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 23 心理治疗
第八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 23 心理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心理治疗的种类
(一)按治疗对象分类
1. 个别治疗(individual therapy) 2. 夫妻治疗(couple therapy)或婚姻治疗(marital therapy) 3.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4. 团体治疗(group therapy)
(二)按理论流派分类
➢ Wampold基于大量文献提出,患者对治疗的希望、对良好结局的积极期待与信念,与治疗 师的良好关系及矫正性的经验等,是大多数心理治疗技术产生疗效的因素。
➢ 总体而言,心理治疗的疗效机制是通过治疗师与被治疗者之间发生的有效而积极的交流 (communication)才实现的。
三、心理治疗的效用及其机制
--孙思邈
第23章 心理治疗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论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及技术 第三节 其他专门心理治疗技术简介
重点难点
掌握 心理治疗的定义、效用机制和主要理论流派。
熟悉 心理治疗的种类、技术及操作程序。
了解 其他专门心理治疗技术简介。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论
一、概念与定义
(三)神经科学进展与心理治疗机制研究
➢ E.Kandel指出:基因是大脑中神经元相互连接方式的重要的决定因素,但基因本身并不 能解释所有精神疾病的不同表现方式,而学习和经验能够改变基因的表达。
➢ 心理治疗也许可以通过学习而使基因表达产生变化,影响突触联结的强度,可以导致大 脑结构的改变,促进长期的行为变化。
(一)理论要点
经典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由弗洛伊德(S.Freud)创立。其最基础的理论之一,是关于潜 意识和人格结构的学说。他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三者保持平衡,人格发展就比较 正常;反之,如果各种力量的冲突不能很好解决,则导致神经症或其他障碍。
1.本我(id) 是人格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快乐原则 2.自我(ego) 指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影响而形成的认知系统,代表理性, 调整本我与外界和超我之间的关系。——现实原则 3.超我(super-ego) 指道德的部分、人格最高层,处于意识层面,代表良心。——至善原则 近40多年以来,经典的精神分析不再流行,目前普遍使用的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是以精神分析 理论为基础的各种短程治疗(brief-therapy)。
心理治疗多可以纳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论这四大主干体
(系三。)其他分类
1. 言语性技术和非言语性技术。 2. 一般支持性治疗、深层治疗、危机干预等。 3. 原国家卫计委分类:基本心理治疗技术;专门心理治疗技术; 其他特殊心理 治疗技术。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及技术
一、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性治疗
1.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一种以助人、治病为目的,由专业人员实施的人际互动 (interaction)过程。心理治疗师(psychotherapist)是指接受过医学或心理学系统学习,通过 培训、考试取得国家特定资质,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 2. 广义的定义——心理学的治疗(psychological treatments)效应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 互动时,举手投足间表现出良好的基本素质、专业精神与态度,展现出对人的尊重,对于患者 心理痛苦的敏锐觉察力,对于心理问题及时预防和干预,会自然、自发地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 理影响。 3.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的异同 ①相同点:助人目的、机制、理论源流甚至技术大同小异,都是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服务技术。 ②不同点:服务对象、内容和开展的场所不同。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精神病学》(第8版) 配套课件
主编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第8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一、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性治疗
(二)操作方法及程序
1. 治疗设置 精神分析,每周3~5次,每次45~50分钟。心理动力学治疗通常为每周1~2次,每 次45~50分钟。 2. 建立治疗联盟 治疗联盟为患者与治疗师之间形成的现实的治疗合作关系。 3. 初始访谈与诊断评估 对患者的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发展水平、潜意识的心理冲突、 人际关系等进行评估和动力学诊断,确定治疗目标。 4. 治疗过程与常用技术 将移情与反移情、阻抗作为探索潜意识的线索和治疗工具,通过自由联 想、梦的分析、肯定、抱持、反映、面质、澄清、解释、修通、重构等技术达到治疗目标。 5. 结束治疗 回顾治疗过程,评估疗效,强化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与治疗人员完成心理分离,促 进患者适应社会。
三、心理治疗的效用及其机制
(一)心理治疗的适应证
各类心理相关问题、精神障碍和心身障碍,包括一些与躯体疾病、创伤相关 的适应问题、情绪障碍等,尤其是“神经症”和儿童少年期的情绪和品行障碍,是 心理治疗的重要适应证。
三、心理治疗的效用及其机制
(二)心理治疗产生疗效的机制
➢ Grawe通过综述研究文献,总结出各种心理治疗共有的作用机制是: ①激活资源;②将问题现实化;③积极帮助解决问题;④澄清冲突、混乱的认知。
二、心理治疗的学科特性
1. 心理治疗是与社会人文学科联系紧密的医疗技术,其实施要符合科学原则,遵守社会文化规范。 2. 科学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 ①由具有社会认可身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 ②在专门的医疗机构、场所实施; ③以助人、促进健康为目的; ④遵守技术规范和伦理原则,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⑤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不滥用、误用; ⑥对治疗过程及其后果能够记录、控制、查验,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副作用,能进行合理解释,不 使用超自然理论。
一、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性治疗
(三)注意事项
1. 处于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有明显的自杀倾向的抑郁患者、严重的人格障碍患者,不宜做 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治疗。 2.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较低、人格结构有严重缺陷的患者,要避免使用经典精神分析技术。要 注意克服过度理智化的过程在患者方面引起的失代偿,促进认知与情感、行为实践的整合。 3. 治疗关系与技巧同样重要。防止治疗师过分操纵、以自我为中心;注意文化背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