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教案我长大了
【篇一:小班下学期第一主题《我长大了》】
主题名称:我长大了
主题说明
新年过去了,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他们一进入教室就
迫不及待的告诉老师自己过年时放了焰火,品尝了糖果,还收到了
许多压岁钱??
孩子们对过了年长大一岁有了他们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还不是很明
白什么叫“长大”;人为什么要长大,这时就非常有必要和孩子们来
共同探讨有关“过年”和“长大”的事情了。
我们设计了“我长大了”这
个主题,让幼儿体验到“过年了,我长大了一岁”,并为此感到自豪
和自信,进而唤起他们懂得长大了一岁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干的道理。
总目标
1. 通过元宵节的活动,进一步感受新年热闹的气氛,体验回到幼儿
园和老师、同伴团聚的快乐。
2. 使幼儿懂得新的一年自己又长大了,应该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培
养为自我服务的能力。
3. 通过大带小活动,培养本班幼儿在异龄交
往中的接纳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
4. 能在系列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并用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5. 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安排
第一周
活动名称:搓元宵(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在教师带领下能随音乐有节奏的做搓元宵
等动作。
2. 尝试提取生活经验,并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现,借助揉
糯米粉、搓元宵等韵律动作,感受并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
3. 初步体验用身体动作自由表现的愉悦,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 观察或参与过搓元宵活动,了解做元宵的过程,并模仿过做元宵
的动作。
2. 搓元宵活动的图片或幼儿参与做元宵活动的照片。
3、
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新年好》
集体完整的演唱歌曲,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边唱歌边做表演动作。
二、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现搓元宵。
1. 教师出示图片或照片,引导幼儿说出搓元宵的相关内容。
师:图
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元宵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搓元宵。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不必强调动作的多样化)
3.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做刚才创编的动作,并加上语言节奏,帮
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
如揉糯米粉时慢速且有节奏的念“揉、揉、揉成团”,搓元宵时配“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元宵”等语
言节奏。
4. 教师引导幼儿做元宵的造型,并反馈幼儿的造型动作,鼓励幼儿
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元宵,引导幼儿集体学习几个比较有创意的
动作。
师:元宵做好了,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
5. 教师指导幼儿练习快速做造型动作。
教师在乐曲最后两小节时说“变变变”,幼儿做出造型动作。
教师哼唱最后一句旋律,幼儿跟着
教师口呼“变变变”,在最后一小节做静止造型动作。
三、学习韵律
活动“搓元宵”。
1. 教师分段弹奏音乐,引导幼儿将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2. 教师带领
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有节奏地做模仿动作。
3. 教师带领幼儿将搓
元宵的模仿动作完整梳理一遍,帮助幼儿有意识地记忆动作的顺序。
师:做元宵先做什么动作,再做什么动作,最后做什么动作? 4. 幼
儿听教师完整的哼唱曲谱,并练习做动作。
(教师尽可能地通过自
己的动作表现出快慢、强弱,用自己的动作感染幼儿)
5.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听音乐磁带练习做动作,在音乐变换时用语
言提示幼儿换动作。
6. 幼儿尝试独立地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在动作
转换时用眼神或动作给予提示,增强幼儿独立地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的自信心。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如果幼儿没有将动作与音乐相匹配的经验,教师在活
动环节三中可以直接哼唱音乐
的旋律去“配”幼儿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到音乐与动作的匹配关系,
理解合着音乐做动作的要求,这样可减轻幼儿学习的负担。
如幼儿
没有做元宵的直接经验,可以在开始环节先示范做律动,再引导幼
儿将动作与图片的画面匹配,帮助幼儿理解律动动作的意义。
【篇二:主题《我长大了》社会教案】
我们升中班了(社会)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了,应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小班时的照片和dv,了解自己的变化。
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的自己从前是什么样的,发现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了。
二、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中班小朋友。
1.出示有关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自己该怎样关心弟弟、妹妹?为什么要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游戏?
2.出示反映幼儿上课、劳动的图片,请幼儿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
3.我们长大了,升中班了,应该怎样做个合格的中班小朋友呢? 4.看到班上的玩具乱了应该怎样?地上有脏东西应该怎么办?应该怎样上课,说话声音应该怎样?
5.引导幼儿从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等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
今天我值日(综合)
活动目标
1.感受做值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从中体验为大家服务的乐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引导幼儿知道值日生的一些具体职责,并学做值日生。
活动准备
1.观看大班幼儿餐前擦桌子、摆放碗筷及课前分发学具、摆椅子等情景表演。
2.值日生标记:自然角、饲养角、图书角、擦桌子、扫地、收拾教玩具等标记。
3.供幼儿演练用的学具、餐具和其他相关物品。
4.儿歌《小扫帚》和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录音带。
活动过程
1.观看大班幼儿佩带标记进行的情景表演,认识值日生,了解值日生的工作的意义。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为什么要轮流做值日生?教师简单说明建立值日生的必要性,如每天都应有人擦桌子、扫地、喂鱼、
给自然角的花浇水等。
3.教师与幼儿结合班级需要共同讨论值日生工作的内容。
如:给自然角里的花浇水。
定期给小鱼换水,给小动物喂食,整理图书、玩具,开饭前分发餐具。
4.教幼儿学习做值日生工作。
学习各种值日的做法,如扫地(学儿歌小扫帚)等。
5.师幼共同讨论:怎样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值日生?
活动结束:
欣赏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
建立轮流值日制度,逐步形成常规。
我们的小组(综合)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参与选组活动,能发现选组中出现的问题,并想办法
调整。
2.体验升入中班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幼儿在小班时已有分组及按小组活动的一些经验,《幼儿画册》第
3册第1页,收集一些孩子喜欢的图片供孩子选择。
活动过程:
一、我和那些小朋友在一组?
1.提问:小班的同伴是不是都来了?我们班又来了哪些新朋友?他
们叫什么名字?
2.引导幼儿思考:升入中班了,想和哪些小朋友在一组?
3.幼儿自由结伴选组。
二、我们的分组合适吗?
1.根据幼儿选组的情况,就出现的问题引发讨论:如果小组太多了
怎么办?有的组小朋友太多,有的组小朋友太少怎么办?有的组全
是男孩(女孩)怎么办?
2.就分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带来的不便进行讨论,如:如果
人太多,洗手、小便时厕所里就会很拥挤等,共同定出分组的一些
具体要求,如: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几个人,每组都有男孩和女孩。
将要求以小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调整分组。
幼儿根据自己讨论、制定出的分组基本要求调整小组队员。
2.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在小组的名称及成员。
(二)制作小组标记。
让幼儿画出小组的标记,贴在每组的桌面上。
【篇三:小班语言:宝宝长大了】
小班语言:宝宝长大了
小班语言:宝宝长大了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已学着自己动手吃饭等
(材料准备) 围裙、碗和调羹、小床情景表演等
活动重难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过程:
一、看看讲讲
教师请幼儿观看表演,
小结:宝宝对妈妈说:我长大了
二、说说做做
幼儿再次分段观看表演
小结:宝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做。
三、宝宝长大了,你还会做什么呢?
小结:原来,宝宝的小手很能干的,样样事情会学着自己动手做。
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