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中的现状分析及具体措施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服务人群多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光靠种地收入,难以养家活口,于是青壮年农民大多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去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把子女呆在身边,就有的交给爷爷奶奶,有的交给外公外婆,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有的独自在家无人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这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就受到.不良影响,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结果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为此我校对留守儿童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其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留守儿童缺乏或缺失父母监护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其委托监护不足,此外社会方面也监护不力,造成留守儿童各个方面问题突出。
首先,留守儿童缺乏或缺失父母监护已成为必然趋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其中的已婚人员由于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经济水平及工作强度等因素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原籍地,使其成为留守儿童。
第二,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委托监护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监护。
父母外出务工时,一般将孩子委托长辈或亲属、朋友监护。
从而形成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三种监护类型。
这些人往往对孩子骄纵和溺爱,并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此外,祖父母、外祖父母受自身教育知识水平所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文盲,既使有心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事实上也无力辅导。
由上述两点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和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生活方面,由于委托监护不力,留守儿童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留守儿童被狗咬伤、烧伤、发生车祸的事件时有发生。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心理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父母和自己的孩子一年只有几天相处的时间,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父母双亲正常关爱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倾诉对象,时常会感受到人间的冷漠,孤独感十分强烈,造成儿童心理出现障碍扭曲,或者由于过度溺爱放纵,重养轻教,导致孩子无故旷课、夜不归宿、接触社会不良分子等。
学习方面,由于委托监护的不足,有的有抚养意愿却没能力,有的精力有限,还有的甚至都没有监护意愿。
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无人辅导帮助,据调查发现,留守子女缺少家庭教育,其成绩却不容乐观。
根据我们走访调查,我校116名学生中有留守学生9人,学习成绩较好、品行较端正的只有2人,占留守学生的22%,学习成绩和品行一般的有3人,占33%,成绩较差和有劣迹的4人,占44%。
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
虽然我们学校受一些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尽了最大努力,学校与家庭之间积极沟通。
我校的留守儿童没有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学校具体做法:
1、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
在全校启动了以“牵手,让温暖传递”为主题的关注“留守儿童”行动。
2、和家长积极沟通,及时纠正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经常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3、采取教师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家长与留守儿童电话或书信交流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保证熟悉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
4、加强管理,施以爱心
(1)健全“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组织各班详细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情况,并登记备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学校开通“二线”,即“亲情热线”、“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随时与班主任联系。
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家长节假日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形
成教育合力。
(2)针对、“留守儿童”容易违纪,“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老师和“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
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
5、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为留守学生建立了专项档案,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义务家长”,同时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与其“结对子”,按照“就近帮教、就亲帮教、分类帮教”的原则,结成“一帮一、多帮一”帮扶对子。
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组织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家访,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并为孩子辅导功课,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利用“流动课堂”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教育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留守学生创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课堂,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沟通和融合。
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
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学习、游戏,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6、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业绩考评体系。
组织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业绩考评。
同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辅导、关心,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发展带来的消
极影响。
我们设立留守儿童“谈心室”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求教师以心换心,成为留守儿童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成长。
7、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每年的父亲节和母亲节,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唱歌、绘画、征文竞赛,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知亲情。
学校每年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生活技能比赛。
例如洗衣、钉钮扣、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8、学校从制度上进行保障,同派出所联系,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平安校园;同时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制定了校园各种应急预案,充分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加强学生安全技能的传授和培训,例如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等,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对留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我们教师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应懂得如何管理和教育他们,让他们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丁庄小学
2016年12月22日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