课教学设计思路是:“冷战”概念剖析──“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的反击措施──“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通过整合课文内容,以“冷战”为主线思路来串讲,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本课的脉络更加清晰。
2.对教材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形成知识脉络。
3.依纲据本,适当补充典型事例和有关材料,在充分掌握历史事实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提高对史实的理性认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以指导阅读为基础,思考议论为过程,教师归纳小结为升华,实行自主式、互动式、探究式双边活动。
5.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作业:同步练习教后记: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布置了预习思考题,基本了解本课的大体内容。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进行了重新整合。
这有利于理清课文的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但我发觉学生还有一点点不适应,因为他们还是习惯按部就班。
这需要时间来改变。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7 人民版必修1【课标点击】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专题聚焦】(1)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
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
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
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2)本专题主要概述二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阶段:①二战后初期,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②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逐步出现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局面;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③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
【知识结构】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形成原因(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美苏为主导)①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安排。
②影响:雅尔塔体制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为战后两极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开了先河,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根本原因),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3)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惟一能与其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资料链接)二次大战期后美国(山姆大叔)军事实力的膨胀: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达l230万人,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战后苏联成了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有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
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
二战后期苏联解放了东欧各国,东欧普遍建了社会主义政权。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4)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资料链接)“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1943年德黑兰会议3.形成过程(1) 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疑难探讨)今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丘吉尔将美国拉入了针对苏联的“冷战”。
你认为有道理吗?提示:①丘吉尔一直奉行的是反共反苏心理。
②“二战”后由于大英帝国的衰落使其自身难保,为遏制苏联,他发表铁幕演说,为美国发动“冷战”摇旗呐喊。
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冷战正式开始:杜鲁门主义出台(疑难探讨)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思考: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哪些地区?(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的东欧、南欧等国家,包括德国东部地区。
)材料二: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杜鲁门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指希腊等国的共产党武装;“外来压力的企图”是指苏联企图扩张势力范围)(3)美苏冷战对抗的措施: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知识,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遏制苏联,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援助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冷战”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2.表现(1)全面“冷战”:①欧洲:德国的分裂;②亚洲:朝鲜分裂;③非洲:古巴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①朝鲜战争: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1.消极影响:①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②导致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③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促进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④客观上也有利于科技的发展3.冷战对中国的影响①美蒋勾结,使中国陷入内战深渊;②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孤立,包围,封锁政策;③新中国外交一边倒;④朝鲜战争;⑤台湾问题和台海危机的出现等。
(疑难探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中,世界上的局部战争和冲突都与美苏两个大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国却未曾发生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你能说说其中的一些原因吗?提示:力量势均力敌;核威慑的存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有利于美苏双方的利益等。
至时今日,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你知道现在还有哪些国家仍深受冷战的影响吗?(如中国、朝鲜等)如今“冷战”过去很多年了,世界是不是真的和平了呢?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冲突等)【重难点分析】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⑵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增强,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⑶二次大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但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地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