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萧山_我的家乡

萧山_我的家乡


萧 山 的 历 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 地。 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 郡。“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 暨浦,所以称“余暨”。 孙权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改名永兴,属会稽郡。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兴为萧山,以萧然山为名,沿 用至今。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 1949年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 1952年起,复为省直属县。 1957年划归宁波专区。 1959年改属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 (县级)。 1988年1月1日,萧山县改称萧山市,仍属杭州市。 2001年3月25日,萧山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杭州市萧山区正 式宣告成立。
目前,湘湖景区已形成湘浦、 湖上、城山、越楼、跨湖桥等 五大景区,有湘堤卧波、湘浦 观鱼、忆杨思贤、绿岛掬星、 湖心云影、城山怀古、湖桥拾 梦、越堤夕照、纤道古风、越 楼品茗、跨湖问史等二十个景 点,少儿公园极地海洋世界主 题公园也于08年10月建成开放。 2008年,湘湖被评定为国家4A 级风景旅游区、中国百强旅游 景区,在第二届中国休闲经济 发展论坛上,被评为“中国休闲 旅游最佳目的地”,是浙江省内 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度假区。
贤良方正萧山第一个外交官
华氏先祖本姓子,(宋)戴公子食采于华, 遂以华为姓。世代为宋卿。后迁居江苏无锡为盛 族。再迁进越会稽郡。至宋代朝奉大夫华镇(宋 代著名诗人),字元仁者,于宋元丰二年 (1079)进士,及第后,独爱萧山风俗淳厚,山 水秀丽,举家迁居萧山渔浦,(今义桥镇民丰村 渔浦街)为萧山华氏始祖,繁衍发族。
Product A
Product B Product A Product C
萧山青梅
产品产地: 浙江萧山 产品特性: 果青、汁多、肉厚、核小、皮薄、质脆、酸味纯正。 产品成分: 富含钙、镁、钾、纳、磷、铁等矿物质。 产品功效: 梅子的营养价值可说非常高,它属於硷性食物,酸味来源是有机酸,可
以提高血液中的硷性,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预防贫血,还能抗老化、助消化、抑 制感冒咳嗽,连晕车止吐、醒酒除口臭,都有妙效,是不可多得的家庭必备零食和药 材。 产品简介: 据城山诸坞村《诸氏宗谱》记载,青梅在诸坞栽植已有1090年历史。萧 山青梅以而驰名中外,产品远销港澳等地。以青梅为原料加工制成陈皮梅、甜梅、青 梅、梅干、乌梅等,也可精制成蜜饯、饮料,还可供药用,在染料工业上又可用作媒染 剂。萧山是全国重点青梅基地之一。产地主要在城山乡诸坞村、傅墩村、所前乡山里王 村、通济乡邱家坞村。
湘湖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杭
州西湖的“姐妹湖”。湘湖还是浙 江文明的发源地。这里发掘的 跨湖桥文化遗址,是国家级文 物保护单位,这里出土了世界 上最早的独木舟,把浙江文明 史前推到八千年;湘湖城山之 颠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勾践 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见 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为 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古城墙遗 址;湘湖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 的故里,李白、陆游、文天祥、 刘基等历代名人在此留有不朽 诗文。
我的家乡
目录
1. 萧 山 的 简 介
2. 萧 山 的 由 来
3. 萧 山 的 历 史 4. 萧 山 的 景 观 5. 萧 山 的 特 产 6. 萧 山 的 建 筑

