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教材梳理九年级上下册(2018最新)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教材梳理九年级上下册(2018最新)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3﹡星星变奏曲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总结朦胧诗的特点。
4﹡外国诗两首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1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2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1.比较法,对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
2.合作探究学习,感受文章内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3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学习,感受文章内涵
15短文两篇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1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2讲授法,了解演讲稿的结构和特点
3.关键语句赏析,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1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1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分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19范进中举
1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为最终目的。理清思路后,更易于背诵。
3.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写作背景的了解、评价古代帝王的作用。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讲授法,理解诗人、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修辞手法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1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
2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1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2交流探讨,回顾书信的结构和特点、关键语句赏析,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23.隆中对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1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参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分析人物形象
3搜集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讲给同学听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关键词句赏析,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学习鲁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民族自信心。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想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
2.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1.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合作探究,理清楚文章的行文思路
3.讲解法,了解战国策等相关文学常识
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1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引导学生凋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2.合作探究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18杨修之死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部编人教版教材知识点梳理-初中九年级
年级
课题
所学知识点
重难点
针对性解决办法
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
1.引导课前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2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2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态度
2.探究学习法。讨论研讨相结合,
8致女儿的信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4.出师表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1.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2.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
3.关键处点拨,多让学生自己用心领悟。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交流讨论红楼梦的相关认识感受,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兴趣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1.了解作者和《史记》,及人物形象。
2.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
1要利用正音、断句(读准句中停顿)、范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熟悉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