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读《不要报怨工作》有感读了《不要报怨工作》一书,在内心经受了很大震撼和一次洗礼。

它让我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工作和生活,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和生活。

有人说:“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个深爱你的人,一帮与你同舟共济的同事。

”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却是多么的温馨和幸福。

对我而言,肩上有一份责任,心里有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手头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努力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在身边默默支持我的人就是一种无价的幸福。

感激上苍赐予我的这一切,也因为这种无价的幸福教我学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这本书提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人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感恩”!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这不是一句漂亮话,而是真情的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来工作吧!当我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心中豁然开朗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给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我们应该怀有感恩的心去孝敬回报父母;同样单位给了我们工作,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同事的帮助,让自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演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我们应该感恩回报单位;还有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人生注定要不停的奋斗,充满着艰辛和阻碍,人生之路也荆棘遍布。

工作虽然有时会有些困难,但作为一名职工,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工作,它不仅给了我们生存的物质,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让我们的人生阅历得以丰富,让我们的人格得以锤炼,让我们的聪明才智找到萌芽的乐土;所以说,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愿望保持一份高度的清醒,要知道,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你的愿望都可以用现已存在的渠道或者未来可以找到的渠道加以实现。

尤其是在我们的工作渠道中,我们同样需要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才能努力工作。

因为感恩精神会激发你的积极心态,在你的感恩心态之下而突显出来各种优秀品质,会驱动着你不断前进。

请相信:“给你磨练的人,就是给你恩惠的人;给你痛苦的人,就是给你快乐的人;给你批评的人,就是给你成长的人;给你失落的人,就是给你荣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灵魂就会更加纯净!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每个人来说,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平台。

我们对待工作应心怀感激。

想想,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为找一份工作而弄得焦头烂额;有多少人每天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但他们为了生存仍要继续干下去,因为他们清楚要再找一份工作有多难。

我们每个党校职工都要做到“校兴我兴,我有责任”,我们每个职工都应该有高度责任感,拥有并懂得珍惜,这才会是我们快乐美丽的人生。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认真工作,这不是为单位,而是为自己。

因为只有单位发展了,形象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才有信心。

也只有认真工作才不至于被淘汰。

我们每个人应该认识到,那些缺乏责任感、逃避责任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要踏实勤恳地干好本职工作。

工作是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工作,从工作中获取快乐与尊严,同时也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这样,你的人生会更辉煌,生命会更有价值。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能接受工作的全部,不止是益处和快乐。

一种感恩的心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它不但能让人心胸变得更加开阔,还能让你拥有更多的快乐。

在工作中有的人总是闷闷不乐,总觉得上级的安排对他不公平,经常牢骚满腹。

要是你对什么事都不满意,那就设法去改变它。

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换种态度去对待,千万不要抱怨唠叨。

因为抱怨像烟头烫破气球一样,让别人和自己都泄气。

如果你不能适应生活,不能调整心态,你永远都会有烦恼。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非但没轻松,心情变得更糟,并且还会感染和影响他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可以说,没有一个上级会喜欢一个牢骚满腹的人。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在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到幸福的存在;只有当幸福离我们而去时,我们才知道它是多么的珍贵!”单位选择了你,给你提供了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你理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这个工作机遇,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用心工作,善待工作,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发觉它的可贵。

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给我们施展能力、提升自我的舞台。

工作占去我们人生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工作的质量决定着我们人生的质量,如果没有珍惜的心态,就不能认真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也很有限,那我们人生的光彩将会逊色许多。

一个人有没有成功的机会,不在于你从事什么工作,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珍惜的心态。

但是这个很平常的道理却常常被我们很多人所忽视。

一个对工作心怀珍惜之情的人,他会对照工作发展的要求,找出自己的差距,并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拥有珍惜心态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比心态不好的人更能进入工作状态。

其实,如果我们换种心态去面对的话,那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种境界。

不要抱怨你的工作环境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工作繁杂,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称心,即使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一样可以将垃圾踩在脚下,登上世界顶峰。

爱抱怨的人为何总说生活太累,因为他只看见了自己的付出,却未看见自己的收获,他们不懂得知足与感恩。

而不抱怨的人就算真的非常累,也不会抱怨生活,因为他们明白,有失必有得,一想到自己得到了那么多,他就会觉得很知足并感恩。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为党校美好的明天做出贡献,让我们共同迎接事业的春天!学习是一种信仰和责任读《学习是一种信仰-犹太人教育和创造力的奇迹》有感罗光美推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党的光荣传统,而且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革命时期,我们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深入研究中国具体国情,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在与旧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激烈较量中脱颖而出并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任务,我们党努力学习过去不熟悉的东西,艰辛探索、不懈奋斗,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更是深刻认识到还有许多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强调全党要努力学习一切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有益成果,推动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艰苦奋斗。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如何经受住这些考验,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党和国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发展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从而以此来回报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在当前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的背景下强调学习具有更加重大意义。

首先,学习是一种信仰。

开卷有益是一句至理名言,当你翻开贺雄飞先生的学习是一种信仰-犹太人教育和创造力的奇迹》,读着犹太格言对于犹太人,学习是一生的课题任何有知识的人都不贫穷;如果父亲和老师都被绑架,那么,应当先赎老师后赎父亲,颇有振聋发聩之感。

贺先生这样写绝不是夸张,因为在这些格言背后,有一长串不朽的名字作支撑:有影响世界、改变了世界的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基辛格,更有人所熟知的作家、艺术家毕加索、卡夫卡、门德尔松、梅纽因、海涅,以至于斯皮尔伯格、达斯汀霍夫曼。

甚至于诺贝尔奖中还有一个犹太现象历届获奖名单,犹太人众星灿烂。

这充分说明当学习成为一个民族的信仰,这个民族必将产生更加恒久的文化定力与创造力,引领世界潮流才将成为可能。

学习就要读书,大量数据和情节证明了书是犹太人生命的一部分,而我国的实际状况却令人汗颜。

不说与泱泱大国不相称的阅读状况与藏书量,单论自古重教的我们,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写在墙上,可现实与期望又有多大的差距呢?我国经过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国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均得到明显增强。

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醒与反思,务必抓紧学习,全力进取,积极赶超,以便尽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其次,学习是一种责任。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任务,不学习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不学习难以明辨是非曲直,不学习难以执政为民,不学习难以担当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任。

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学习就是工作,就是一种必须承担的责任。

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就要常有本领恐慌之感,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

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任何一个负责的领导干部都应当扪心自问,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是否符合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的要求更为严格,社会和谐的任务更加繁重,人民群众的期盼越来越急切。

与此同时,知识积累的速度也更让人目不暇接。

面对党和人民交给的重担,一个负责任的、谦虚的和具有自知之明的干部,必然会感到本领恐慌,生怕辜负了时代、党和人民的要求。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常怀本领恐慌之感,可以让我们自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克服学习的障碍,培养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习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常怀本领恐慌之感,可以使干部自觉成为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模范,不断用新知识、新思维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只有如此,方能在开展工作中言之成理、论之有据、思之有成、破壁有时;方能汲理论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听民声之所呼、定科学之决策,干出一番造福百姓的业绩;方能适应瞬息万变之形势,避免本领欠缺之狼狈,变得自信和从容。

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就必须自觉做到学以致用,不遗余力地把当前的事情做得更好。

干部的学习,决不是单纯为学习而学习,决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当前干部对待学习的态度,大致有能说不会做,能做不会说,既能说也会做三种类型。

只有第三种干部,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干部,一个学风端正的干部,一个将学习作为责任的干部。

再次,学习是一种享受。

学习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