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西垅小学谭珍宜
人生价值观是个体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确立积极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重要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剧烈的震荡,青少年人生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特点。

新的形势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水准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就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确立新形势下的人生价值新标准,为学校德育提供切实可行的目标。

有调查表明,学生是愿意接受人生观教育的,对人生观教育基本上是持欢迎态度的。

只是缺少切实有效的目标导引。

“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人生在世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怎么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诸如此类人生价值问题,广大青少年时常思考和讨论并感到迷茫。

因此,结合当今新时期特征的科学人生价值观标准,显得尤为急切。

文化的多元化,一方面给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契机,可以汲取不同文化资源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给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青少年毕竟是缺乏自制力、辨别力、选择力的一个相对脆弱的群体,在多元文化的大花园里,既有促进他们身体、思想、精神健康的元素,也有妨碍甚至是毒害他们健康发展的成分。

所以我们要用主流的价值观念统领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进而提升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甄别力和选择力。

我们要既要坚持培养学生朴素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博大而现实的国际主义情;又要培养历史情怀、实践关怀、未来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竞争、合作、关心和共赢的现代精神。

培养目标的制定还要坚持层次性原则。

一方面应该坚持先进性的要求,用较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学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广泛性要求,对全体青少年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基本层次的教育,使他们成为能遵纪守法、具有起码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好公
民。

二、注重教育方法,让青少年价值观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则是一门复杂性高、难度系数大的艺术。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十分重视道德规范及先进观念的灌输,却轻视行为训练和在现实中的践行。

久而久之,青少年人生价值的理性认识与行为选择的脱节现象将日趋严重。

因此,我们要变革价值观教育理念方法,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小学阶段的人生观教育主要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因为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最初级的正确人生观。

同时,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易于感染的榜样事迹、朗朗上口的诗歌、歌曲,结合教师对班级、学校中的偶发事件处理,向学生灌输一些较浅近的人生、价值观点,诸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努力学习、争取上进”;“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等。

对这些观点,不求学生完全理解,只要在一般现实情境中加以践行即可。

至于要使这些观点为学生所深刻理解,并建立起深层次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则还需在中学阶段,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结合学科教学及其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教育活动来实施。

三、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只是道德教育的主体之一,家庭、社会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

只有各方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才会有成效希望。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加强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