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历史选修4专题一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人民历史选修4专题一 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有关的影视作品代表
长 安
“九天咸阊歌阖《开破宫阵殿乐,》万,国共衣赏冠太拜平冕人旒”
家
二
家
月
楼
多
上
香
如
尘
花
,
人
六
,
街
千
车
枝
马
万
声
枝
辚 辚
自四从海贵皇主风和被亲,后千,年一德半水胡清风似汉家
红 艳
。
职贡图
新 。
昭陵六骏
❖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 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
❖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 的六匹骏马。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 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 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 艰难。
文德治国,三教并存
皇榜(金榜)
唐朝科举考试考场 科举考生看榜图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他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 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 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 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 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 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 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 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 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心“存百姓”,休养生息
《贞观政要·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 深慎 ”。 “贞观初,太宗谓侍 臣曰:为君之道,必须 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 奉其身,犹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 。
贞观元年,关中大饥,斗米值绢一匹,二 年天下蝗,三年大水,太宗勤而抚之,民虽东 西就食,未尝磋怨。
及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 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 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 取给于道路焉。
❖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 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 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 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 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 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 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 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 总评: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1.功 ❖ 一代明君.
❖ 颁布一系列措施使唐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任人唯贤,勇于纳谏—,形成贞观之治,为 开元盛世打下基础.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唐太宗的为君之道和《贞观纪要》为后 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
唐太宗书法
❖ 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贞
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 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 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 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 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 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 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 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 少之又少。
迩娑婆寐,吃了这个外国
骗子的“延年之药”,结
果使病情恶化。649年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
晚年渐趋奢靡, 享年51岁
丹药的毒性发作,终于不 治身亡。享年仅五十岁。
晚年的“糊涂”
❖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 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 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二、开创盛世—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主观上: A.吸收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B. 雄才大略 2)客观上: A.隋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其创造 了条件
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 主要动力
贞观:唐太宗年号(626-649年)共23年
阅读子目二、三归纳贞观之 治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 民族、对外关系方面有何表现?
奢侈腐败 荒淫无度
思考:李世民在唐朝创建的过程中扮演
了什么样的角色?起了什么作用?
(1)劝父起兵,协助建立李家王朝 机敏聪慧,出谋反隋
(2)平定割据政权,巩固新生政权 强悍勇猛,屡立奇功
①平定薛举父子 ②击溃刘武周 ③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2、李世民登基
1)玄武门之变,袭杀亲兄 2)逼父退位,治世随呈
程
杜
长
咬
如
孙
金
晦
无
忌
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 画像,就是贞观时期的杰出大臣,其中包括我 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 晦,还有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 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 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 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
2.广开言路,兼听纳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 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 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 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 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
“功大过小”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 历史作用
❖ 思路引领:唐太宗统治时期,在政治、经 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方面都采取 了哪些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使唐朝出现了 怎样的局面?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起 到什么作用?其统治思想对后世统治者有何 意义?
唐太宗一改自古以来贵中华、 贱夷狄的观念,对少数民族一视同 仁,所以也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 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可汗”是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对 君主的称呼,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 九百十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 并称“世界三大帝国”。
施政 结果
思想:逞私欲 --大兴 土木 经济:赋役繁重 政治:严刑酷法 文化:焚书坑儒
暴政 二世而亡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
1、夺位登基
⑴唐的建立
唐 高
祖
李渊:617年
李
晋阳(太原东南)起兵
渊
乱世反隋
→ 618年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624年
扫平群雄,统一全国
隋炀帝暴行
大兴土木 役民无度 三征高丽 民怨沸腾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
在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 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痛的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 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 度,同时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还规定诬告 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这种 罪名惩罚诬告人。
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 法。”
以德化民,慎用刑法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简宽”. 修改律条 慎重死刑
“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 一一于法”。
严肃法令 官员守法 唐 律 残 片
《贞观律》
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孙无忌又和其 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成为 封建社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
交往密切,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
开明的君主 开放的时代
吸取教训—心存百姓 广揽人才—知人善任 广开言路—兼听纳谏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对外交流--兼收并蓄
(三)、唐太宗晚年的骄奢
❖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
唐太宗得了“风疾”,烦
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
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
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
❖2、过: ❖ 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滋生。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华夷一体,民族团结
靺
回纥
鞨
突厥
吐蕃
南诏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 是他的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 洽。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1.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 2.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
(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 3. 和亲政策;
领域
措施内容
影响
政治 法律
三省六部制 虚心纳谏,选贤与能
慎用刑法,颁行《唐律》
提高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文化
发展科举制
扩大统治基础,培养人才
经济
均田制;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民族 民族平等
对外关系 开放,兼收并蓄
复苏唐初经济
促进民族融合 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
结论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对外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用人的特点
1、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唐太宗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 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 子。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房玄龄﹑杜如晦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 案和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 所以用为宰相(“房谋杜断”)。而戴胄则相反, 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 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 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