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触电事故案例 (3)

触电事故案例 (3)

触电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2002年7月21日,在上海某建设实业发展中心承包的某学林苑4#房工地上,水电班班长朱某、副班长蔡某,安排普工朱某、郭某二人为一组到4#房东单元4~5层开凿电线管墙槽工作。

下午1时上班后,朱、郭二人分别随身携带手提切割机、榔头、凿头、开关箱等作业工具继续作业。

朱某去了4层,郭某去了5层。

当郭某在东单元西套卫生间墙槽时,由于操作不慎,切割机切破电线,使郭某触电。

下午14时20分左右,木工陈某路过东单元西套卫生间,发现郭某躺倒在地坪上,不省人事。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叫来工人宣某、曲某将郭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郭某在工作时,使用手提切割机操作不当,以致割破电线造成触电,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1)?项目部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严格,缺乏强有力的监督;(2)?工地安全对施工班组安全操作交底不细,现场安全生产检查监督不力;(3)?职工缺乏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3、?主要原因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设施缺乏定期维护、保养,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失灵,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1、?企业召开安全现场会,对事故情况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传达到每个职工,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深刻检查,提高员工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2、?立即组织安全部门、施工部门、技术部门以及现场维修电工等对施工现场全面的安全检查,不留死角。

对查出的机械设备、电器装置等各种事故隐患马上定人、定时、定措施落实整改不留隐患。

3、?进一步坚决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并加强安全动态管理,加强危险作业和过程的监控,进一步规范、完善施工现场安全设施。

四、事故处理结果:1、本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6万元。

2、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根据事故调查小组的意见,对本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者进行了相应的处理:(1)公司总经理范某,对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够,对本次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给予作出书面检查的处分。

(2)公司副总经理曹某,对项目部安全管理、检查监督不严,对本次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给予作出书面检查的处分。

(3)项目经理石某,对职工安全教育、交底不到位,对本次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作批评教育,并给予罚款的处分。

(4)工地安全员周某,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监督不严,对本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给予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

(5)水电工班长朱某、副班长蔡某,对班组安全生产、安全教育不够,对本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分别给予进行口头警告和罚款的处分。

(6)普工郭某,使用手提切割机操作不当,对本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鉴已在事故中死亡,故免于追究。

触电事故案例剖析一、触电事故分类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引起人体的病理、生理效应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触电事故可分为接触触电事故和非接触触电事故。

接触触电事故是当人体触及带电体且形成回路时,有电流通过人体,这种通过人体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生理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接触触电事事故是当人体接近、而非接触带电体,带电体对人体发生放电时,电弧或电火花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二、典型案例剖析2004年3月28日下午,某厂运输车间,为帮助职工运水泥构件,不慎汽车吊扒杆升到距10千伏高压线约100毫米处,又因为承重摆动扒杆而碰触高压线,致使扶钢丝绳的汽车司机触电死亡。

由于该吊运作业违反了“在10千伏高压线下作业,安全间距不应小于2米”的规定,且由非司机开车,因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2008年7月31日上午,某厂职工子弟中学校办工厂的一名青年管工,在承包工程的室外地沟里进行对执着管道作业时,接着电焊机二次回路线,往焊管搭接时触电;他倒地后,又将回路线压在身下而身亡。

该管工在雨后有积水的管沟内对接管时,脚上穿的塑料底布鞋和手上戴的帆布手套均已湿透。

当右手接电焊机回路线往钢管上搭接时,裸露的线头触到戴手套的左手掌上,使电流在回线──人体──手把线(已放在地上)之间形成回路,电流通过心脏。

尤其是触电倒下后,在积水的沟内,人体成了导体。

这时,人体电阻在1000欧左右,电焊机空载二次电压在70伏左右,则通过人体的电流为70毫安。

而成年人通常的致命电流为50毫安。

70毫安电流使其心脏不能再起压送血液的作用,所以血液循环停止造成死亡。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加之缺乏安全用电知识使年仅23岁的青年工人死于非命。

类似的事故还有2008年7月17日下午某厂一铆工在进行点焊固定工件作业时触电身亡。

非电焊工干点焊;所用焊把末端因绝缘破损而漏电;天气高温炎热,又为保产品质量工作地点不能使用降温风扇,致使工作服、防护手套被汗湿透,这些因素导致入厂才1年,虚岁才20的小伙子离一开了人间。

2003年11月7日上午,某厂动国力外线班班长与一徒工一起执行拆除动力线伤务。

班长骑跨在天窗端墙沿上解横担上第二根动力线时,其头部进入上方10千伏高压线间发生电击,从11.5米高的窗沿上坠落地面,因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该动力线距10千伏高压线才0.7米,远小于安全距离之规定;作业时不停上万10千伏高压电;作业者又不系安全带;下方监护人员是一句上班才两个月的徒工,不具备工作监护资格。

