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二文之一jiā duìɡuó,wǔ duì wén 家对国,武对文sìfǔ duìsān jūn四辅对三军jiǔjīnɡ duìsān shǐ九经对三史jú fù duì lán fēn菊馥对兰芬ɡēběi bǐ,yǒnɡ nán xūn 歌北鄙,咏南薰ěr tīnɡ duì yáo wén迩听对遥闻shào ɡōnɡzhōu tài bǎo 召公周太保lǐɡuǎnɡ hàn jiānɡjūn广汉将军wén huàshǔ mín jiēcǎo yǎn 闻化蜀民皆草偃zhēnɡ quán jìn tǔyǐɡuāfēn 争权晋土已瓜分wū xiá yèshēn巫峡夜深yuán xiào kǔāi bā dì yuè猿啸苦哀巴地月hénɡfēnɡqiūzǎo衡峰秋早yàn fēiɡāo tiēchǔtiān yún 雁飞高贴楚天云【解析】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四辅:古代皇帝身边的四大辅佐大臣。
《尚书大传》称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为“四辅”。
三军: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
而在中华文传统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
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
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
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唐]白《闻太尉大举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诗云:“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云:“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九经: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隋炀帝以“明经”科取士,唐承隋制,规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
后世朝代在九经的选定上各有调整,但小异。
三史: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
唐开元以后,因《东观汉记》失传,乃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三史。
“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菊馥(fù)兰芬:形容菊花和兰花开得芬芳馥郁,香气浓郁。
歌北鄙,咏南熏,迩听对遥闻歌北鄙:殷纣王好北鄙(北方边境)之乐,其败亡之后,比鄙之乐引申为亡国的靡靡之音。
《史记·乐书》云:“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咏南熏:指虞舜的《南风歌》所表现的太平盛世。
歌曰:“南风之熏(香气)兮,可解吾民之愠(忧郁)兮;南风之时(季节)兮,可阜(丰盛)吾民之财兮。
”迩(ěr)听:迩,近。
召公周太保召公,指周代燕国始祖姬奭(shì),他曾辅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为燕王。
周成王时任太保,与周公旦分治陕地,深得民心。
延伸阅读:甘棠遗爱姬奭治理陕地以区时,很受百姓拥护。
姬奭常在一棵棠梨树下判案办公,从侯伯到庶民都各得安置,深得民心。
姬奭死后,百姓感念他的政绩,对于那棵棠梨树都不敢砍伐。
《诗经·召南》作有《甘棠》一篇,来称颂此事。
这便是成语甘棠遗爱典故的由来,后世多以甘棠遗爱颂扬离去的地方官。
广汉将军西汉名将广,善骑射,前后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勇敢善战,匈奴称其为飞将军。
唐代诗人卢纶曾以《和仆射塞下曲·其二》诗讲述了飞将军的故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唐]王昌龄《出塞》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jiāo)胡马度阴山。
”特别提醒:“不教”谁教平仄混淆很多人在读王昌龄的《出塞》一诗时,都常常会把“不教胡马度阴山”读成“不教(jiào)”,事实上,此处应该是读成“不教(jiāo)”,发平声。
四声的“教”有叫、让的意思,平声的“教”有让、使的意思。
两个意思在这诗句里都讲得通,而现今语言习惯中,用四声的“教”更为常见,所以就极易引人误读。
但如果熟悉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根据平仄格律来分析,此处显然应该是平声:但使龙城飞将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不教胡马度阴山仄平平仄仄平平此外,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处的“教”从字面上看,很像是平声的“教”,传授之意。
但如果是平声,必然会犯近体诗三平尾的诗忌,唯有读作去声才合诗律。
闻化蜀民皆草偃西汉蜀郡太守文翁,治蜀有方,教化百姓,所以地方百姓都服他,像风吹草伏一样。
草偃(yǎn)出自《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比喻在上者能以德化民,则民之向化,犹风吹草仆,相率从善。
争权晋土已瓜分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有六卿:智氏、氏、氏、氏、氏、中行氏。
后来只剩下、、,安王二十六年,三家共废晋君,分其地,号三晋。
瓜分:如同切瓜一样地分割或分配。
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长江三峡之巫峡两岸,高山连绵,重峦叠嶂,林木茂盛,猿啼凄清。
在夜晚月下听来,尤其容易令人感觉悲怆。
