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一、填空(每空1分)1. 一台50HZ 的三相电机通以60 HZ 的三相对称电流,并保持电流有效值不变,此时三相基波合成旋转磁势的幅值大小 ,转速 ,极数 。
答:不变,变大,不变。
2. ★单相绕组的基波磁势是 ,它可以分解成大小 ,转向 ,转速 的两个旋转磁势。
答:脉振磁势,相等,相反,相等。
3. 有一个三相双层叠绕组,2p=4, Z 1=36, 支路数a=1,那么极距τ= 槽,每极每相槽数q= ,槽距角α= ,分布因数1d k = ,18y =,节距因数1p k = ,绕组因数1w k = 。
答:9,3,20°,,,4. ★若消除相电势中ν次谐波,在采用短距方法中,节距1y = τ,ν 次谐波磁势在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势的频率是 。
答:1,νν-1f 5. ★三相对称绕组通过三相对称电流,顺时针相序(a-b-c-a ),其中ia =10Sin(wt),当Ia=10A 时,三相基波合成磁势的幅值应位于 ;当Ia =-5A 时,其幅值位于 。
答:A 相绕组轴线处,B 相绕组轴线处。
6. ★将一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绕组串联起来,通交流电,则合成磁势为 。
答:脉振磁势。
7. ★对称交流绕组通以正弦交流电时,υ次谐波磁势的转速为 。
答:1n ν8. 三相合成磁动势中的五次空间磁势谐波,在气隙空间以 基波旋转磁动势的转速旋转,转向与基波转向 ,在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势的频率为 ,要消除它定子绕组节距1y = 。
答:1/5,相反,f 1,45τ9. ★★设基波极距为τ,基波电势频率为f ,则同步电动机转子磁极磁场的3次谐波极距为 ;在电枢绕组中所感应的电势频率为 ;如3次谐波相电势有效值为E 3,则线电势有效值为 ;同步电机三相电枢绕组中一相单独流过电流时,所产生的3次谐波磁势表达式为 。
三相绕组流过对称三相电流时3次谐波磁势幅值为 。
答:3τ,f,0,3F cos3cos x t φπωτ,010. ★某三相两极电机中,有一个表达式为δ=F COS (5ωt+ 7θS )的气隙磁势波,这表明:产生该磁势波的电流频率为基波电流频率的 倍;该磁势的极对数为 ;在空间的转速为 ;在电枢绕组中所感应的电势的频率为 。
答:5,5p, 15n ,f 1 二、选择填空(每题1分)1. 当采用绕组短距的方式同时削弱定子绕组中五次和七次谐波磁势时,应选绕组节距为 。
A :τB :4τ/5C :6τ/7D :5τ/6答:D2. ★三相对称交流绕组的合成基波空间磁势幅值为F 1,绕组系数为 K w1,3次谐波绕组系数为K w3,则3次空间磁势波的合成幅值为 。
A:0; B:131/31w w k k F ; C:131/w w k k F 答:A3. 三相四极36槽交流绕组,若希望尽可能削弱5次空间磁势谐波,绕组节距取 。
A :1y =7B :1y =8C :1y =9答:A4. 交流绕组的绕组系数通常为 。
A:〉1; B:〉0; C:=1答:A5. ★三相对称交流绕组的基波电势幅值为E 1,绕组系数为 K w1,3次谐波绕组系数为K w3,则3次谐波电势幅值为 。
A:0; B:1311/3w w E k k ; C:131E /w w k k 答:A6. ★一台50HZ 的三相电机通以60 HZ 的三相对称电流,并保持电流有效值不变,此时三相基波合成旋转磁势的幅值大小 ,转速 ,极数 。
A :变大;B :减小;C :不变。
答:C ,A ,C7. 单相绕组的基波磁势是 。
A :恒定磁势;B :脉振磁势;C :旋转磁势。
答:B8.交流电机定、转子的极对数要求。
A:不等;B:相等;C:不可确定。
答:B9.★交流绕组采用短距与分布后,基波电势与谐波电势。
A:都减小;B:不变;C:基波电势不变,谐波电势减小。
答:A10.三相合成磁动势中的五次空间磁势谐波,在气隙空间以基波旋转磁动势的转速旋转。
A:5倍;B:相等;C:1/5倍。
答:C三、判断(每题1分)1.★采用分布短距的方法,可以削弱交流绕组中的υ次谐波电势。
()答:对2.三相对称交流绕组中无三及三的倍数次谐波电势。
()答:错3.交流绕组的绕组系数均小于1。
()答:对4.★五次谐波旋转磁势的转向与基波旋转磁势转向相同。
()答:错5.单相绕组的脉振磁势不可分解。
()答:错11.★交流电机与变压器一样通以交流电,所以他们的感应电势计算公式相同。
()答:错12.要想得到最理想的电势,交流绕组应采用整距绕组。
()答:错13.极相组A的电动势与极相组X的电动势方向相反,电流方向也相反。
()答:对14.交流电机励磁绕组中的电流为交流量。
()答:错15.交流绕组采用短距与分布后,基波电势与谐波电势都减小了。
()答:对16.交流绕组连接时,应使它所形成的定、转子磁场极数相等。
()答:对17. 电角度为p 倍的机械角度。
( ) 答:对四、简答(每题3分)1. ★★有一台交流电机,Z=36,2P=4,y=7,2a=2,试会出:(1) 槽电势星形图,并标出600相带分相情况;(2) 三相双层迭绕组展开图。
答:(1)槽距角 ︒=︒⨯=2036360p α 每极每相槽数 334362=⨯==pm Z q 由α=200画出槽电动势星形图,然后由q=3标出按600相带的分相情况(见图a ),顺序为:A-Z-B-X-C-Y..(a )由y=7画出三相双层叠绕组展开图,并根据2a=2进行端部连线(见图b )(b )2. ★在交流发电机定子槽的导体中感应电动势的频率、波形、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中哪些是由构造决定的,哪些是由运行条件决定的答: (1) 频率60pn f =频率f 与磁极对数p 和发电机的转速n 有关,p 是由构造决定,n 是由运行条件决定。
