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工具的选择
很有预见性
参考书目
1、 陈振明 《政策科学》 中国人大大学出版社 2003.9 2、 陈振明《 公共政策分析》 中国人大大学出版社 2002.5 3、B.Guy Peters and Frans K.M.Van Nispen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s》 Edward Elgar Cheltenham,UK Northampton,MA,USA 1998 4、 张成福 党秀云 《公共管理学》 中国人大大学 出社 2001.11 5、 毛寿龙 李文钊 《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研究》 /wpapers/wpaper200309.html
• 从本案例政策工具选择的过程来看先后经历了 从管制到放松管制,再到产权交易和放松管制 相结合互相弥补缺陷和不足的过程。
产 权 放松管制 交 易
市场
工具的选择
案例分析
B
货币政策 “猛药”频频之效用
从4月25日起,央行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 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 据分析,在此政策作用下,金融机构将一次性减少 可用资金1100亿元左右。 这是央行继去年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三次挥动 “巨斧”来力砍信贷规模了。
案例分析
B
货币政策 “猛药”频频之效用
从4月25日起,央行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 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 据分析,在此政策作用下,金融机构将一次性减少 可用资金1100亿元左右。 这是央行继去年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三次挥动 “巨斧”来力砍信贷规模了。
这个案例我们组成员蒙勐同学在一开始时就提出了,相信大家看 到这个案例时都会有所思考,在这里我不想做太深入分析,主要是 想通过提出一个观点,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更深入的 理解与更热烈的讨论:
其次,工具自身特征对工具选择的影响:
双方在达成协议之前进行了几次的谈判,但是由于只 限于行政手段,也就是政府单纯地进行了直接行为, 即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是传统的管制行为,所以谈判 没有结果。我们都知道管制因为有其强制性,它也可 能扭曲自愿性,导致经济上的无效率。在这个水资源 的转让过程中,政府的干预就显示出现了这一缺点, 迟迟不能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不能实现政 策的目标。相反,产权交易就促成了谈判的成功。这 是因为交易是以双方平等协商,市场等价交换为基础, 双方互惠互利的合作为锲机,弥补了以往所采取的行 政手段的刚性的不足,适应了外部环境的要求。可以 说正是这种交易工具适应了这次双方各自的目标要求 才能在众多政策工具中成为首选工具。
第三,工具本身以外的因素对工具选择的影响:
• 社会环境方面: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使通过市场进行 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市场机制的 认同也逐步渗透到公共部门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过程中。通过交易获得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做法已 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这是推动选择产权交易作为此 次政策工具的主要环境因素。 • 主要的管理者:水利部发起的关于“水权、水价、水 市场”的理论讨论后,供需双方受到启发,找到了解 决义乌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思想基础。在 政府的指导下,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运作,通过友好协 商,最终形成共识。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 发展的思路,义乌市人民政府向东阳市人民政府购买 “横锦”水库部分用水权。
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义乌市 人民政府向东阳市人民政府购买“横锦”水库部分用 水权。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义乌市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 买东阳“横锦”水库每年4999.9万m3水的使用权。二 是转让用水权后水库所有权不变,水库运行、工程维 护仍由东阳负责,义乌按当年实际供水量每立方米0.1 元支付综合管理费(包括水资源费)。三是东阳按义 乌提供的月供水计划和日供水量的要求进行供水,供 水计划要做到每月基本均衡,原则上高低峰供水量在2 倍左右等。 此项水权交易是双赢之举。义乌市花2亿元购买水 权,解除了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上也很合算,购买 水权花的钱相当于每立方米4元,自己建库再加2元也 是不够的。东阳市转让给义乌的水是实施节水得到的, 成本大致每立方米1元钱,转让回报却是每立方米4元 钱。
思考题 • 政策工具的分类依据? • 管制属于市场化工具吗? • 政策执行实践中如何进行政 策工具的优化组合?