《韵府》所载:“巫峡猿,凡鸣至三声,闻者皆泪。
”巴地:汉设巴、蜀二郡(为今日、境)西部为巴,东部为蜀。
[北]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白《早发白帝城》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南岳衡山有回雁峰,高插入云。
秋天北雁南飞,到此便停下来。
“雁断”的典故,即指鸿雁至此不再南飞,向南音信阻隔。
[元]高则诚《官邸忧思》云:“湘浦鱼,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楚天:古代楚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为楚天。
[宋]柳永《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声律启蒙·十二文之二qī duì zhènɡ,jiàn duì wén 欹对正,见对闻yǎn wǔ duìxiū wén偃武对修文yánɡchē duì hè jià羊车对鹤驾zhāo xù duìwǎn xūn朝旭对晚曛huāyǒu yàn,zhú chénɡ wén 花有艳,竹成文mǎ suì duì yánɡxīn马燧对羊欣shān zhōnɡliánɡzǎi xiànɡ山中梁宰相shù xià hàn jiānɡjūn树下汉将军shī zhànɡjiě wéi jiā dào yùn 施帐解围嘉道韫dānɡ lúɡūjiǔ tàn wén jūn当垆沽酒叹文君hǎo jǐnɡyǒu qī好景有期běi lǐnɡjǐzhī méi sìxuě北岭几枝梅似雪fēnɡ nián xiān zhào丰年先兆xījiāo qiān qǐnɡ jià rú yún 西郊千顷稼如云【解析】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欹(qī),古同“攲”,倾斜的意思。
偃武修文偃(yǎn):停止;修:昌明,修明。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出处:《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羊车对鹤驾羊车:羊拉的小车。
《晋书·胡贵嫔传》载:晋武帝宠妃很多,晚上就寝不知道该去找谁好,于是想出个“信马由缰”、“听天由命”的法子,经常乘坐羊拉的小车,任羊所往。
为了得到皇上的宠幸,宫人于是就煞费苦心地“投羊所好”,取新鲜的竹叶插在门前,用盐汁洒在地上,只为吸引羊车拉着皇上上门。
鹤驾: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层意思:1.东宫太子的车驾;2.死亡的讳称;3.仙人的行迹。
结合上文,能和羊车典故对应的,此处当是第一项。
典出[汉]向《列仙传·王子乔》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
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
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三十余年后……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可到,举手时人,数日而去。
”后人因此称太子的车驾为“鹤驾”。
其引申义“修成正果”、“告别凡尘”,于是也衍生了第二项释义。
朝旭对晚曛朝旭:清晨初升的太阳。
[唐]杜甫《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诗云:“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
”晚曛:黄昏落日的余辉。
[宋]裘万顷《松斋秋咏吹黄存之韵》诗云:“据梧枝策事纷纭,楼上看山对晚曛。
”花有艳,竹成文花有艳丽之期。
[元]董嗣皋《百花集·月季花》诗云:“相看谁有艳,莫道花无百日红。
”竹成文:指“斑竹”的故事。
文:通“纹”。
(详见本系列第九讲《潇湘斑竹,低低笙箫,最是哀伤的利刀》一文中,“【延伸阅读】湘妃情重,斑竹染泪传千古”。
)马燧对羊欣马燧:唐代中期大将,少年攻兵书战策,善谋略,官至侍中(宰相)。
宣宗时期获画像凌烟阁殊荣。
羊欣:南朝宋书法家羊欣,十二岁即为王羲之所器重。
官至中散大夫、新安太守。
后称病归里,兼善医术。
二者相对,一是姓氏上,马羊同为家畜;二则两人是一文一武的名人。
山中梁宰相南朝梁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常有朝廷的使者带着皇帝的信件风尘仆仆地前往茅山,得了回书又急匆匆赶回,有时遇有重大事件,往来频繁,前头刚刚派人捧着诏书、敕告出发,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办。
人们因此称为“山中宰相”。
后以此比喻隐居的高贤。
树下汉将军东汉初年,颍川异在秀起事时,任偏将军。
他性好谦让,不夸耀己功,“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故军中誉他为“树下将军”。
此句与山中宰相相对,都是指的身怀本事,又不愿大出风头的人物。
施帐解围嘉道韫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曾与宾客争论某个问题,埋头练字写完过十八口大缸的献之同学虽然手上笔头功夫了得,但口才却非强项,一时理屈词穷,难以应对,颇觉尴尬。
幸好其兄王凝之之妻,当世著名的才女道韫(参见本系列第十讲:《士为知己者死,女因咏絮才名》一文中,“【延伸阅读】但凭咏絮之才,谁说女子不如男?”)经过,在绫帐后听得争辩,替王献之出言支招,她坐在青绫幕帐之后,将王献之的前议加以肯定,然后引经据典围绕主题进一步发挥,其论立意高远,有理有据,说得客人甘拜下风,无言以对。
后以“施帐解围”为颂扬才女之典故。
当垆沽酒叹文君西汉才女卓文君,善音乐。
丧夫后,留居临邛娘家,其父卓王家财颇丰。
当时身无长物,穷得只剩下才华的司马相如和当临邛地方长官的好友王吉巧妙设局,在充分抬高了司马相如的声望后,相如在卓王宴请时巧妙上演“琴挑文君”的一幕,令到卓文君芳心暗许,不顾一切选择与相如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