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八下第15课导学案

历史八下第15课导学案


的十项原则。
4.影响:这些原则成为指导
的普遍准则。
【达标训练】
1、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 年 4 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毅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预习问题】: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达成共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2、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
3、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
么?意义?
万隆会议
1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2 遇到了什么困难?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
日期
八 年级下册 历史
科导学案
班别
小组
姓名
学习流程 看书
根据预习问 题做笔记
小组内讨 论并核对 笔记
完成反馈 练习
展示
课题 第 15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型
学习目标:
1、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 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 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增强社会责任感, 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A、抗美援朝取得最终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政治分歧、经济合作
【能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经济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日内瓦会议上
B、联合国大会上
C、周恩来总理 1954 年访问印度、缅甸时 D、万隆会议上
5、下列事件进一步提升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是( )
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会议上的方针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记者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原因是什么?
(3)这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中体现出的精神是什么?
8、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请你概括说明。
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亚
非各国应撇噶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周恩来
材料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
向。
——一位美国记者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讨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材料中
【知识网络】: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初。
2.主要内容:





3.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
,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二、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 年 4 月,
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2.地点:在 (国家)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
⑴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
”的方针。⑵提出了旨在促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