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2020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新教材、新起点——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
新教材解读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本学期,历时近五个年头的部编
新教材终于在热切期盼中显出真面目。

为引领一年级语文教师准确把握这套教
材的特点,切实使用好新教材,我通过研读新课标,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阅
读,查阅相关资料,对新教材进行了解读。

一、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变化
部编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显得大气优雅,赏心悦目。

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呢?
(一)、调
1、教材板块调整
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教学,新版教材第一单元是识字教学。

为什么要
这样改呢?拼音教学的定位是工具——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识字难度低
于学拼音的难度,这样编排便于和儿童的学前生活相连接。

2、识字与拼音比重调整
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 4 单元减少到目前的 2 单元;识字由原来的
8 课调整为现在的10 课。

目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
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选文调整
新版本教材共有14 篇课文,保留了原来 5 篇课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 篇课文。

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
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
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
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字种调换
新教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

例如:《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 ,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白、里” 。

《画》,原版要求会写“人、火、文、六” ,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 。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高频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
成分。

先学写高频字,容易而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能够带动后
面的学习。

(二)、减
1、内容减少
和原版本相比,新版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由原来的20 课减少到14 课,拼音由原来的 4 单元减少到 2 单元。

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和融合,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2、识字量减少
由原来的400 个减少到300 个。

目的: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坡度,减
轻负担,呵护孩子爱学习的天性。

(三)、增
1、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新增的《金木水火土》、《江南》、《春节童谣》、《剪窗花》等,这些
内容具有中国传统元素。

2、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 “和大人一起读” 2 个栏目。

全册8 个单元,有 6 个“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
字编排起来。

6 个识字加油站,共完成31 个会认、6 个会写的任务。

“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有儿歌、故事、童话、童谣。

这个栏目意在和学
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从一年级
开始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路,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3、增加了笔画、笔顺规则、偏旁,这些内容让识字教学更清晰、更科学。

4、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

例如:拼音中的情境图;认读课程表,泡泡语提问“看看你的课程表,星
期三有什么课?” ;52 页“说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 ,和孩子的名字发生联系;71 页的“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 95 页的“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这些内容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成长。

5、增添了“连环画课文” 。

鼓励孩子运用识字成果,自主阅读。

不认识的
字鼓励孩子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

(四)、融
尽管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
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

例如:新版本的拼音教学,一改原版本着重形似
的特点,既有口语交际,又有拼音识字,还有观察和思维等。

总之,改版后的语文教材,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
延伸,更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针对新版本的备课建议:
1、重新研读《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把系列和课
标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3、研究这些“要点” (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体现梯度,体现螺旋式提升。

三、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一)、汉语拼音
1、准确把握目标要求,体现弹性。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请注意,课标是把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里边,并没有独立列出一条。

这就从一个方面表明,学汉语拼音的目的是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和查字典,
提高识字效率,而不是为了掌握拼音阅读的能力。

因此,汉语拼音的“地位” 要适当,不要摆得过高,要降低难度。

2、突破难点,充分利用情境图学习,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

教材中的情境图有几个特点:①呈现有趣的故事情境。

②将拼音学习与学
生生活建立联系。

③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习字母。

④能培养观察
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情境图。

例如:
26 页学习声母 d t n l ,可以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字母——发现共同点——巩固字形
新课标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
式。

我们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小游戏,帮助孩子学好拼音。

例如:37 页语文园地二中的“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

”还可以和同桌做手指操,摆出
字母:o c g x e ;和家长一起摆图形:b——d,q——p,f ——t 等等。

3、注重运用,拼音教学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新教材中,在汉语拼音中加入了识字、儿歌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课标
的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汉语拼音学习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增强了趣味性,
有利于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对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
要重点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说普通话,纠正
地方音的情况。

(二)、识字与写字
1、识字、写字编排特点:
(1)、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认300 字,写100 字;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验阅读的乐趣。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集中识字:识字一、二,共90 个字;识字加油站,30 个字。

分散识字:汉语拼音,32 个字;课文,147 个字。

(3)、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

科学选择字种:高频常用字,构词能力
强的字优先。

合理安排字序:写字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

(4)、教学要求更清晰,重视识字方法、识字能力和写字指导。

2、识字写字教学建议:
(1)、凭借插图,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在识字教学中,要
充分利用插图,处理好“图”与“字”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识字、学词。

例如:在学习《日月水火》这一课时,可以按这样的步骤来学习:展示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