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

我想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是很重要的。

进入大学后,我参与了班干部竞选,成为班级的班长,深刻体会到与同学交往的重要性,我结合老师所学的和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下几点:1.平等交往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正确估价自己,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我们班级中共60人,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想法和习惯,在交往过程中平等交往是很重要的。

2.尊重他人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说话文明、礼貌待人,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因为许多同学的地方风俗不大一样,如果不提前了解,很容易出现问题。

3.真诚待人坚持真诚的原则,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

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

现在的我们特别需要真诚,如果每个人都互相猜疑的话,就会活的很累。

4.互助互利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

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

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

班内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地的,亲朋好友都不在身边,这个时候是很脆弱的,互相帮助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大学生活。

5.讲究信用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轻易许诺,让人家空欢喜。

守信用者才交真朋友、好朋友。

生活中我们聚会时有一部分同学总是不能按时到约定的地方,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影响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6.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

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从而赢得更多的朋友。

以上是我们在交往过程要坚持的一些原则,另外在交往中也要运用艺术的效果,这样可以让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有:1.语言艺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就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

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

(1)称呼得体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

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气氛。

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及交往的场合等来决定对方的称呼。

对长辈的称呼要尊敬,对同辈的称呼要友好,对关系密切的人可直呼其名,对不熟悉的用全称。

(2)说话注意礼貌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清楚、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少用土语和方言。

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适度地称赞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优点。

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对方的优点,进行赞美,他会很乐意与你多交往。

但是赞美要适度,要有具体内容,绝不能曲意逢迎。

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避免争论:青年大学生喜欢争论,但争论往往是在互不服输、面红耳赤、不愉快甚至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或严重的敌意中结束。

这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大学生要尽量避免争论,而要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

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吸引和抓住对方,从内容到形式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知识经验、双方关系及交往场合,使交往关系密切起来。

2.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

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

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

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

交往中还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但非语言艺术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和夸张,以免给人手舞足蹈之感。

作为大学生在交往中要学会有效地聆听。

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有效地聆听。

在沟通时,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要等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力求在对方的角色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对方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

除了需要坚持这些原则和运用艺术的效果外,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并愿意与之交往。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际上就是人际吸引。

那么,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多提别人的名字(4)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5)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6)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在增强人际魅力的同时也要提高我们个人的外在素质。

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

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酬赏。

所以,大学生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

同时,大学生应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即外秀内慧,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外在美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对他人的吸引会逐渐由外及内,从相貌、仪表转为道德、才能。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吸引作用。

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

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同时要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

即使两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通过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

反之,即使两人关系很好,但如果长期不交往,彼此了解减少,其关系也可能逐渐淡薄。

大学生在一起,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与朋友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

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大学生们的重视。

在北大,“人际关系”是面向各院系开设的选修课程,从大一到大四的同学均可选修。

为了让课程富有吸引力,并对学生产生实效,这门课是以小组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的。

在一个设定的场景下,比如在宿舍里,已经熄灯了,有的同学要睡觉,有的却在发短信,有的在用电脑,同学之间通过设计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进行沟通,达到相互谅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目的。

这种轻松活泼的以聊天为主的上课方式,比单纯的讲授方式更加有效,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他们选课非常踊跃。

据了解,目前很多高校在这门课上都有创新之举,如北京理工大学开设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小组”必修课程,中国科技大学则把心理委员设到每个班级。

另外,很多高校正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对调整大学生交际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同时,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各种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团队合作,与人交流、交友的机会,都会对大学生完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很高兴在大二的时候接触到这节课,使我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了系统的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感谢老师的教导。

如何对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如何恰当处理舍友之间的矛盾?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那么长时间,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如果一个宿舍气氛和睦,舍友就像自己在外地的亲人一样,大家在宿舍就向在家一样,能有心灵上的归属感,这样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若是仅有的一点小摩擦,大家在一块生活,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一些区别,摩擦总会有的,但要你自己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矛盾在发生时就先让一步,肯定他也不会跟你计较,也会主动让步。

假若矛盾已经发生,你可以过一段时间后(比如晚上回宿舍)装作忘记这回事,主动与矛盾另一方搭话,这样的小事估计对方这时气也该消了。

其实做人最重要的还有讲原则,如果他人真的不行,属于道德败坏那种,就要坚决保持警惕。

如果你们宿舍现在气氛很僵,建议你站出来叫大家一块出去吃顿饭(当然是用舍费),全都是年轻人几杯酒下肚,你就直接挑明了说,首先你要推心置腹的谈谈你们宿舍的情况和你分析的原因,然后发动大家谈,一定会受到奇效(这个方法也适用于你对个人)吃完饭回来保证大家和和睦睦的了,一旦有了这种气氛,大家成了好朋友自然不会有什么矛盾了。

如果有带头说不去吃饭的,你可以有几个带几个。

请吃饭这个事可以先和几个跟你关系好的挨个商量,一下在所有人面前提出来可能会大家都不说话你会感觉很郁闷的宿舍只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角。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至关重要。

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喜忧参半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究竟如何呢?虽然没有一个来自全国的统计,但是从一些机构和学校所做的调查来看,可谓喜忧参半。

2006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民调所的调查报告显示,当问及“你与同学关系如何”时,89.3%的人认为相处较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认会偶尔发生矛盾。

从整体上看,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仍有64.5%的人认为自己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或“无所谓”,可见大学生之间交往的主动性较为欠缺。

专家告诉我们,这并非意味着大学生在心理上不需要朋友,而是他们不善于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做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因,占40%以上,已经超过了择业的压力、学业的压力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压力。

某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