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桐乡市屠甸镇小郑建金《数形结合》教学设计
桐乡市屠甸镇小郑建金《数形结合》教学设计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数表示形
1.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条直线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了二个部分,那么二条直线最多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三条?四条?八条呢?
2.引入以数表形,指导如何记录。
3.师生讨论,得出8条直线最多可以分成几部分。
3.思考,这个结果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4.比较0.999……与1的大小。
1.展示算式。
2.用圆表示计算结果,最后是逼近一个圆。
3.展示用方程来计算。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
2.作业
五、教后反思
1.课堂呈现的方式可以更多元,作业呈现,学生思维不同方式的呈现;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数学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重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难点:对于0.999……和1之间是相等的理解。
《数形结合》
桐乡市屠甸镇小郑建金
2015.12.5
课题摘要
学科
数学
学段
小学高段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八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2013)版
课程名称
数形结合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数与形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有时候,是图中隐含着数的规律,有时候可以用图形来解决数的问题,让了一目了然。教材中以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数与形的结合。
以多媒体课件的顺序呈现,展示学生的思考,并重复播放。
以形表数
1.展示正方形及其扩大图,用算式作记录。
2.观察结果,就是正方形的个数.
3.得出有几个数字,就是数字的平方。
4.应用.
课件展示正方形的扩大图,即“1+3+5+7”,并引导观察规律,得出结论.
极根思想
1.出示算式,试算;
2.发现规律,得出结果。
2.课件中的第二题的呈现,可以直接出示答案等于1的算式,这样更能体现数学方法的选择;
3.教学难点,始终还是停留在老师说等于1,学生还是难以认识为什么0.999……=1。
2.学情分析
对于数与形的结合,之前学生已经有很多的接触,比如在讲解分数乘法的时候用格子图来解释,分数解决问题时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分配律时用长方形面积等等。小学生的思维的抽象程度比较低,思维往往要依靠直观图形的借助,对于极限思维这是第二次遇到,但这次是数的极限,对学生来说比之前遇到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更难于理解,这将是本节课的最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