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科岗前培训_血库约血交叉配血培训

检验科岗前培训_血库约血交叉配血培训

血库约血与交叉配血相关培训1、临床医生开具输血申请单,输血前九项,复查患者血型确认无误。

2、审核患者是否符合用血要求,家属是否互助献血。

4.1临床用血管理规定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流程图详见附图。

4.2临床输血指征4.2.1急性失血a)失血量〈20%血容量,血红蛋白(Hb)〉100g/L者或红细胞压积(HCT)>0.30者原则上不输血,但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b)失血量>20%血容量,HCT<0.30或Hb<10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可按下列方法输血:1、先输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再输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贫血病人。

胶体液指人造胶体溶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剂)和白蛋白。

2、失血量过大,仍有进行性出血,频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病人可输部分全血。

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

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人。

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c)血浆不应用于补充血容量。

并用红细胞和血浆代替全血可使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加大,应尽量避免应用。

d)大量输血可能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临床无出血症状,不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x109/L,并有微血管出血表现,是输注浓缩血小板的指征。

e)大量输血造成的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未确定前,不必常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

大量输血后如有微血管出血表现,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应输FFP。

剂量要足(每kg体重10-15ml)。

如纤维蛋白原<0.8g/L,应输冷沉淀,剂量约为每10kg体重1-1.5单位。

4.2.2急性贫血a)内科急性失血按外伤和手术失血的输液、输血原则处理。

b)急性溶血和急性造血功能障碍病人一般不存在血容量减少的问题,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应输注红细胞,多无全血输注指征。

c)急性溶血多数有抗原体反应及补体参与。

输血不当反而加重溶血。

有严重缺氧症状者输红细胞,输血量不宜过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宜输洗涤红细胞。

d)急性造血功能障碍或贫血病因未查明,但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应输红细胞。

4.2.3慢性贫血a)慢性贫血病人无须紧急处理,应积极寻找贫血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不轻易输血。

b)慢性贫血病人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病人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减低。

因此,Hb和HCT的减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

无明显贫血症状者可暂不输血。

c)慢性贫血病人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任何理由输全血。

选择何种红细胞制品要根据病情决定。

d)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指征:1、Hb<60g/L或HCT<0.18,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遗传性血液病患儿在其生长发育期,输血指征可放宽);2、贫血严重,而又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孕妇。

更祥细的内容要求科里每个工作人员自学我科《输血质理管理手册》,一切以抢救患者生命为第一原则,遇到问题及时请示汇报,先向血库负责人汇报,血库负责人不在向检验科主任汇报,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行政值班领导汇报!3、符合用血要求者填写医院用血计划表,先与血站确定有血之后,将用血计划表填写完整,传真到血站,并根据血站要求传真其它补充材料。

4、约到血之后打送血的士电话,叫他们送血。

5、血到了后打电话给医生让病人家属过来交送血的费用,让病人家属直接与司机交接,我们不要代收。

6、血到后核对血液质量和送血单,填写入库登记本,血液尽快放入贮存冰箱。

注意血小板室温保存,不能入在冰箱里。

放入冰箱前应观察冰箱温度是否符合贮存要求。

-----------------------------------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1.浓缩红细胞(CRC)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4±2℃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3.红细胞悬液(CRCs)4±2℃(同CRC)4.洗涤红细胞(WRC)4±2℃24小时内输注5.冰冻红细胞(FTRC)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22±2℃24小时(普通袋)或(轻振荡)5天(专用袋制备)7.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同PC-2)(同PC-1)(同PC-1)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22±2℃24小时内输注(GRANs)9.新鲜液体血浆(FLP)4±2℃24小时内输注10.新鲜冰冻血浆(FFP)-20℃以下一年11.普通冰冻血浆(FP)-20℃以下四年12.冷沉淀(Cryo)-20℃以下一年13.全血4±2℃(同CRC)14.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7、配血(1)、用正反定型方法复查患者血型。

(2)、取出预配血袋,观察血液外观与有效期等,看是否符合输注要求。

有多袋血时,先把有效期短的血用掉,避免血液浪费。

(3)、血袋有四条小辫子,第一条贮存备查,第二条配血,第三、四条不要剪留在血袋上。

(4)、剪下小辫子后,血液立即放入冰箱保存,减少血液在室温中的暴露时间。

(5)、配血过程中,利用离心等待的时间填写输血登记本与输血记录单,反馈单等。

一人值班时,双配单签两人以上上班时,双配双签(5)、配血合格后发血,配血过程与溶浆机的使用祥见血库SOP文件与试剂盒说明书。

8、发血配血合格后,打电话给护士发血,交接签名。

注意:(1)、血液必需护士过来领取,病人家属或工友过来取血,一律不予发血,急抢救用血时,如果护士没办法过来拿血,宁可我们自己送过去,也不要破禁,避免输血反应纠纷。

