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完整版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在阅读方法领域绝无仅有的一本骨灰级著作。
该书1940 年出版,1972 年再版,一直到今天,仍然不断发挥着它的影响力,指导着人们学习该书中超越时代的读书方法论。
该书第一版由莫提默·J. 艾德勒1(902 -2001 )独著,年由莫提默·J. 艾德勒(1902 -2001 )和查72尔斯·范多伦(1926 -)共同修订再版。
该书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2004 年出版,译者为郝明义和朱衣。
需要说明的是,译者在原著的基础上,可能是为了配合中文表达,对原著进行了结构的改动,因此中英文版本的篇章结构并不一致。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中文版的读书笔记。
原书共二十万字左右,内容庞杂,翻译也比较晦涩,为便于大家阅读,分两次文章分享给大家。
一、首先通过本书的目录来了解该书结构:第一篇阅读的层次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第二章阅读的层次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第七章透视一本书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第十章公正地评断一本书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第十二章辅助阅读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第十三章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第十四章如何阅读想像文学第十五章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第十六章如何阅读历史书第十七章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第十八章如何阅读哲学书第十九章如何阅读社会科学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第二十章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第二十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二、根据意群对该书主要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一】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二】阅读的层次:(一)基础阅读:(二)检视阅读:(三)分析阅读: 1. 确定分类定关键2.词判断主3.旨批判交流4.辅助阅读各类5. 6.读物:①想象文学②历史读物③科学数学④哲学书籍⑤社会科学(四)主题阅读:【三】阅读与心智成长三、根据结构对本书重点内容进行阐述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一】阅读的意义:收获资讯和增强理解力。
【二】主动阅读: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越主动效果越好。
(一)主动阅读的基础:四个基本问题 1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2 、这本书的具体关键议题是什么?怎么阐释的? 3 、这本书有道理么?讲理程度如何?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对你有何意义?(二)不断提问自己这些问题,才真正实践了主动阅读(三)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写读书笔记 1 、结构笔记:本书的类型、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是什么?2 、概念笔记:记录重要概念。
3 、辩证笔记:整合不同观点。
(四)通过对规则的练习形成阅读习惯【三】学习方式的区分:指导型学习和自我发现型学习。
阅读作为一种自我发现型学习,需要如下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力、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
【四】基础阅读:阅读的四个阶段(一)阅读准备阶段:身体准备、智力准备、能力准备。
(二)认字阶段:看图识字,阅读简单读物。
(三)字汇增长和课文运用阶段:利用上下文掌握新词汇,在不同领域学会不同阅读法(四)阅读成熟阶段:熟练之前的技巧,掌握观点的比较、应用和迁移。
【五】检视阅读:建立在基础阅读之上(一)系统略读:快速浏览,决定读否。
1 、看书名页、目录页、索引、书封来汲取关键信息。
2 、挑选某些篇章摘要来阅读。
3 、随意翻阅,挑选自己喜欢的章节以及本书结尾处简单阅读,留意这些内容对主题的阐发。
(二)粗浅阅读 1 、把书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跳过。
(三)阅读速度:应用不同速度阅读不同水平的书,找到最恰当的速度来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四)理解力:不仅体现在理解单个词汇的意思,而且能够回答基于原文衍生的问题。
【五】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的四个规则分析阅读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的目的是了解该书的架构,一旦完成该该目标,就意味着在该书的阅读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了解所读书的种类 1 、通过重视题目、序言带来的暗示来对书籍进行分类。
2 、在知道分类的基础上,还要明确该类书目都在谈些什么。
3 、实用类和理论类作品相区分(1 )实用类书籍告诉你如何去做,而理论类书籍在阐释这是什么。
(2 )进一步区分理论类作品中的哲学、历史、科学作品。
4 、分类的重要性在于不同分类的书目的理解和思考方式不同,因此教导和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看透一本书的骨架,总结该书核心内容 1 、任何一本好书都会有清晰的架构。
2 、用一句话或几句简短话语说清该书内容。
3 、有些作者已经给出了全书的内容解释,但不要局限于此,应该得出自己的答案。
(三)列举重要篇章,厘清框架顺序 1 、通过对框架的分析,重新阐释一本书的内容。
2 、将各个重要部分按照逻辑顺序排列,而且列明各部分纲要。
(1 )并非所有书籍都要如此严格列明纲要。
( 2 )你所做纲要的架构不必和原书的框架相同。
(四)明确作者提出的问题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1 、作为读者,你要能说出作者想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和细化问题是什么。
