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时教案(表格式):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六课时教案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六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练习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P75~76练习十六第2、7、8、10、11题。
教学目标:批注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
合作讨论,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来说一说,你有怎样的认识?指名口答,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1.请你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l)a+24=73 (2)4x <36+17(3)72=x +16 (4)x +85(5)25÷y=0.6 (6)2x +3y=9生:(l)、(3)、(5)、(6)是方程,(2)、(4)不是。
师:为什么说(1)、(3)、(5)这三个是方程,而且(6)也是方程?生:因为它们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6)也是方程,只不过它含有两个未知数。
2.我们班学生在作业中有这样解方程的,你认为这样做对吗?如果不对,就帮他改正过来。
x +32=76 x -3.2=6.5解: x =76-32 解:x -3.2=6.5-3.2x =44 x =3.3x ÷8=0.4 3x =18解:x ÷8×8=0.4×8 解:3x -3=18-3x =3.2 x =15生:第一题正确,第二、四题两边没有同时加或除以相同的数,第三题等号没有对齐。
3.你认为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生1:等号对齐。
生2:两边必须要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同时加、减或乘、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
生3:要验算或口头验算,保证解的正确性。
4.出示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教师提示:要先找准题中的数量关系,黄河的长度+835=6299,再列方程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5.出示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8题。
(1)引导学生读题,捕捉题目中的信息:①猎豹的奔跑速度是每小时110 km。
②猎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还多30 km。
(2)教师: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运用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两个条件,你会想到哪些数量关系?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3)请根据归纳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学生根据归纳的信息列式,可能列出:2x +30=110,从而求出大象的奔跑速度。
三、巩固练习1.解下列方程4x +13=365 3x +2×7=50 4x +2.1=8.5 48.34-3.2x =4.5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
(1)教材第75~76页练习十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检查订正,并交流解决疑问。
(2)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展示作业在全班讨论。
(3)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11*题。
引导学生转化为方程解题,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分析:这道题其实就是解两个方程(36-4a)÷8=0和(36-4a)÷8=1。
解答:(36-4a)÷8=0 a=9 (36-4a)÷8=1 a=7四、课后小结通过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作业:食堂买来大米和面粉共595千克,其中大米是面粉的2.5倍,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板书设计练习十六第8题: 2x +30=110第11题:(36-4a)÷8=0 a=9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62~63及练习十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2.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3.是的。
那么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
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二、互动新授1.出示天平: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教师做补充: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g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g 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
(板书:等式)(2)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质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一杯水有多重吗?(不知道)如果要你现在表示这杯水有多重,你有办法吗?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得出:一杯水的重量=水的重量十杯子的重量。
追问:如果用未知数x 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汇报:100+x(师板书)(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100g砝码),发现了什么?(天平两边不平衡)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学生回答:100+x>100。
怎样让天平两边平衡呢?(加砝码)教师在右边依次加一个100g的砝码,加两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100+x>200 100+x<300。
并引导学生说明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让学生继续操作,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250g,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
这说明了什么?(一杯水的重量等于250g)(4)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100+x=250(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100+x >200 100+x<300 100+x=250小结: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师引导: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板书:等式)(5)让学生比较50+50=100与100+x=250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得出:第一个等式没有未知数x ,第二个等式含有未知数x 。
教师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板书:方程)(6)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不是。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归纳小结: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三、巩固拓展1.让学生仿照课本情境图,自己试着写一些方程。
注意指导学生:方程一定是等式,并含有未知数。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再自主判断,最后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说一说图意,再写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如:第一幅图天平的左边有两个重量是x g的球,右边是一个重50g的砝码,也就是两个x g的球的重量是50g,列方程表示为2x =50。
第二幅图是一条线段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x ,一部分是73,这两部分总数是166,即x +73=166。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1.像100+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不平衡平衡100+x>200 100+x=250100+x<300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课堂上让学生借助于天平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列出表示等与不等关系的式子,为进一步认识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观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式子分类,建立等式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深化方程的概念.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