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西湖水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湖水质的调查报告

2013年杭州市中小学生科学考察实验活动的研究报告材料关于西湖水质调查的研究报告目录一、问题的提出---------------------------------------------------------------21、西湖的水文特征------------------------------------------------------2二、调查方法--------------------------------------------------------------------31、调查法---------------------------------------------------------------------32、实验法---------------------------------------------------------------------33、资料收集法--------------------------------------------------------------3三、对西湖水质的调查结果-------------------------------------------41、珠帘壁瀑布--------------------------------------------------------------42、花港观鱼------------------------------------------------------------------43、曲院风荷------------------------------------------------------------------44、游船码头------------------------------------------------------------------4四、对西湖中的生物观察结果--------------------------------------5五、资料整理--------------------------------------------------------------------61、对人体的危害----------------------------------------------------------62、对动物的危害----------------------------------------------------------6六、总结--------------------------------------------------------------------------------------71、物理处理法--------------------------------------------------------------------72、化学处理法--------------------------------------------------------------------73、生物处理法--------------------------------------------------------------------74、生物接触氧化法------------------------------------------------------------81一、问题的提出水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

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然而,水则与此息息相关。

为此,我们梦痕假日小队开展了一次关于西湖景区各水源质量的调查实验活动。

1、西湖的水文特征西湖的底质是由含有机质特别高的湖沼沉积而成,属于粉砂质粘土及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为泥炭层及沼泽土层,最下层为基底粉石砂层。

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4k ㎡,湖中岛屿面积6.3k㎡,湖岸周长15公里。

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浅处不到1米,泥泞最深处有5米,所以在西湖水面游玩要穿着救生衣物。

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了 6.5k ㎡,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2二、调查方法1、调查法实地调查太子湾公园的珠帘壁瀑布、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和游船码头,用医疗检验瓶采集水样。

2、实验法用PH试纸实验西湖水质是否达标3、资料收集法从网络、书刊、杂志等渠道调查污水给人体、动物带来的危害。

3三、对西湖水质的调查结果1、珠帘壁瀑布我们发现,珠帘壁瀑布的水遇到PH试纸后,试纸变成了青绿色的,青绿色代表碱性,说明珠帘壁瀑布的水含碱量高于标准水源,但没有高太多。

2、花港观鱼花港观鱼的水在遇到PH试纸后,试纸呈黄色状态,与原来并无不同。

3、曲院风荷曲院风荷中荷花池中的水也保持着良好的状态,PH试纸颜色无变化。

4、游船码头游船码头的水或许是因为游客在里面吐痰、洗手,还乱丢垃圾,导致这儿的水含碱量高于标准水源,试纸呈绿色。

可见,这儿的水质量不太可观。

4四、对西湖中的生物观察结果经过对西湖旁生物生长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健康的水源处,长着很多水草,水草都碧绿碧绿的,随着水的流动而摆动着,鱼儿也逍遥自在的生活着,在水草中游来游去。

而在游船码头这种游客聚集的地方,情况却不太乐观,经常有游客在里面吐痰、洗手、乱丢垃圾,5 严重污染了水资源,虽然也有水草,但毕竟比那些干净的地方差多了,鱼儿也很少,总是让人感觉没有那么富有生机。

尽管每天有工作人员坐船从水里打捞垃圾,但可见效果仍不太理想。

五、资料整理1、在干旱地区,一年的降雨量远远不够灌溉农田,而一些污水厂又把没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向江河湖海,导致许多农田由污水灌溉,有毒物质通过这些被污水灌溉的农田长出来的果实,进入到人体,从而严重威胁到了人体的健康。

2、一些污水厂又把没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向江河湖海,污染了水资源,水生动物因此大量死亡。

以捕鱼为生的动物断了食物链,将濒临灭绝。

3、当水受到污染,会危及到水生生物生长和繁衍,并造成渔业大幅度减产。

如黄河的兰州段原有18个鱼种现已绝迹。

自1987年以来连续3次发生的死鱼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

我国淡水捕捞量50年代为60万吨,60年代为40万吨,70年代为30万吨……由于水体污染也会使鱼的质量下降,据统计每年由于鱼的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300亿元。

4、污水蒸发后融入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也影响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5、污水中还含有一些可致癌物质。

据统计水污染引发的癌症死亡率90年代比30年前高出1.45倍。

饮用受污染水体的人群,癌症(主要是指肝癌和胃癌)的发病率比饮用清洁水的高61.5%左右。

6、营养型污水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水生植物的过渡增殖,打破原有水体生态平衡,导致水生动植物因缺氧的死亡,而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的分解,会形成水体的正反馈调节,直到整个水体系统崩溃。

6六、总结1.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废水处理法,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截留法等。

以热交换原理为基础的处理法也属于物理处理法。

2.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

在化学处理法中,以投加药剂产生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是: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而以传质作用为基础的处理单元则有: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电渗析和反渗透等。

后两种处理单元又合称为膜分离技术。

其中运用传质作用的处理单元既具有化学作用,又有与之相关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从化学处理法中分出来,成为另一类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化学法。

3.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废水处理法。

根据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需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类型。

废水生物处理广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处理法,按传统,需氧7 生物处理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类。

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种处理单元,它有多种运行方式。

属于生物膜法的处理设备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生物流化床等。

4.生物接触氧化法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即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

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最后,处理过的废水排入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与生活污水混合后进行处理,氯消毒后达标排放。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这种曝气装置称谓鼓风曝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