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及税法的概念

税收及税法的概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三税收登记
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对不符合规定的,也应给 予答复。
4.建立纳税人登记资料档案 所有的登记工作完毕后,税务登记部门应将纳税人填报的各种表格以
及提供的有关资料及证件复印件建成纳税人登记资料档案,并制成纳税 人分户电子档案,为以后的税收征管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二、税务变更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办理设立税务登记后,因税务登记内容发生 变化,向税务机关申请将税务登记内容重新调整为与实际情况一致的一 种税务登记管理制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税收制度
2.税目 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
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3.税基 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 从价计征:以价值形态作为税基,按征税对象的货币价值计算。如:营
业税是按营业收入乘以相应的税率计算出来的。 (三)税率 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称。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是由各种税收要素构成,税收要素的具体规定性决定了税收
的具体形式。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
个人。纳税义务人的两种基本形式为自然人和法人。与纳税义务人紧密 联系的两个概念是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三税收登记
(三)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程序 1.申请 2.受理 3.审核 4.证件制作、发放 三、税务停业和复业登记 (一)停业登记 (二)复业登记 (三)税务注销登记 1.注销登记发生原因及时间要求 2.纳税人办理注销登记应提供的材料 3.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程序
治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而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理解税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3)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税收及税法的概念
(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就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权利和
代收代缴义务人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 收取商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如 消费税条例规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 代收代缴委托方应该缴纳的消费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税收制度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
上一页
返回
任务三税收登记
一、税务开业登记 (一)开业税务登记的时间及对象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
有关证件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 务登记。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所属的跨地区的非独立经济核算的分支机 构,除由总机构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外,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向所 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3)其他纳税人,除国家机关和个人以外,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 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个人 所得税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税收制度
现代国家普遍实行复合税制,税收种类都较多。 (一)按征税对象分类 1.流转税 2.所得税 3.财产税和行为税 4.特定目的税类 5.资源税 (二)按计税标准分类 税收按计税标准的不同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三)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不同分类 1.中央税 2.地方税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四)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1.直接税 2.间接税 (五)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1.价内税 2.价外税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税收制度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 人支付收入、结算货款、收取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 和个人,如企业代扣代缴员工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
如果代扣代缴义务人按规定履行了代扣代缴义务,税务机关将支付一 定的手续费。反之,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税款造成应纳税款流失,或将已 扣税款私自截留挪用不按时缴入国库,一经税务机关发现,将要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三税收登记
(二)开业税务登记的程序及内容 1.填写税务登记表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办理税务登记的书面报告,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 2.提供有关证件、资料 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填报税务登记表的同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相应提
供下列有关证件、资料:营业执照;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银行账号证 明;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 证件、资料。 3.审核发证 对纳税人填报的税务登记表,提供的有关证件及资料,税务机关应当 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审核完毕。
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 税率、定额税率三种形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税收制度
(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主要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
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所得税在分配环节 等。 (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这是税收的固定 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税法关于纳税期限的规定有三个概念: 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2.纳税期限 3.缴库期限 (六)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实施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 特殊规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三税收登记
(一)变更税务登记的内容 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所规定的税务登记内容变化之一者,均应自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自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实际变更之日 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二)办理变更税务登记时需要准备的材料 (1)书面申请; (2)营业执照和工商变更登记表的原件及复印; (3)变更内容的决议和有关证明文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4)承继原纳税人债权债务及账务连续核算证明; (5)国税机关发放的原税务登记证件; (6)主管国税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明。
上一页
返回
谢谢观赏
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 重要标志。 征税对象是税收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决定 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同时征税对象也决定了不同税种的名称。 与征税对象相关的两个基本概念:税目和税基。 1.征税范围 征税范围是指税法规定应税内容的具体区间,是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 体现了征税的广度。如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包括生产应税消费品、委托加 工应税消费品、进口应税消费品、部分零售应税消费品等。
项目一税收基本知识
1 任务一税收及税法的概念 2 任务二税收制度 3 任务三税收登记
返回
任务一税收及税法的概念
一、税收及税法的基本概念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
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作为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其本质体现为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二税收制度
(七)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
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八)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教育处罚措施。它体现了
税收的强制性,是保证税法正确贯彻执行、严肃纳税纪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违章处理,可以加强纳税人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从而有利于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并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三、税收的分奏 税收分类,是按照一定标准对税收制度中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税种进行 的归并和综合。它是研究和税法的概念
(二)配置资源的作用 (三)调节需求总量的作用 (四)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 (五)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六)保护国家权益的作用 (七)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上一页
返回
任务二税收制度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
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
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税收的特征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
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税收的伶用 (一)满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财力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