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第九章共鸣控制

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第九章共鸣控制

第九章共鸣控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共鸣腔及其作用,掌握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教学内容】
1、共鸣腔及其作用
2、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知识点】
各类共鸣腔概念及作用、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方式
【重点】
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难点】
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示范
【课时】
一、共鸣腔及其作用
人们发音过程中利用的共鸣腔体主要有口腔、鼻腔、咽腔、喉腔、胸腔和头腔。

一般把鼻腔、头腔有固定容积的腔体叫上部共鸣腔体,把其形状容积可在一些器官的牵动下随意调节变化的口腔、咽腔、喉腔、胸腔称为下部共鸣腔。

下部共鸣腔与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按音响学原理,下部共鸣腔靠下的部分是对声带所发的音起“基音”共鸣的作用,决定发音的“音高”。

上部共鸣腔及下部共鸣腔靠上部分即(咽上部及口腔)则是起泛音共鸣的作用,以影响声音的音色。

理想的共鸣方式是声音在通过共鸣腔体时与各共鸣腔形状大小、共鸣条件相配合,得到基音共鸣和泛音共鸣的帮助,以至最后由口透出的时候音色大大改进,音量也有显著增强。

1、鼻腔
鼻腔是固定的容积较大的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

言语过程中的鼻共鸣主要有三种方式:
1)发鼻辅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气流颤动声带,声音完全从鼻腔透出。

2)发鼻化元音时,软腭小舌下垂,声波分两路从口腔与鼻腔通过取得共鸣。

3)发口音时,软腭小舌上升但阻塞不完全,让气流的一小部分从鼻腔透出去,产生鼻共鸣。

2、口腔
口腔是最复杂,动作最灵活的腔体,它既能充当共鸣器官又担负咬字器官的职能。

口腔分为上腭和下腭两部分。

上腭部分有上唇、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和小舌。

下腭有下唇、下齿和舌头。

口腔共鸣在言语发声中起重要作用,它能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是人类语音的制造场,没有口腔共鸣,其他共鸣腔就发挥不了作用。

3、咽腔
咽腔位于口腔后面与喉腔、鼻腔相通,形状是个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管。

后壁附于脊柱,好像是个容积较大的岔路口。

咽腔由上到下可分为三段,软腭以上接近鼻腔的部分称为鼻咽,中间和口腔连通的部分称为口咽,下段与喉腔相连的部分称为喉咽。

咽腔是人类发声的重要共鸣腔。

除鼻咽腔外,咽壁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改变咽管的粗细和咽壁的坚度,对语言发声产生作用。

4、喉腔
喉腔是指介于声带与假声带之间的喉室及位于假声带之上的喉前庭部。

放松喉部是获得喉腔共鸣的关键。

其次发音时还要保持喉头的稳定性,喉头经常频繁地上下活动,容易使喉肌疲劳,不利于声带养护。

5、胸腔
指喉部下面连着气管、支气管的部位,它们与能张能缩的胸部构成胸腔共鸣器。

胸腔共鸣也叫“低音共鸣”或“下部共鸣”。

胸腔共鸣的特点是使音量增加,达到浑厚、结实、有力的效果。

二、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控制
1、艺术语言发声的共鸣方式
艺术语言采用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1)声道共鸣
声道由发音器官构成,像一个由风箱、管子、阀门和腔体组成的空气装置。

肺就是一个活动的风箱;气管可看做是管子;声带,双唇、舌、软腭都像是一个个可活动的阀门;而腔体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

当作为“风箱”的肺受到挤压时,气流通过气管这个“管子”到达喉头。

喉头就像一个可上下活动的“塞子”,喉内的声带就是第一道“阀门”,在气流的作用下振动发声,或者不振动发声只控制气流的强弱。

而喉上面咽腔、口腔、鼻腔在双唇、舌、软腭这三道阀门的控制下,分别对喉产生的声音中的某一频率起共鸣加强作用,并形成网络共振体系,进行协同,多层次的共鸣,使喉原音发生变化得到扩大和美化。

2)以口腔共鸣为主的共鸣特点
口腔是人类语言构成的重要场所,是形成语声的最主要的共鸣腔。

口腔主要提供泛音共鸣,如果能够出色地运用它,那么字音的清晰、饱满,音色的明亮、圆润就有了保障。

3)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特点
胸腔共鸣也叫“低音共鸣”,它起“基音”的作用,决定发音的音高。

其特点为浑厚、结实、有力。

在日常工作中,播音工作者一般都采用自然声区(即中间偏低一点的)来播音。

因为这部分共鸣作为“底座”,声音就不会虚、飘,会显得扎实、圆润、宽厚一些。

2、共鸣控制的感觉
由于艺术语言发声采用的是声道共鸣的方式,从感觉上有一根弹性声音柱,从小腹拉出来经胸部垂直向上又经口咽部转而向前,沿着上腭的中纵线流动,“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

3、共鸣控制的基本训练方法(小课练习)
4、共鸣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艺术语言要求使用适合本音的共鸣腔。

正确的方法是,共鸣腔的运用一般要比生活语言扩大一些,只要共鸣腔的大小能对声带的调节起作用,两者配合恰当,发声的效果就好。

2)在发音过程中,口腔开合的大小与声带松紧的配合要恰当。

无论发高音还是低音,共鸣腔的肌肉都要保持均衡紧张状态。

3)每个音的共鸣都有自己的特殊方式,这个方式是舌头高低伸缩变化形成的。

发音时,每个元音都有特定的“舌高点”,因此,口腔中舌头的位置决定了共鸣腔的状态,有什么样的共鸣状态,就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