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014001环境管理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目录IS014001基础知识IS014000 系列标准中的主要标准 IS014001 的产生 IS014001 关注的焦点 IS014001 的管理核心 IS014001 的基础两个重要的名词 企业中可能存在的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 企业建立IS0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可产生的效应 IS014001:2004 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间关系 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对全体员工的基本要求 废弃物管理 能源资源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 消防安全知识废水废气噪音治理知识 公司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介绍 环境方针 环境目标指标 环境因素培训1. 1.1 1.2 1.3 1.4 1.5 1.6 1.71.8 1.92. 2.12.22.3 2.4 2.53. 3.1 3.24.ISO14000 系列标准中的主要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是指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系列国际标准 ,在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主要依据 ISO14001并参考IS014004。
GB/T24001:2004_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4:2004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ISO14001 的产生£014001:1996是ISO 在1996年制定的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 准,它是第一版.第二版的英文版于2004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布。
ISO14001 关注的焦点:预防污染 节约资源 树立环保理念1.4 ISO14001 的管理核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要素(重要环境因 素)。
1.5 ISO14001 的基础ISO14001的基础:相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1.6两个重要的名词: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 要素。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 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1.7企业中可能存在的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1、废水(生产、生活) 2、废气1.1 1.21.3IS0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3 、噪音4 、危险废弃物5 、粉尘、辐射等6 、能源资源消耗7、其它(臭氧层破坏、客户要求等)1.8企业建立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可产生的效应符合当地环境法规要求,避免因违章受罚,减少企业运营风险; 有系统地减低及控制废料,从而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有效降低成本; 满足客户要求,保持赢利能力;改善企业和居民、社区和其他相关方的关系;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强化企业竞争优势。
1.9 £014001:2004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间关系(备注:括号中的阿拉伯数字为 £014001:2004中的条款号.)V目标、指标(433)V管理方案(433)环境方针(4.2)监测测量(4.5.1与符合性(4.5.2)V内审和管理评审(4.5.5,4.6)V纠正预防持续改进(4.5.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法规要求清查(432)(4.3.1)V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2.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对全体员工的基本要求2.1废弃物管理2.1.1废弃物管理原则“分类回收、集中保管、统一处理”2.1.2本公司废弃物的分类A)危险废弃物B)可回收废弃物C)普通垃圾( 即生活垃圾)2.1.3废弃物产生的控制控制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对产生的废弃物按2.1.2分类,A类投入红色垃圾桶,B C类投入绿色垃圾桶2.1.4废弃物包装液态的应采用不易破损及防泄漏的容器盛放; 固态的包装则应遵循环保原则;包装时应有标贴, 或有明显标志在外包装上;化学危险品还应在明显处贴上有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2.1.5废弃物的搬运及储存废弃物产生后, 应采用适当容器收集并封盖, 防止渗漏挥发及遗撒;搬运废弃物过程中, 由专人负责, 并采用适当运输工具, 正确放置,不可随意堆放, 以免外包装破坏造成污染; 废弃物在搬运过程中不可与其它物品一起放置搬运.2.1.6废弃物的处理1)A、B 类废弃物,各部门先考虑内部回收利用, 不能回收利用的则采用专用容器和包装箱包装;2)C 类垃圾应送往工业区指定垃圾处置场由市政环卫部门处理;3)A、B 类废弃物不能再利用的应交由国家认可的、有资格的废弃物处理公司处理.2.2能源资源管理2.2. 1 控制项目水电纸张油材料2.2.2能源资源使用原则1.实施能源资源统计分析2.奖励节约, 惩治浪费, 减少和排除能耗3.提高设计和制造工艺, 优化能源资源的利用. 减少和排除能源资源浪费因素4.推广节能技术和采用节能措施, 实行能源资源开发2.2.3水、电、纸、油节俭措施(详见相应管理规定)在有足够光线的情况下,不必开启全部的照明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在不影响照明效果的情况下,减少照明源的使用量;通道路灯围墙灯可行时应改为节能灯;每个员工不应在宿舍里开聚会(Party);照明电器设备开关在损坏的情况下,必须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清洗身体或衣物时使用适量的水量;清洗完后应立即关好水龙头;参考资料,使用再生纸复印、打印;不必要的资料,不要复印、打印、传真; 使用油罩及油盘等措施预防油的泄漏。
