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古风新韵(第1课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1课古风新韵(第1课

古风新韵第一课时
第一课古风新韵
一、教材分析:
1. 古琴曲《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表达了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

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

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2. 歌曲《但愿人长久》是一首流行歌曲,选自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由台湾著名作曲人梁弘志作曲,邓丽君演唱,后经许多人翻唱。

歌曲在2007 年10月24日作为30首“奔月”歌曲之一,随“嫦娥一号”登上月球。

3. 歌曲《游子吟》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词谱曲。

此曲以动人优美的旋律,饱含深情地演唱,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歌颂,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4. 歌曲《花非花》是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首歌曲。

在词曲结合中较好的采用了依字创腔,使歌曲犹如在吟诵,给人以无限的柔媚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以“古风新韵”为主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吟诵诗词与演唱古诗词歌曲中,感受意境,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的学生在诗词的诵读与理解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能够唱出古诗词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能够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能够进行创编活动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1. 聆听两首古诗词曲,体会作品表现的意境。

2. 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 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
琴曲《关山月》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

教学难点:在聆听与演唱中,感知古词与古词曲间的紧密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方法:聆听法、配乐朗诵法、听唱法
课时安排:4 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学期寄语。

1. x x 问好。

2. 再次强调教学常规。

3. 简介本学期学习任务与目标。

4. 小结上学期学期情况。

二、聆听乐曲《xx》
1.导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感受古琴的音色,感受乐曲的“古风”,并设问: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
2.认识乐器——xx。

(1)分别聆听《渔舟唱晚》和《关山月》片段,请学生感受它们不同的音色。

(2)出示乐器图片,请生观察古琴的形状与结构。

(3)师简介其演奏方法及历史影响。

(4)聆听古琴演奏的《流水》音乐片段,请生边聆听边模仿古琴的演奏。

3.
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并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诵读古诗《关山月》,体会乐曲意境。

5.再次完整地聆听乐曲,进一步感受古琴曲的意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朗诵、画画、动作等)。

6. 小结。

拓展:
1.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2.搜集苏轼《水调歌头》创作背景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