【六】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的四个规则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目的是诠释该书的内容和讯息。
(一)理解本书的术语和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1 、通过理解作者表达的词义,来实现和作者沟通的目的。
2 、先处理语言,理解语言,找到语言的准确含义,再处理含义、理解含义。
3 、识别文中的关键词。
(1 )作者以特殊方式运用的词,以及我们理解困难的词,往往是需要我们和作者达成共识的关键词。
(2 )作者提醒我们的词汇,以及作者在论证中反复使用的词汇往往是关键词。
4 、利用上下文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二)从重要的句子中,找到作者的论点()1 、proposition寻找关键句( 1 )从读者的角度,让自己感觉吃力的句子。
(2 )从作者的角度,表明作者判断的句子。
(3 )根据已经找到的关键词找到值得关注的句子。
2 、在关键句中具体化作者的论点。
( 1 )用自己话来重新表达关键句,是验证自己是否理解该句论点的最佳方法。
(三)从关联上下文重要句子中,重新架构出全书的基本论述(argument )1 、论述是逻辑单位,而段落是文本单位,两者不可混淆。
2 、好书的段落是按照论述区分的,但坏书中好几个段落才能找到一个论述,或者相反。
可以从重要的段落中抓取相关论述。
(四)找出作者的回答 1 、验证作者是否回答了应回答的问题,是否全部解决。
2 、作者是否额外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未解决的问题中,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有哪些。
【七】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的七个规则分析阅读第三阶段的目的是用沟通的方式去评价一本书,拷问该书的真实性和意义。
(一)评判的智慧礼节 1 、只有掌握了全书架构,而且能够诠释全书内容的情况下,才能对书本评判。
2 、不要争强好胜,为辩论而辩。
3 、在评论之前,保证自己可以区分事实和观点。
(二)批判作者观点的标准 1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2 、证明作者的知识有误 3 、证明作者的逻辑有误 4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八】辅助阅读:区别于阅读指定书目的“外在阅读”(一)借助相关经验:一般经验(与阅读小说哲学有关)与特殊经验(主要与阅读科学性作品相关)。
(二)阅读其他书目:尤其适用于读巨著,可以读作者的其他书,以及同内容相关的书籍。
(三)导读和摘要:缺点在于它们不见得正确和完整。
建议放在内在阅读后用于唤醒记忆,或者在主题阅读前用于了解书目的大致内容。
(四)工具书:字典和百科全书;在使用前要知道自己的问题,自己要使用的工具书,以及使用方法。
【九】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一)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 1 、两种实用型书籍:一类说明规则,一类阐释规则背后的原理。
2 、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3 、这本书内容是否真实?是否要开始行动?(二)如何阅读想象文学书籍 1 、阅读想象文学的误区:(1 )不要抗拒想象文学:阅读想象文学是在分享作者创造的经验和感受,需要我们热情接纳。
(2 )不要寻找论点和论述:想象文学注重言外之意,旨在给读者创造多元感受。
(3 )不要用批判真理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2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1 )框架规则:各个部分间关系与论述性作品不同(2 )诠释规则:抓住小说的要素和细节,置身于想象世界中,感受该世界中静态动态的联系。
(3 )评判规则:在感谢作者创造的体验之前,不要批评;评论时要说清你的理由。
3 、阅读故事、戏剧、诗的建议( 1 )阅读故事书要快速、全心全意去读。
小说能够满足我们潜意识中很多需要。
(2 )阅读史诗要求你集中注意力,全心参与并运用想像力。
(3 )阅读剧本时,要把整部剧在心中导演出来,细化到表演的动作和语言;要一气呵成,大声朗读。
(4 )阅读抒情诗,不问理解,要一口气读完;然后大声重读一遍。
阅读背景资料的确有益,但要理解一首诗最关键的还是反复读。
(三)如何阅读历史书 1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所以想了解某一段历史或事实,则需要广泛阅读相关著述。
2 、虽然对历史的记叙不见得准确,但是对目前发生的事充满了借鉴和影响,要理解不同时空下历史再现的原因。
3 、阅读历史书要提出的问题( 1 )这本书的特定限定范围和主题是什么?( 2 )作者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叙述历史的?是按照时间维度,还是事件性质?( 3 )本书真实性如何?要判断作者是否误用了材料,或者误解了史实。
(4 )本书与我何关?借鉴历史,改良自己的行为。
4 、阅读传记和自传:区分传记的类型,判断传记的真实性。
5 、阅读关于当前事件的书(1 )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2 )他想要说服谁?( 3 )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4 )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5 )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四)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1 、运用阅读论述性作品的规则去阅读科普作品。
2 、阅读科学类作品的难题( 1 )无法体验论述中的实验和证据。
( 2 )不理解推导过程中的数学问题。
3 、阅读该类作品需要更强的主动性,更全神贯注。
(五)如何阅读哲学书 1 、第一顺位的哲学作品适合哲学门外汉来阅读。
2 、哲学问题的解答没有方法依循,唯一能做的就是符合逻辑地思考。
3 、哲学作品的五种风格( 1 )哲学对话:柏拉图的《对话录》(2 )哲学论文或散文:亚里士多德的文章、康德的作品( 3 )回应异议的哲学风格:圣托马斯阿奎那( 4 )哲学系统化:笛卡尔和斯宾诺莎,试图用类似数学组织的方式整理出哲学理论(5 )格言形式: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相较其他形式而言,阐发性不足。
4 、要额外花费心力找到哲学书的中心思想背后的原则。
5 、通过清晰思考,来形成你关于相应哲学问题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