2.3应急准备与响应2.3. 1 火灾响应2.3.1.1根据火灾性质的不同,本厂可能出现的火灾划分为三大类:化学危险品及易燃易爆溶剂火灾;电气及机械设备火灾;一般火灾(物料/普通仓库/非重点区域)2.3.1.2化学危险品及易燃易爆溶剂火灾1)本厂适宜于施救的灭火设施: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2)当化学危险品仓库或使用点附近发生火灾或火势将蔓延到附近时,应急队员尽快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3)其它人员则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4)如果发生爆炸,应急队的施救重点在于保护好邻近区域的建筑和人员,并依附件 A 处理。
2.3.1.3机械设备和电气火灾1)本厂适宜于施救的灭火设施: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2)火势初起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首先断开电源,然后采用手提式灭火器施救。
如果不能断开电源,带电灭火时要与带电体保持40cm 以上的安全距离。
在未断电的情况下,切不要用水去扑带电体的火灾。
如火势继续扩大,则依附件 A 处理。
2.3.1.4一般火灾(物料/普通仓库/非重点区域)当发现火警,现场人员应立即取来灭火器进行施救,同时向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如火势继续扩大,则依附件 A 处理。
2.3.1.5 火灾应急响应进行演习,步骤见附件 A附件A:火警处理操作指引1.发出厂内火灾警报。
2.消防指挥中心成员听到警报后迅速赶赴火警现场并调查情况.。
3.应急队成员听到警报后紧急集结并向指挥中心报到。
4.非应急队成员听到警报后立即沿逃生通道逃生并到指定集合点集中,5.逃生时应听从应急队员的指挥。
6.指挥中心根据具体情况指挥和协调各应急队小组行动。
7.指挥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向专业消防队报警,报警时应讲明:a . 火灾地点b . 何种火灾(化学溶剂/ 电气/一般火灾)c . 目前火灾严重程度d . 火灾现场的楼层高度e . 有无被困人员f . 其他情况8.灾后现场清理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9.安全委员会作出事故总结报告报总经理。
2.3.2火灾应急准备参见下 2.4 消防安全内容.2.3.3化学危险品泄漏应急准备: 在可能泄漏地旁边备用细砂、吸附用海棉或抹布应急响应:参见演习图片应急措施如下 2.3.3.1-2.3.3.2233.1易燃易爆溶剂泄漏(油类、抛光剂、清洁剂):1)眼、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就医。
2)吸入过量: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误食或严重者立即就医。
3)少量泄漏:现场通风,切断现场一切热源,应先堵漏源,使用抹布或沙子吸附,并将已使用过的抹布或沙子置于专用容器处理。
4)大量泄漏:如在搬运过程中或其它意外情况容器破裂、倾倒致使溶剂大量泄漏,场人员应立即向消防指挥中心报警,指挥中心紧急运作.5)收集的溶剂如不可再利用即作为废溶剂处理。
6)现场严禁使用对讲机等容易产生静电和火花的不安全工具,如果溶剂泄漏时遇火源着火燃烧或爆炸,即转入 5.1.2中相应程序进行处理。
2.3.3.2有毒有害溶剂泄漏(本公司一般不会用到):除按以上措施处理以外,处理人员应注意穿戴好防护用具.2.3.4压缩气体泄漏(空压机产生气体):少量泄漏时应迅速拧紧相应阀门,若关不死则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大量泄漏且关闭分阀门无效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2.4消防安全知识安全委员会组织情况、灭火器材放置位置示意图及逃生通道图见附件其它普及性消防安全知识参见<<入职培训教材>>.2.5 废水废气噪音治理知识2.5.1可能造成污染的设施介绍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设施(大气污染相关设施):汽车可能造成水污染的设施(水污染相关设施):生活方面有餐厅、洗手间、员工宿舍等;生产方面有抛光过程中抛光剂、清洁剂的使用产生的废水.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设施(噪音污染相关设施):空压机、汽车、各类机床等2.5.2治理应达到的要求本公司废水废气噪音均在按相应作业指导书实施管制,须达至以下环保局所定标准方予排放.1)废水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 )一级标准;2)废气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排放限值》(DB44/27-2001 )二级标准;3)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 类标准。
3. 公司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介绍3.1 环境方针公司特此公布环境方针如下, 要求全员正确理解并持续付诸落实于日常工作、生活各行为中。
全员参与关怀人类开源节流预防污染遵守法规美化环境持续改进各方满意(补充解释:遵守法规是指遵守与本公司环境因素相关的所有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持续改进包含管理手段与管理技术的改进,同时也包含按体系文件要求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各方满意指公司内部、政府有关环保单位、与公司有往来的相关方及公司周边相关方满意。
)3.2环境目标指标参见<<环境目标指标管理规定>>.!!!■ ■ ■(本教材与<<环境保护公民手册内容将一起组织考试,请全体员工务必注意! )4.环境因素培训每位员工必须清楚自身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一般性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