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在无明显压力及容量负荷增加情况下发生心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以心室壁肥厚程度和范围分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对称性左心室肥大、特殊部位肥厚三型。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以劳力性呼吸困难、非典型心绞痛、一过性晕厥呈频发多见,个别中、青年患者可发生猝死及心力衰竭,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时可出现收缩期杂音、特征性脉搏和心尖搏动。
老年人有以下表现应考虑HCM:①胸骨左缘局限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用冠心病、高血压不好解释者;②有晕厥病史者;③冠心病、高血压用扩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④心电图有深且窄异常Q波,特别是
发生在前侧壁导联;⑤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者。
对有胸闷、心悸、胸痛等非典型心绞痛表现的中青年人,尤其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及伴有晕厥者。
应警惕HCM之可能,以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HCM心功能损害因素为心肌重量增加、室腔容积减少、心肌硬度增加,疾病早、中期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晚期心室舒缩功能明显下降,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者多存在心电图异常,以sT段压低及T波倒置最为常见,易误诊为冠心病、心肌梗死;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及Q波存在对HCM有重要诊断价值。
对以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为主诉的患者,ECG有缺血性ST-T改变和(或)异常Q 波,临床用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瓣膜病难以解释者,应考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