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复习摘要

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复习摘要

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复习摘要第一章导论1.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领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关系变化以及民办教育的兴起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需要依法治教。

(3)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使教育事业在微观上搞活,在宏观上健康有序发展。

(4)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提供强有力保证。

2.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根本性原则(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首先解决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

①起点上的平等——入学上的平等②过程中的平等——就学过程的平等③终点上的平等——学业成就上的平等(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①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

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

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5)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①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执行权只能有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依法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

②下位法要服从上位法③后定法优于前定法④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局部地区)3.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我国的依法治教?(1)提高教育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治教的思想观念,养成依法治教的自觉行为。

(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教育法规网络,保证有法可依。

(3)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

(4)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5)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司法监督、政府系统的层级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等)4.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异同同: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在本质上式一致的。

他们的内容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他们的根本任务都是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抱枕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教育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异:(1)制定主体不同。

教育法律只能有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

而政策制定的主体既包括政党,也包括国家机关。

(2)表现形式不同。

教育政策市以文件形式出现,法律是以法律条文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的。

政策文件注重原则性和导向性的要求,法律注重条款的规范性、确定性。

(3)实施方式不同。

政策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法律的实施则具有普遍约束力。

(4)作用不同。

党的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法律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定型化,是教育政策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政策对于国家、政党和社会的作用,具有指导性,调控性和灵活性。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①政策是法律的基础和灵魂。

法律是政策的特定表现形式,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在政策指导下进行。

②政策和法律有着共同的本质,但有时也会发生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现象。

应及时总结经验,按照政策要求,对法律适时进行“废”、“改”、“立”,使法律和政策保持一致。

③政策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上具有各自特定的优势。

既要发挥政策对法律和实践的指导作用,又要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发挥法律的规范性作用。

6.你认为依法治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有哪些?实行依法治教是一个必然趋势。

(1)实行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它是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的必然结果,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必然要求依法而治。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它必须用法律手段来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

(3)依法治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

现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法制的强化和完善,以此来保障国家对教育要求的实现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必然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逐渐转移到运用法律手段,教育行政管理范围的扩大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也迫切需要实行依法治教。

总之,实行依法治教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7.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必要性(1)贯彻依法治教方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以及强化依法治教意识的必然要求。

(2)增强教育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以及教师岗位规范的法律保障和要求(3)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做好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4)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是教师在教育政策法规方面应知、应会的主要内容7.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1.教育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有哪些?①教育法的特征:a.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公认而确定的效力)b.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c.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立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d.教育法没有统一的法典(散见于宪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法规之中,没有统一的法典和完整的系统)②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a.方向性原则b.公益性原则c.平等性原则d.终身性原则2.谈谈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教育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法律规范: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教育法律文件及教育法律条文的基本内容,是组成教育法律的基本细胞。

具有概括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1)联系: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律的基本内容,是构成教育法律的基本细胞,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载体。

(2)教育法律规范与其他教育法律文件的区别:=①与教育法的区别:教育法是教育的全部行为规则总和;教育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指的行为规范。

②与教育法律文件的区别:教育法律文件包括教育法律规范、立法目的、立法依据和有关概念解释;教育法律规范是各种教育法律文件的基本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

③与教育法律条文的区别:教育法律条文未必都是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规范用教育法条文表述。

3.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法作用的认识。

(1)教育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4.预测作用5.强制作用(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①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②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④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⑤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4.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有哪些?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等。

(1)宪法:原则性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2)教育法律:①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施行)(18章84条)②教育单行法律——四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十三次会议通过,1981年1月1日施行)。

(3)教育法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规定制定的、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包括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等。

①国家教育行政法规;②地方性教育法规;包括执行性、补充性的和自主性地方教育法规。

(4)教育规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补充性文件。

通常称之为:规定、办法、规范、大纲、标准等。

①地方性教育规章;②部门教育规章;(5)其他渊源:行政法、民法、刑法、教育政策、教育判例等。

在没有国家政策或法律的情况下,党的政策实际上起着法律的作用。

5.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纵向性的法律关系)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横向性的法律关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教育行政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6.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律关系内容①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②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权利主体指向的客体与义务主体指向的客体具有一致性。

③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它由法律规范所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7.如何理解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是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法律主体能够作出或不能作出一定行为以及有权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又称法定权利。

权利的行使是以其他人履行义务作为保障的。

义务是教育法律规范对其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又称法定义务,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不履行者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权利和义务是依存的;是相互关联的;是相统一的。

第三章学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法学视角上学校的概念是什么?学校的法律地位如何?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法学视角看,学校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和登记注册的教育机构,是享有一定权力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

学校具有三种不同身份与地位:①学校是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享有国家权力的法律、法规授权;可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独立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②学校具有民法上的法人地位——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具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