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 宗法观念的弱化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风俗观念的演化D. 社会治理的僵化【答案】B【解析】“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说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传统的族群社会逐步被取消,B正确;宗法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风俗观念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社会治理作用逐渐加强,D错误。

2.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A. 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B. 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 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D. 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江东地区,显然不是整个长江流域,并不能说广泛使用,A正确;B、C和D都能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答案,排除。

3.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参考人员多元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 选拔方式多样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答案】B【解析】“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以免考官认识笔迹”说明考试程序的规范和严密,B正确;人员不符合表格信息,A错误;选拔方式并不是多样化,仍然是科举考试,C错误;D中流于形式说法错误。

4. 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作者批评的是A. 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B. 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C. 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D. 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答案】A【解析】“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说明作者讲究务实的学风,反对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道德低下风气,B错误;王阳明是明朝时期,C错误;实践理学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5. 某学者在论中国画的特质时说:“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以及哲学家在自然里寻求道德的典范和人生的指引,画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怀了自己,感到这种莫名的精神在这些无言而永恒的事物中,比在纷扰的人生和人们的思维中,表现得更清楚。

”该学者认为中国画的特质是A. 诗画同源B. 典范指引C. 类型多样D. 崇尚自然【答案】D【解析】“诚如诗人发现逃避都市的竞争的最好出处是自然”说明作者认为中国画的特点从自然出发,D正确;A属于文人画特点;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6.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这段材料A. 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B. 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 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答案】B【解析】“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反的纲领并没有走向下层民众,这是导致失败的客观原因,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太平天国反封建信息,A错误;C 明显与材料不符合;D中根源不符合材料主旨。

7. 1864年曾国藩在江宁府学创建金陵官书局,刊印图书以经史为主,诗文次之,其对编译西方科技著作也颇为重视,刊印了《几何原本》、《重学》等书籍。

曾国藩此举A. 兴办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B. 重整儒学以镇压太平天国C. 中西兼备以推动思想启蒙D. 以中学为本辅以强国之术【答案】D8. 下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

此漫画反映民众A. 触发武昌起义B. 反对君主专制C. 欢庆民国成立D. 声讨帝制复辟【答案】B【解析】1911年是武昌起义之后时局,“万目一的”下面的共和说明民众反对君主专制,渴望共和,B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A错误;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D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9. 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315.3万元。

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063万元。

这表明A. 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 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答案】A【解析】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投资企业逐年上升,可见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A正确;B 项主要是针对国内民族企业;C中英国资本没有比较数值;D中矿产领域不符合事实。

10. 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

”这次战役A. 使东三省逐步沦陷B. 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 是正面战场的胜利D. 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答案】D【解析】1937年上海的战役是淞沪会战,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D正确;A是九一八事变;B是太原会战;C是台儿庄战役胜利。

11. 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

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这一变化反映A. 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B. 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C. 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D. 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答案】D【解析】“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说明服饰变化逐渐走向平民化,等级观念逐渐淡化,D正确;A中取代说法错误;B中审美观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崩溃说法错误。

12. 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

”在该会议上中国A. 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D. 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答案】C【解析】“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

”说明是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应该是日内瓦会议,该会议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C正确;A是朝鲜战争;B是会见中因代表团提出;D是万隆会议。

13. 导致下下图年至2000年中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答案】D【解析】2000年之后市场指数突然上升,主要是中国在21世纪初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正确;A是1979年;B是1984年;C是2001年主要是外贸。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14. 《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

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

”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A. 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B. 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C. 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D. 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答案】A【解析】“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说明罗马法最大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A正确;B中保护特权不符合材料主旨;C明显不符合材料意思;D个人权益说法错误。

15. 下图是某一历史现象路线示意图,它最有可能是A. 美洲白银流向B. 欧洲资本输出C. 东方香料出口D. 世界奴隶贸易【答案】D【解析】图片中欧洲——非洲——美洲说明是三角贸易,属于世界奴隶贸易,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特点;亚洲没有参与此次贸易,D错误。

点睛:16. “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也不在宗教与文艺复兴之间,而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之间。

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

”由此可见,“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在于A. 人性解放B. 道德提升C. 信仰重建D. 理性启蒙【答案】D【解析】“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说明近代思想开始启蒙源于启蒙运动,D正确;A 属于文艺复兴;B和C不符合启蒙运动时期心灵的震撼,排除。

17.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

”这一理论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B.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属于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是一个致命打击,故选B。

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是文艺复兴,排除A;启蒙运动是进化论的思想武器,排除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排除D。

18. 以下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

这表明——摘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A. 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B. 德国在1932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C. 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 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德国从1932年失业率逐渐下降,说明就业率开始上升,B正确;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失业率仍然上升,A错误;英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受到经济危机打击,C错误;德国没有遏制法西斯势力,D错误。

19.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美欧关系趋向紧张B. 美苏冷战促进欧洲一体化C. 美国冷战战略受挫D. 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答案】B【解析】“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说明冷战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受挫说法错误;D中美苏帮助显然不符合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