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9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P210第一题(10分)请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两者研究的目的不同;一个是关系密切的程度和方向 ;另一个是相关的具体形式,也就是数量变动关系;研究的方法不同:前者用散点图定性表示,或者用相关系数定量表示,后者是用回归方程表示的; 结果不同:前者两个变量只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后者则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当然也可能只有一个方程;知识点:(1)可能由于空户率或无回答率,改变了内部差异的性质;(2)无回答误差:由于无回答现象的发生而导致 调查获得的统计数据与社会经济现象的直实数据之间的差距就是无回答误差 .(3)无回答是指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单位中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有用的数据或记录 .P102 第三题(15分)某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2005年年报上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3.7万元。

某市统计局在例行执法检查时,经查阅有关单据、凭证、统计台帐,询问有关人员,认真进行核实,发现该企业全年共计支付:( 1 )职工工资88.7万元;(2)职工年终奖、安全奖等各类奖金 12.6万元;(3)职工交通费补助11.2万元;(4)职工洗理费、书报 费等3.4万元;(5)职工独生子女费 0.6万元;(6)职工岗位津贴53.8万元;(7)职工食堂伙食补贴 20万元;(8)职工其它工资性补贴和津贴2.1万元。

请回答:(1)根据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该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数据应包括上述哪些内容?具体应上报多少? (2)该企业的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为什么?答:1、( 1)职工工资88.7万元;(2)职工年终奖、安全奖等各类奖金 12.6万(3)职工交通费补助11.2万元;(4)职工洗理费、书报费等3.4万元;(6)职工岗位津贴 53.8万元;(8)职工其它工资性补贴和津贴2.1万元。

应上报合计 191.8 万元。

2、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 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第七条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特别严重 的,给予开除处分:(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 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P170第四题(15分)请简要回答什么是消费需求?列出2至3个常用的反映消费需求的统计指标,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答:1、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

1、 变量的地位不同:前者认为两个都是随机的,后者认为自变量是确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联系:有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变量或事物;两者互补的P127第二题(10分)在某地实施一项抽样调查,根据以往经验,预计空户率为 证最终有效样本量能够达到200户,最少应抽取多少样本户?答“设要抽取 X 户,有5%的空户率,则能抽上的只有(15%,X ( 1-5%)( 1-15%)=200 X=247.2 按照向上取整原则,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拓展。

5%,因拒访等原因造成的无回答率为 15%。

若要保1-5%),无回答率为15%,说明能回答的只有 1-=248 户.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GDP 、城乡居民消费支)3、 最终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 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和销售给社会集团的零售额。

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指的是销售给 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但是它也包括销售给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

如前所述,居民建房支出是投资,居民建房购买的建筑材料支出是居民建房支出的构成部分。

可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包含了投资的内容, 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

销售给社会集团的零售额指的是销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 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但是,从销售环节很难区分销售出 去的商品是否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用商品。

其中有一些商品(例如办公纸张、账册、文印用品)可能用于中间消 耗,有一些商品(如电讯设备、取暖设备、交通工具)可能用于投资。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不是 完整意义上的消费指标。

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涉及非物质性服务,例如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娱乐服务,最终消费 包括对这些非物质性服务的消费。

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涉及农民自产自用的农牧产品,而最终消费则包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

所以,虽然社 会消费品零售额与最终消费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区别,利用前者代替后者,必然会 产生误差。

三者之间有的关系:(1)居民消费支出与前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城乡居民消费是一个人均”指标概念即平均每个 人用于消费的支出是多少,而最终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概念 ;(2)从统计范围上看: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社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社会集困消费,而居民支出不包括这部分.第五题(25分)某地统计资料如下表。

要求:根据这些资料,对该地区2晞0 2 008 地卫生产总隹(现拚,亿元】 1000 5000 第产业 1(MI 400 第二卫业 400 2600 第三产业50ft 2000 担31生产恙僅(2000 亿元> 1000 2500 幫一产业 100 2 OU 第二产少 400 1300 第三产业500 1000 年申人二(厅人)500 f)on 能谒:消费总辰(万吨标准煤〕1000 3000答:2000 年第一产业 GDP: 100/1000=0.1,第二产业:2008 年:第一产业:200/2500=0.08,第二产业:1300/2500=0.52第三产业:1000/2500=0.4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第一产业:200/100-1=100%第二产业:1300/400-1,第三产业:100%人均 GDP: 2000 年:1000/500=2 ; 2008 年:2500/600=4.17 单位 GDP 能耗:2000 年:1000/1000=1 ; 2008 年:3000/5000=0.6 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的GDP 比重越大,该地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P114第六题(25分)请简述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答: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对此,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400/1000=0.4 第三产业:500/1000=0.5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 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

老年人的消费支出 ,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

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 ,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 科技创新遭遇浅滩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

(三) 劳动力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劳动 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 ,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 ,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四) 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 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 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

P286第七题(25分)简述投资率与国民储蓄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自 原因。

.等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国民储蓄率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储蓄 /国民可支配收,另一种方法是用居 民、企业和政府的储蓄/国内生产总值。

两者的联系:我们在经济学中学过这么一个等式,不管是两部门,还是三部门和四部门,都有储蓄 一个等式。

简单地说,储蓄就是收入减去消费之后的剩余,是投资的源泉。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投资就不 可能有经济增长。

区别:两者的概念不同,计算不同,应用场合不同。

储蓄只是投资的前提,但要变成投资,还有个转化问题。

投资和消费是国民收入分配中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长期过高的投资率1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 2。

消费率低意味着当年的国民收入分配中将较多的部分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至少造成即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障碍。

从目前国民经济核算情况看,居民消费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固定资产投资率提高 1.5个百分点。

可见,消费增长的快慢直接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影响商品市场的活跃程度。

首先,收入是影响储蓄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平 稳较快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修 订结果,1993 — 2004年,我国年均 GDP 的实际增速要高于原核算数 0.8个百分点;而经济普查发现的2.13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漏统,意味着有同等数量的城镇居民收入和企业盈余的增加(因为按收入法核算,GDP 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在税收收入数字完整准确的情况下,主要体现为劳动者报酬和 企业盈余的增加)。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要高于以前的估计。

可以 预见,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全面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政策的影响下,居民收入水平会得到 进一步提高,进而支持居民储蓄走高。

1997年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持续高于投资率,请简要分析其 答:投资率通常是一定时期内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这么其次,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即期消费能力不足,预防性储蓄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