(2)、送血过程全程冷链保存。

(3)、血液一经出库,不论任何原因,不再收回。

9、发血后扣费,收拾工作台面,小辫子与病人配血的原始血(盖好避免细菌污染)最少保存7天。

10、输完血后,回收血袋与输血反馈单,审核反馈单是否完整规范,血袋放4℃冰箱何存最少7天,反馈单放入相应抽屉存档。

附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确保输血安全,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交叉配血试验。

三、操作人员:XXX等。

四、操作步骤:随着临床输血实践的增多,输血一方面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在对失血性患者的救治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和致命的事故。

这对输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输血医学出现了奇迹般的创新。

血型学、血液免疫学和输血相关病毒学的深入发展,使输血置于更加安全的轨道。

1. 原理: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是保证安全输血。

此试验是检查不配合性,使献血员与受血者(病人)的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

配血试验阴性,输血后患者的血清(红细胞)不会与献血员的红细胞(血清)发生反应。

即使已知患者和献血员的ABO及Rh(D)血型相同,配合性试验也是必要的。

因为除了ABO、Rh(D)外还有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存在。

2. 试剂和材料:(1)受血者血清与3%红细胞悬液(2)供血者血清与3%红细胞悬液3. 操作方法:3.1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3.2 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

3.3 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3.4 交叉配血不合时;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必须作抗体筛选试验。

3.5.交叉配血试验包括:(1)受血者血清对供血者红细胞的主侧配血。

(2)受血者的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的次侧配血。

(3)受血者的红细胞对受血者血清的自身对照。

3.6 盐水介质配血法本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不配合性。

当受血者和供血者细胞经混合并离心后,如有ABO不配合问题,就会很快显示出来,所以常称为“立即离心”(immediate spin)配血试验。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待凝固后分离血清,并将红细胞配成3%盐水悬液。

2.将供血者血样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清,并配制3%红细胞悬液。

3.取洁净小试管(10mm×60mm)2支,1支标明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供血清(DS)+受血者红细胞(PC)。

4.按标记主侧管放受血者血清1滴。

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次侧管放供血者血清1滴,加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混匀,以1 000r/min离心1min,轻轻侧动试管,观察结果。

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索引起的凝集反应。

5.结果判断: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溶血及凝集表示无输血禁忌,可以输血。

如急需输血但一时无同型血液,作异型配血时(批O型血输给A、B或AB型,或A、B型血输给AB型时)主侧无溶血及凝集,但次测必然有凝集或溶血。

故实际上不必再做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次侧无凝集,应进一步分析原因。

如因故急需进行异型输血,应检查供血者血清中抗A(B)效价,如效价<200,无溶血者,可给予少量输血。

6.附注:(1)盐水介质配血法也可用玻片法进行操作。

(2)如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酶法或抗球蛋白法配血。

(3)只能检出ABO、MN、Lewis等IgM抗体3.7 酶技术配血法国内以木瓜酶或菠萝酶为常用。

本法敏感性高,对Rh血型抗体的检出尤为显著,操作简便,试剂也容易购到,故一般实验室均应建立。

1.洁净试管2支,标明主侧和次侧。

主侧加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3%红细胞盐水悬液各1滴,次侧加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3%红细胞悬液各1滴,二管各加1%木瓜酶(或菠萝酶)液1滴。

2.混和,置37℃水浴1h,轻轻侧动试管,观察结果,两管均无凝集。

表示无输血禁忌。

3.阳性对照:已知IgG抗 D 血清1滴加2% D 阳性红细胞悬液1滴,再加酶液1滴。

阴性对照:AB型血清l滴加2% D 阳性红细胞悬液1滴,再加酶液1滴,同时进行试验。

4.附注:酶活力简易测定法:取0.067mol/L,pH6.2磷酸盐缓冲液与牛奶(去奶油)等量混和,放在37℃温箱加温。

吸出上述混和液1滴于玻片上,加1%酶液l滴,混和,观察结果。

在10~20s有絮状物出现表示酶有活力,可供应用。

若在20s后出观絮状物,表示该批酶活力差。

若作试验时。

则延长观察结果时间,若酶活力减低50%,是此酶液不能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