一系列的违章,结果丢掉了班长宝贵的生命。

2006年9月7日上午,某厂动力车间变电班,在对三分厂2号分变电所进行小修时,拉下10千伏高压负荷开关,听到变压器的声响停止后,以为已经断电,作业者爬上高压侧准备清扫铝排,当即被电击倒三根高压铝排上丧命。

原来在1996年元月8日凌晨,该高压负荷开关B相保险管爆烈,上支座被烧环,变电班长和车间电力调度在现场商议决定由副班长用导线将保险管下支座与高压铝排直接连通。

事后既没有向画间汇报,也未作正规处理。

此次作业,虽拉下高压负荷开关,但经B相仍形成通路,以致作业人员被10千伏高压电死。

用导线跨接保险座这一临时措施,历经8个月之久仍未消除,留下隐患;此次作业时既不拉油开关,又不验电,也不挂临时接地线,就冒冒险作业,致使一名刚毕业分配入厂的中专生丢掉了年轻的生命。

2007年9月17日上午,某厂降压站值班人员反映1号主变黄相电流互感器油位不到位。

主管工程师便到110千伏降压站,把护栏的门锁(未锁)拿下来,进去看黄相电流互感器的油位。

瞬间一声响,其胸部、上肢、下肢60%被电弧II、III度烧伤致残。

电站主管工程师无人监护下只身进入护栏内察看油标,超越了安全距离而导致放电烧伤实不应该。

类似事故,还有“违章进入高压柜,触电烧伤截手臂”。

1995年11月14日上午,某厂110千伏变电站站长,可谓电站“权威”。

为趁110千伏停电时间,更换当日停电操作中被拉断裂的214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座在独自进入214高压柜时,隔离开关因触动而合闸,只身在三相10千伏高压包围之中,被放电电弧烧伤,一个月后左臂截肢致残。

2006年8月25日,某厂电试班,在理化处变电所变压器室小修时,明知6032刀闸带电,班长却独自架梯登高作业,因木梯离6032刀闸过近(小于0.7米),遭电击从1.2米高处坠落撞击变压器,最终因开放性颅骨骨折、肋骨排列性骨折、双上肢电灼伤等,抢救无效死亡。

老电工忽视了人体与10千伏带电体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之规定;而且一人作业,无人监护,违章作业葬送了自己。

三、防范触电措施电工(高、低压)作业、电焊作业都是特种作业。

国家规定特种作业人员都必须经过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

预防触电的措施,有技术措施也组织措施。

技术措施主要有:安全电压、自动断电、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加强绝缘、间隔屏障等。

前述作业时,由于不做临时接地线、电焊机二次回路线绝缘坏损、作业人员进入禁区而失去了间隔屏障等,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组织措施主要有:作业人员进入禁区而失去了间隔屏障等,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组织措施主要有:作业人员要正确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试,持证上岗;检修电气设备、设施,排除电气故障作业,必须办理停电申请,有双路供电的要同时停电;停电后还要当场验电、做临时接地线、挂警示牌;带电作业或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应设监护人,监护人的安全技术等级应高于操作人,工作人员应服从监护人的指挥;监护人在执行监护时,不应兼做其它工作等。

这些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责任制中都有明文规定。

必要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保命措施。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用鲜血写成的,是科学与经验的总结,违者必将事故临头。

所谓“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流血”说的就是违章与遵章的不同结果。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2011-12-16 13:44:33?互联网?浏览:334?发布评论(0)一、间接接触触电防护(1) 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在发生漏电、碰壳等金属性短路故障时就会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此时人体触及这些外露的金属部分,称为间接接触触电。

(2) 在电气设备、线路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而进行的防护,称为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或称为防止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

(3) 间接接触电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①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

②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电工产品)。

(安全管理③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

④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位均压措施。

⑤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⑥实行电气隔离。

二、中性点与零点、中性线与零线的区别当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或者负载侧为星形接线时,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点。

中性点分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

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简称中线。

如果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而取得大地的参考零电位,则该中性点称为零点,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通常220伏单相回路两根线中的一根称“相线”或“火线”,而另一根线称为“零线”或“地线”。

“火线”与“地线”的称法,只是实用中的一种俗称,特别是“地线”的称法不确切。

严格地说,应该是,如果该回路电源侧(三相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则称“零线”;若不接地,则应称“中线”,以免与接地装置中的“地线”相混。

当为三相线路时,除了三根相线外,还可从中性点引出一根导线,即中性线,从而构成三相四线制线路。

这种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中性点是否接地,亦称为中性点制度。

中性点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中性点接地系统与中性点绝缘系统。

而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TN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三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