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试卷A

医学免疫学试卷A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医学免疫学试卷(A)2012口腔、临五(二临)、妇幼、全科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0分)1.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2.外周免疫器官包括:A.淋巴结、脾脏和粘膜免疫系统B.胸腺、骨髓和脾脏C.淋巴结、胸腺和脾脏D.胸腺、粘膜免疫系统和淋巴结E.淋巴结、骨髓和脾脏3.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抗原C.独特型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合成抗原4.感染A族溶血性链球菌后,可能导致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此现象反映了抗原分子的A.特异性B.交叉反应性C.分子大D.异物性E.化学结构复杂5.用胃蛋白酶处理IgG后,能分解成:+++(ab’)2+(ab’)2+pFc6.人Ig分为五类的依据是:A.轻链抗原性B.重链抗原性C.二硫键位置D.分子量大小E.单体数7.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与CL区与VH区与VL区与VL区与VL区8.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下面哪一类Ig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一般来说,同一种抗原经过下列哪种途径进入机体后,免疫原性最强:A.皮下注射B.皮内注射C.肌肉注射D.腹腔注射E.静脉注射11.人类mIgD的主要主要分布细胞是:细胞B.成熟B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树突状细胞E.肥大细胞12.分泌型IgA抵抗蛋白酶水解,与下列哪种结构有关:A.α链氨基酸B.二硫键链D.分泌片E.双体结构1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14.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因子具免疫黏附作用又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关于旁路激活途径正确的叙述是A.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和反应B.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径不同C.首先活化的补体成分是C5D.形成的C3转化酶与经典途径相同E.形成的C5转化酶与经典途径不同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B.脂多糖C.聚合IgAD.甘露醇E.抗体18.诱导B细胞发生IgE类别转换的细胞因子是脂类抗原的提呈主要依靠以下哪个分子:类分子类分子哪种CD分子是MHC-II类分子的受体:干扰病毒复制的重要细胞因子是限制性表现在:.调理作用细胞抗原识别细胞对T1抗原应答E.补体依赖细胞毒23.以下哪种分子是B细胞的表面标志黏附分子的正确概念是A.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表面标记B.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C.由活化的细胞分泌的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多肽D.体液中正常存在的具有酶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的一组大分子系统E.是一组广泛参与免疫应答并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原分子类分子的多肽链为:A.两条α链B.两条β链C.α链和β链各一条D.一条α链和β2微球蛋白E.以上都不是26.与MHC-II类分子功能无关的是:A.参与HVGRB.参与GVHRC.参与诱导抗体产生D.参与诱导效应CTL的形成E.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27.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A.扁桃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E.肠淋巴组织28.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是:A.巨噬细胞B.上皮细胞C.靶细胞D.内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29.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患基因是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脾脏E.淋巴结31.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的协同刺激分子:与与与CD40与α/复合物与抗原32.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TD抗原诱导细胞介导,抗原提呈细胞参与为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D.致敏TC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33.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B细胞、、、B细胞34.下列膜表面分子中,在活化B细胞表面表达的是: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免疫现象?A.迟发型超敏反应B.对胞内寄生菌的抗感染作用C.输血反应D.抗肿瘤免疫E.移植物抗宿主反应36.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细胞细胞D.树突状细胞细胞37.鉴别B-1和B-2的主要表面标志是:抗独特型网络调节机制属于:A.补体介导的调节B.抗体介导的调节C.基因水平调节细胞介导的调节E.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39.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40.外源性抗原在巨噬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A.包被小体B.内体C.溶酶体D.内质网E.高尔基体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A.产生免疫应答的细胞为B1细胞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C.可直接诱导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E.可形成记忆细胞42.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是:A.颗粒性抗原B.可溶性抗原C.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D.小剂量注射细菌内毒素E.马血清白蛋白加佐剂43.抑制Th1功能的细胞因子、、、、、IL-444.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是:A.重症肌无力综合征C.特应性皮炎D.类ArthuS反应E.传染性变态反应的受体是:抗体产生抗核抗体多见于:A.多发性骨髓瘤B.系统性红斑狼疮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甲状腺肿大E.重症肌无力47.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于:+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48.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属于: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E.抗原抗体反应49.自身免疫是指:A.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不应答B.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效应淋巴细胞的现象C.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并引起临床症状D.对机体有害的免疫应答E.对“非己”和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50.与肾小球基底膜有交叉(共同)抗原成分的是:A.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B.链球菌胞膜成分C.肺炎链球菌O14型D.支原体E.大肠杆菌O86型51.可用于对抗原进行免疫组化定位的方法是:溶血空斑实验D.免疫荧光技术E.混合淋巴细胞反应52.最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时期是:A.胚胎期B.儿童期C.青少年期D.成人期E.老年期53.识别抗体的抗抗体系统被认为是:A.同种异型网络B.表位网络系统C.独特型网络D.抗原识别位点E.负反馈抑制系统54.与II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细胞B.吞噬细胞C.补体D.抗体E.致敏T淋巴细胞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B.无补体参与C.特异性IgE参与D.发生和消退迅速E.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56.介导IV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效应分子是A.抗体B.补体C.细胞因子D.前列腺素57.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是:细胞细胞C.红细胞细胞E.内皮细胞58.下列哪一项不是维持免疫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A.耐受原使用次数B.耐受原性质C.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D.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E.给予大分子抗原免疫59.抑制NK细胞杀伤活性的是:介导IV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效应分子是A.抗体B.补体C.细胞因子D.前列腺素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61.表达于病原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ˉ菌的脂多糖+菌的肽聚糖C.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D.细菌非甲基化DNACpG序列E.清道夫受体62.隐蔽抗原包括:A.神经髓鞘蛋白B.眼葡萄膜色素蛋白C.甲状腺球蛋白D.精子E.卵子63.关于免疫调节表述正确的是:A.是机体在长期进化中随免疫系统发育完善而孕育的各种有效的调节手段B.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做出的生理性反应C.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将免疫应答控制在有效而适度的范围D.在免疫应答的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细胞水平以及整体水平的调节E.机体免疫调节机制发生障碍,可导致免疫功能异常,并引发免疫相关疾病64.以下关于酶联反应吸附测定说法正确的是A.酶与相应底物作用产生颜色B.抗原或抗体可以特异性吸附于固体载体上C.可以用酶标测定仪作定量分析D.蛋白酶是其标记酶E.双抗体夹心法可以检测未知抗体65.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有A.粘膜上皮细胞B.中性粒细胞细胞细胞E.γδ+T细胞三、名词解释(共10分)66.半抗原(3分)(4分)68.细胞因子(3分)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9.以IgG为例,简述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70.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并举出3种代表性疾病。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医学免疫学试卷(A)参考答案1~5EADBE6~10BEBAC11~15ADDDB16~20EDCCC21~25CCEBD26~30DCA B B31~35CCCBE36~40DCBDC41~45EBEEC46~50BCACA51~55DACEE56~60CBAEC61ABCD62ABCDE63ABCDE64ABC65ABCD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