(2) 波形与电机气隙磁通密度沿气隙圆周分布的波形有关,它由电机结构决定。
(3)大小:φf E c 22.2=导体电动势E c 大小与频率f 及每极磁通Φ有关,f 及Φ由电机的运行条件决定。
3. ★★总结交流发电机定子电枢绕组相电动势的频率、波形和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中哪些是由构造决定的,哪些是由运行条件决定的答: (1)频率 :同上题(同槽导体感应电动势的频率)(2)波形:与绕组结构(是短距还是整距绕组,是分布还是集中绕组)有关,由构造决定。
(3)大小: φφw fNK E 44.4=相绕组电动势φE 大小与频率f 、一条支路匝数N 、绕组系数Kw 及每极磁通Φ有关,其中N 、Kw 由构造决定,f 、Φ由运行条件决定。
4. ★同步发电机电枢绕组为什么一般不接成△形,而变压器却希望有一侧接成△接线呢答:同步发电机无论采用Y 接线还是△接线,都能改善线电动势波形,而问题是接△接线后,△接的三相线圈中,会产生3次及3 的奇次倍谐波环流,引起附加损耗,使电机效率降低,温升升高,所以同步发电机一般不采用△接来改善电动势波形。
而变压器无论在哪一侧接成△接,都可提供 3次谐波励磁电流通路,使主磁通波形为正弦波,感应的相电动势为正弦波,改善变压器相电动势的波形。
5. ★总结交流电机单相磁动势的性质、它的幅值大小、幅值位置、脉动频率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中哪些是由构造决定的,哪些是由运行条件决定的答: 幅值 I pNK F w m 119.0= 单相绕组基波磁动势幅值大小: 与一条支路匝数N 、绕组系数K w1、磁极对数p 及相电流I 有关,其中N 、K w1及p 由构造决定,I 由运行条件决定。
幅值位置: 恒于绕组轴线上,由绕组构造决定。
频率: 即为电流频率,由运行条件决定。
6. 一个整距线圈的两个边,在空间上相距的电角度是多少如果电机有p 对极,那么它们在空间上相距的机械角度是多少答:整距线圈两个边在空间上相距的电角度为180︒;电机为p 对极时,在空间上相距的机械角度为180p︒。
7. ★定子表面在空间相距。
电角度的两根导体,它们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相位有何关系 答;定子表面在空间相距α电角度的两根导体,它们的感应电动势的波形相同,其基波和各次谐波电动势的大小分别相等。
基波电动势的相位差为α电角度,且空间上超前(沿转子转向空间位置在前)的导体,其基波电动势的相位是滞后的。
8. 为了得到三相对称的基波感应电动势,对三相绕组安排有什么要求答:三相绕组的构成(包括串联匝数、节距、分布等)应相同,且三相绕组轴线在空间应分别相差120︒电角度.9. 采用绕组分布短距改善电动势波形时,每根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是否也相应得到改善答:采用绕组分布短距改善电动势波形,是通过使线圈间或线圈边间的电动势相位差发生变化而实现的,每根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波形并没有改善。
10. 试述双层绕组的优点,为什么现代交流电机大多采用双层绕组(小型电机除外)答:采用双层绕组时,可以通过短距节省端部用铜量(叠绕组时),或者减少线圈组之间的联线(波绕组时)。
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采用分布和短距来改善绕组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波形。
因此,现代交流电机大多采用双层绕组。
五、计算1. 额定转速为每分钟3000转的同步发电机,若将转速调整到3060转/分运行,其它情况不变,问定子绕组三相电动势大小、波形、频率及各相电动势相位差有何改变答:本题题意为转速升高(升高02.130003060=倍) (1)频率 60pn f =f ∝n (p=c), 故频率增加倍。
(2) 大小 044.4Φ=ΦW fNK Ef E ∝Φ (N 、k w 、Φ0=C),电动势增加倍。
(3) 波形和各相电动势相位差不变,因它们与转速无关。
2.三相双层绕组,Z=36,22p =,114y =,1c N =,50f Hz =,1 2.63Wb Φ=,1a =。
试求:(1) 导体电动势;(2) 匝电动势;(3) 线圈电动势;(4) 线圈组电动势;(5) 绕组相电动势; 解:极距361822Z p τ=== 槽距电角000136013601036p a Z ⨯⨯=== 每极每相槽数3662231Z q mp ===⨯⨯ 短距系数001114sin 90sin 900.939718y y k τ==⨯= 分布系数01101610sin sin 220.956110sin 6sin 22q q k q αα⨯=== 绕组系数1110.93970.95610.8984N y q k k k ==⨯= (1)导体电动势112.22 2.2250 2.63291.9c E f V =Φ=⨯⨯ = (2)匝电动势11122291.90.9397t c y E E k V ==⨯⨯ =548.6 (3)线圈电动势111548.6548.6y c t E N E VV ==⨯ =(4) 线圈组电动势 1116548.60.95613147q y q E qE k VV ==⨯⨯ =(5) 相绕组电动势 1122314762941q pE E V V a 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