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你知道世界上最美的姿势是什么吗?是飞翔。
抬起头,你看翱翔的苍鹰,飞翔的小鸟,它们多么自由,多么神奇,这样的美丽让人向往!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让他们飞过广袤的蓝天,飞过沧山泱水。
在讲《端午的鸭蛋》时,我提前把导学案让课代表发给其他同学让他们做好准备。
第二天上课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每个小组来自编自演一个情景剧。
”话音刚落,有学生在下面就开始说:“老师今天不上语文课了?”我说:“对!我们今天上语文表演课!”这时又有学生在下面问:“语文课怎么表演啊?表演什么啊?”这时我对学生说:“先看一个资料!”于是我把准备好的一则韩国把端午节申遗的资料出示出来。
看完这则资料有学生就开始说:“韩国怎么这样啊!端午节怎么是他们的呢!应该是我们中国的啊!”有的学生说:“在战国末期为了纪念屈原我们就开始过端午节了啊!”学生们开始义愤填膺地说着自己的看法。
我抓住时机说:“韩国申遗说明他们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现在我们也应为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出一份力!你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演一个向外国游客介绍宣传中国端午文化的情景剧。
大家结合课文《端午的鸭蛋》、和你们搜集的资料准备一下。
”当我把任务布置下去时心里捏了一把汗!我让每个小组依次展示并让其
他的学生当评委。
出乎我意料的是每个小组表演的都很认真。
其中第四小组做得非常好。
最让我意外的是,这个小组的这名导游还把课文中描写作者家乡的鸭蛋那段文字一字不差的背会,并运用到她的解说中。
同学们听着那位学生惟妙惟肖的描述,口水都不知咽了多少回了!最后这名导游不但成功的介绍了端午文化还成功的推销了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个小组制作的关于端午文化宣传的图片让我很意外。
虽然这节课有一些小瑕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学生和以往上课的状态不一样了。
他们比以往上课要活跃得多、快乐得多。
这节课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我们不能低估孩子,只要引导得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会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新课堂的理念告诉我: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课堂不是老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老师只是那个伴奏者!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的“各领风骚”,才能让他们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台城乡赵拔庄学校)
编辑王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