放映结束
分
析
首先,目标对工具选择的影响:
东阳义乌有偿转让用水权的目标是解决义乌的缺水 问题,同时东阳市能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义乌市为 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经过多次论证,但仍然没有找 到合适的库址,它和东阳合作的目的显而易见。而东 阳市本来水资源充足,通过一系列对水资源的开发和 改造后,供水能力大大加强,而且能有剩余,经过工 程措施蓄积在“横锦”水库里的水,已经是劳动的产 品,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当东阳有意把自己用不完的 余水通过交易转让给需求者时,水一开始就具有了商 品的性质。因此,东阳市转让用水权的目的是获得经 济效益,而义乌可以把用来开发水资源的资金用于购 买“成品”的水,双方具备的初步的共同的合作的可 能和基础。而双方的互利互补的交易目标是促成对该 政策工具选择的主要推动因素。
这个案例我们组成员蒙勐同学在一开始时就提出了,相信大家看 到这个案例时都会有所思考,在这里我不想做太深入分析,主要是 想通过提出一个观点,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更深入的 理解与更热烈的讨论:
货币政策 “猛药”频频之效用 我的观点:
央行采用这个政策工具,只能从数量上收缩信贷, 而不能引导信贷流向。只能抑制对农业等一些比较冷 的行业的信贷,对抑制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过热可能 没有多大作用。 因为,房地产、钢铁等企业还是优质客户,这些 行业的效益还是比较高。作为企业,银行追求效益最 大化,即使收缩信贷规模,也不会控制这些行业的贷 款。 另外还提供一个案例给大家讨论分析(建议围绕本章内容): 黑龙江、福建大头娃娃事件背后对政策工具使用的分 析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义乌市经过多次论证, 由于境内没有很合适的库址,提水灌溉也受到很多客 观条件限制,从东阳引水是最佳方案。东阳人意识到, 通过灌区改造节水,另外对梓溪流域开发,通过两级 水力发电后,引水5000万m3进“横锦”水库,新增 1.65亿m3水可供利用。如果其中1/3转让,2/3作为未来 发展的储备,不仅不会影响全市的用水,还可以利用 转让所得资金加快全市水利设施建设。但是,单纯依 靠行政协调的手段,每次都是久议不决,前四轮谈判 没有达成最终协议。在水利部发起的关于“水权、水 价、水市场”的理论讨论后,供需双方受到启发,找 到了解决义乌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思想基 础。在政府的指导下,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运作,通过 友好协商,最终形成共识。
案资源量仅有1130m3,在由小城 市迅猛发展到中等城市、并正朝着大城市发展的过程 中,水资源十分紧缺。几年前,用“自行贷款、自行 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自行管理”政策引入市 场机制建起了“八都”水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水 矛盾,但水资源仍然是制约这座城市发展的瓶颈。东 阳市与义乌市同饮东阳江之水,位居上游,水资源相 对丰富,1998年,东阳市着手对两个灌区进行配套建 设,包括“横锦”水库加固和灌溉渠系改造,投入资 金3880多万元,项目完成后,可以新增供水能力5300 万m3。
产权交易政策工具的不足之处:
天然水资源的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前提是产权关系要 明晰。我国水资源属国家所有,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对 分离。当前,水资源初始使用权十分模糊,也没有完 整、系统的法律法规来界定。水产权交易合约制定及 其执行,需要法律的保障。关于每年4999.9万立方米 水的永久使用权转让的合约“只有两页”,其余内容 都包括在一句话“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之中。虽然任何合约的不完善性是绝对的,但东阳和 义乌的合约显然留下了大量的“公共领域”。运用产 权理论,我们既要肯定“适度模糊产权”给交易带来 的便利,但同时不得不警惕将来不可避免的产权纠纷。 •
政策工具的选择
工具选择的重要性 (点击这里看一看不同的阐述) 制 执行 实 定 现 目 目 标 运用政策工具 标
本专题课件选自: 厦门大学2003级研究生 黄洁
3、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
政策目标
工具的特性 政策目标 外部因素 工具的特性 外部因素 以前工具的影响 以前工具的影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