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感染性物质分类
• 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 全运输技术细则》中将感染性物 质分为A、B 两类。
A类感染性物质
• 指在运输过程中与之接触能对健康人或动物造 成永久性残疾或致命疾病的感染性物质。此处 “接触”系指感染性物质离开保护性包装与人 或动物的身体接触或经呼吸道吸入的情况。
• A类感染性物质使人染病或使人和动物都染病 者联合国编号为UN2814,其运输专用名称为危 害人的感染性物质;
感染性物质分类
•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 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 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 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 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 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 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 生物。
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
A类传染性物质包装要求
• 包装系统包括:防水的主容器,防水的 辅助包装和强度满足其容积、质量及使 用要求的刚性外包装。
• 主容器和辅助包装,必须能承受在-40℃ 至+55℃温度范围内95kPa的内部压力而 无渗漏。
A类传染性物质包装要求
• 外包装外部尺寸,最小边长不小于100mm。外包装必须 标明UN2814(或UN2900)标记。标记背景颜色应差异 明显,确保清晰可见,易于识别。
• 仅使动物染病者联合国编号为UN2900,其运输 专用名称为仅危害动物的感染性物质。
B类感染性物质
• 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 • 其联合国编号为UN3373。 • 运输专用名称为诊断标本或临床标本或
生命物质B类。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 为方便查阅,按照以上分类标准,在卫 生部组织编写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 物名录》中列出了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 样本的运输包装类别和联合国编号。
包装固态物质
• 主容器必须防泄漏,包装量不得超过外包装的 质量限制;
• 辅助包装必须防泄漏; • 除装有肢体、器官和整个躯体的包装件之外,
每个外包装的内装量不得超过4kg。此内装量 不包括冰、干冰、液氮等低温保持材料; • 如果有对运输过程中主容器内残留液体的任何 怀疑,都必须使用适于装运液体的包装和包装 吸附材料。
冷藏或冷冻的样品
• 主容器和辅助包装材料必须能承受制冷 剂的温度,并承受失去制冷作用后所产 生的温度和压力。
• 当把包装装入一个合成包装件中时,要 求在包装件上的标记必须清晰可见,或 重新标在合成包装件的外面。
B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
B类传染性物质包装要求
• 包装系统包括:主容器、辅助包装和刚性外包装。 • 包装材料必须能承受运输过程中的震动与负载。容器
• 主容器必须密封、防泄漏,内装量不超过1L; • 辅助包装必须防泄漏; • 必须在主容器和辅助包装之间填充足量的吸附
材料,确保意外泄漏时能吸收主容器中的所有 内容物,并保持衬垫材料或外包装的完好性; • 主容器和辅助包装必须能承受95kPa的内部压 力而无渗漏; • 每个外包装的内装量不得超过4L,此内装量不 包括冰、干冰、液氮等低温保持材料。
•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 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 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感染性物质分类
•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 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 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 生物。
•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 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 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 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 标记是以45º角度设置的正方形(菱形),其每条边的 边长至少为50mm,每条边线的宽度至少为2mm;
• 字母和数字高度至少为6 mm。 • 外包装上临近菱形标记的部位必须表明运输专用名称
“ Diagnostic specimen” ( 诊 断 标 本 ) “ Clinical specimen”( 临 床 标 本 ) 或 “ Biological substance,Category A”(生物物质 A类)。 • 同时还应标明联系人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字体 (字母、数字)高度不小于6mm。
A类传染性物质包装要求
• 主容器必须装在辅助包装中,使之在运输过程 中不被破损、刺穿或将内容物泄漏在辅助包装 中。必须使用适当的衬垫材料将辅助包装安全 固定在外包装中。内容物的任何泄漏都不得破 坏衬垫材料或外包装的完好性。
• 多个易碎的主容器装入一个单一的辅助包装时, 必须将他们分别包裹或隔离,以防彼此接触。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xxx
感染性物质
• 感染性物质是那些已知或有理由认为含 有致病原的物质。致病原是指能使人或 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 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 菌、真菌和பைடு நூலகம்生虫等)和其他因子,如 朊病毒(prions)。
感染性物质分类
冷藏或冷冻的样品
• 当使用干冰或液氮做低温保持材料时,必须满 足《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相关 要求。使用冰或干冰时,必须将其置于辅助包 装的外面或置于外包装或合成包装件的里面。 必须有内部支撑物,以保证在冰或干冰消融后 辅助包装仍处于原位。如果使用冰,外包装或 合成包装件必须防漏;如果使用干冰,包装设 计和构造必须留有能排出二氧化碳的孔,以防 产生可能使包装破裂的压力。
结构和密封状态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温度、 湿度或压力变化而造成的内容物漏失。 • 主容器必须装在辅助包装中,使之在运输过程中不被 破损、刺穿或将内容物泄漏在辅助包装中。必须使用 适当的衬垫材料将辅助包装安全固定在外包装中。内 容物的任何泄漏都不得破坏衬垫材料或外包装的完好 性。
A类传染性物质包装要求
• 除固态感染性物质外,必须在主容器和 辅助包装之间填充足量的吸附材料,确 保意外泄漏时能吸收主容器中的所有内 容物,并保持衬垫材料或外包装的完好 性。
• 完整的包装必须能通过《危险物品航空 安全运输技术细则》6;6.2中规定的跌落 试验,跌落高度不低于1.2m。
包装液体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