萧山的简介:
萧山,古称余暨、永兴,位于东经 120°04‘22’‘~120°43’46‘’,北纬 29°50‘54’‘~ 30°23’47‘’,地处中国县域经济 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南翼,钱塘江南岸,东邻绍兴县,南接 诸暨市,西连富阳市,西北接杭州市滨江区,北频杭州 湾,与海宁市隔江相望。 陆域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萧山拥有8000年文明 史,2000年建县史,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市区首位,被誉 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 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
夏 至 杨 梅 满 山 红 , 南 山 数 过 是 湘 湖
萧山杨梅
简介 :萧山盛产杨梅,时在夏至前后。杨梅不但鲜甜
可口,而且誉满中外,特别是江浙沪一带。萧山从古到今还有一定的“杨梅文化”。 相传萧山杨梅原叫红梅,早先虽是江南鲜果,鲜嫩可爱,但名气并不大。至唐朝,有 位王尚书,回萧探亲,正好夏至前后,亲眷送了他一篮红梅。吃吃味道鲜美,看看实在可 爱,心想何不回朝时带一点去,朝贡当今皇上和娘娘呢!翌日,王尚书亲自进山,采办了 上好的红梅,垫好果叶嫩草装好萝筐,日夜兼程前往京城。时值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 正与娘娘杨贵妃相对弈棋,却有王尚书江南美果进献,即命高力士托盘上来,水淋红嫩, 即刻品尝,这一尝可把皇上和贵妃吃出胃口来了。速传王尚书,此果为何名?王尚书是萧 山人,历来头脑发达,随机应变曰:“此果盛产永兴,即是皇上新命名之萧山县,但尚无果 名,求陛下亲赐一名。皇帝哈哈大笑曰:此果色美,味美,贵妃又吃得好美,就赐名为杨 梅吧!从此朝廷年年进贡萧山杨梅。当时,人们只知道杨贵妃爱吃闽粤鲜荔枝,其实上半 年还有浙萧的鲜杨梅呢。王尚书献果有功加官晋级理所当然,而由此而使萧山杨梅名誉大 增,屡年不衰,故是历史悠久的萧山特产。
历史典故与名人
卧薪尝胆
勾践(前497—前465),又称菼执,是春秋 后期越国的国君。父名允常,他的祖先,相传是 禹的后裔,帝少康的庶子,被封于会稽。
开萧山文化之先河——许询
萧然梦笔传文化
江淹 (444—505)字文通,南朝文学家,萧山 许询,字玄度,号征君,东晋高阳(今属河 江寺和梦笔桥的建造者。祖籍济阳兰考,(今河 北)人,后居萧山,为萧山许姓人的始祖。 南兰考)祖父南朝宋时任县令。父江康之南沙县 许询为东晋初颇有名望的处士。“有才藻、 令。江淹自幼聪颖,6岁能诗,少志以汉时司马 善属文、能清言”。 相如为榜样,勤学上进。十三岁丧父,家境贫 寒,曾采薪以养母,孝闻乡里,且留情文章。
跨湖夜月
杨岐钟声
城山怀古
览亭眺远
美丽的湘湖八景,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的光临
湖心云影
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窑烟
先照晨曦
横塘棹歌
被誉为华东地区最大音乐喷泉!!
杭 州 乐 园
杭州乐园是长三角地
区最具特色的综合性主题公 园,以“主题突出、晴雨皆 宜、老少同乐” 为设计理念, 由玛雅部落、冒险岛、失落 丛林、童话王国、杭州乐园 水公园、杭州乐园滑雪馆、 吴越古城、杭州乐园大剧 院、杭州乐园生态园九大区 块组成。 到处精彩不断,给爱玩的 人一次玩个痛快!
大诗人和大书法家贺知章
距今1260多年前,在浙江杭州萧山出了一位 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名贯古今,声扬海外,他 大经学家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小毛生, 就是贺知章。天宝三年(744)以“皇都得意归 故里、奉旨回乡思家桥”的荣誉告老回乡,荣归 又名毛甡,萧山城区西河沿人,故称之西河先 生,俗称毛西河。毛奇龄一生以辨定诸经为己 故里。 任,着重研究经术,力主治经以原文为主,不能 参入别家述说。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谈,讲求经世 致用,反对朱熹理学,其《四书改错》即是对朱 熹《四书集注》之击。
-
温室内为具有八千年历史的独木舟
楼 观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 沧 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 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 海 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 日, 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 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 门 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 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 对 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 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 钱 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 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 江 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 的习俗。 潮
产品典故:
“望梅止渴”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假谲》,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 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 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他看了 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 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 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一代史者 千秋神笔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 号东藩,萧山临浦人。自幼聪颖好学,读书 过目不忘。素有“神童”之誉。1916年至1 926年10月间,蔡东藩用十年时间的心血和 惊人毅力,先后写成《前汉通俗演义》、 《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 《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 《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 《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 《清史通俗演义》和部分《民国演义》,共 11部通俗演义,全书600余万字,计1040 回,合称《历朝通俗演义》,自秦始皇时代 到公元1920年间,囊括了2166年间所发生 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尽载书中。 另外还有《西太后演义》、《历朝演义》两 部,总共撰写了13部演义,计724万字的通 俗演义巨著。该书在史料上以“正史为经, 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在体 裁上,保持了演义小说的特点,且自写正 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其内容跨时间之 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实属世界罕见, 堪称我国历史演义之首。被誉为“一代史 者,千秋神笔”的近代司马迁。
萧山的由来
萧山建县于西汉初,始称余暨,属会稽郡。三国时,孙权 于黄武年间(222—229年)将余暨改为永兴。 唐天宝元年 (742年),改永兴为萧山,以县治西的一座山(萧山)为名。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 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 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 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自唐改称萧 山以来,除清咸丰十一年(1867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 平军占领萧山期间,为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之讳,改为 “莦珊”外,均称萧山县。直至1988年元旦,撤县设市,改称 萧山市。2001年3月,杭州市扩大市区行政区域,萧山 萧山区 撤市设区。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 郡,萧山属会稽郡地。 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 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 “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