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组织设计 74 目 录 10.3.1.1.布网方案 ........................................................................... 76 10.3.1.2标桩结构 ........................................................................... 77 10.3.1.3控制网精度 ....................................................................... 77 10.3.1.4控制网作业施测的技术要求 ........................................... 78 10.3.1.5平面测量控制网测设步骤 ............................................... 79 10.3.1.6高程测量控制网布设 ....................................................... 80 10.3.1.7工序施测作业 ................................................................... 81 10.3.1.8测量标桩及成果的保护 ................................................... 84 10.3.1.9质量保证措施 ................................................................... 84 75 76
10.3.1.1.布网方案 主控网的建立
根据业主提供的厂区控制网建立矩形方格网。首先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网沿高炉中心线长短轴建立主轴线,又根据主轴线测设矩形控制网,考虑到场内施工不影响控制网点,因此将测量控制网点布设在拟建工程的红线范围以外,具体位置见图10.3.1—1。
10.3.1—1 施工测量控制网 在距离指示桩上直线投点的容许偏差为±5mm。 考虑常规测量仪器的物镜放大倍率为28X,及人眼睛分辨率的限制,控制点的间距以选择20Om为限。 用业主指定的测量控制点作起算依据,规划各测量控制点至其设计位置,再进行距离指示桩的加密。 距离指示桩的间距适中,以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为限。 测量控制建立后,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复核。复核分定期和不定期,其中不定期复核按照施工的进度影响确定,在大面积基坑开挖卸载,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堆载,大规模结构吊装,设备安装前、后都要进行 77
复核。 10.3.1.2标桩结构 距离指示标桩的结构见图10.3.1—2。平面测量控制点兼高程控
制点。 图10.3.3-2方格点及厂房控制网点1-金属标板,2-圆头铆钉,3-回填土,4-混凝土,5-块石混凝土 10.3.1—2 标桩结构图 1—金属标板,2—圆头铆钉,3—回填土,4—混凝土,5—块石混凝土
10.3.1.3控制网精度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平面测量控制网的精度技术要求: 78
10.3.1.4控制网作业施测的技术要求 水平角观测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方向多于两个时,作半测回归零检测;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及配置的测量仪器的标称精度,确定测回数多于1个时,仪器应变换水平度盘位置,其变换值为18O°/N+10(N:测回数)。 测距以Ⅰ等精度的仪器(小于5mm+5ppm),按照四等电磁波测距技术要求,往返测距。 根据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及配置±1"级仪器的特点,拟定测量控制外业施测技术要求:
项 目 限差要求 备 注 方位角闭合差 ±4√n" n:测站数 直线度 180°±2.5" 正交度 90°±5" 79
测量作业项目 限差项目 限差要求 备 注 角度测量 仪器标称精度 ±1" 测角中误差 ±3" 测回数 2 半测回归零差 ±6" 重复读数差 ±1" 测回间较差 ±5" 2C互差 ±1"
距离测量 仪器标称精度 1mm+2ppm 测回数 2 测回读数较差 3mm 往返测较差 2(1mm+2ppm) 温度测定允差 1°C 气压测定允差 10Pa 气象元素测定时间间隔 每边一次
10.3.1.5平面测量控制网测设步骤 (1) 参加业主或监理组织的原有施工测量控制点的现场点位和有关资料的交接。 (2) 检测业主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的内符合精度:平面控制点至少三个,高程控制点至少两个,并将检测数据及时绘制成测量成果,上报测量监理。 80
(3) 进行图上控制网点布置设计,如图10.3.1—1所示。 (4) 根据监理确定或同意的控制网点布置图,进行测量控制点的粗定位。 (5) 在粗定位位置进行造标埋石。 (6) 待造标埋石稳定(混凝土收缩、沉降稳定)后,进行控制点的初定位。 (7) 以业主交接的测量控制点(起算依据)、精整线上初定位点。 (8) 将平差计算结果提供监理。 (9) 根据监理反馈的信息,将测量控制点归化至其设计位置。 (10) 定期组织复测测量控制点,并进行必要的归化改正。 10.3.1.6高程测量控制网布设 在施工前期,平面测量控制点兼作高程控制点。 (1) 水准测量作业采用高差法,中丝测微器读数法进行往返测,水准尺选用銦钢尺,并在控制点间控制测站数为偶数,以消除“零点差”的影响,观测序列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2) 在施工区域附近选择深桩水准点或历年厂区复测沉降变形较小的高程控制点做高程起算依据。 (3) 平面控制标桩兼作高程控制标桩。 (4) 用Ⅱ等水准方法,Ⅲ等水准精度要求,闭合水准路 81
线确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 (5) 高程测量控制网技术要求: 测量作业项目 限差项目 限差要求 备 注
水准高程 前后视距允差 1m 视距累积允差 3m 最大视距 30m 基辅读数较差 0.20m 水准闭合差 ±4√L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10.3.1.7工序施测作业 测量作业前,对测量仪器的各项限差进行必要的检验、校正。 (1) 测量作业方法界定: 平面位置测量作业,用直角坐标法、方向线交会法、轴线交会法。 距离测量用两端确定后的内分法。 标高测量用仪高法,并保证一次后视确定仪器高,不再转置测站确定仪器高,尽量保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垂直传递高程,使用挂尺法。 结构吊装阶段的测量依据,尽量选择土建结构施工的竣工测量点。 设备安装前,根据土建结构的竣工测量点,分别规划出机组的中心线作设备安装基准线。 (2) 各工序测量作业精度: 82
土建结构施工精度技术要求 工 序 中心线端点允差 中心线投点允差 标高测定允差 定 位 ±5mm ±10mm ±10mm 垫 层 ±2mm ±5mm ±5mm 模 板 ±2mm ±5mm ±5mm 螺栓安装 ±2mm ±3mm ±5mm
土建结构竣工精度技术要求 竣工基础项目 中心线投点允差 标高测定允差 直埋螺栓基础 ±2mm ±3mm 预留孔基础 ±5mm -3mm~-5mm
结构吊装测量精度技术要求 项 目 分 类 限差要求 备 注
牛腿面高程 5m以下 5mm 5m以上 8mm
柱子垂直度 10m以下 10mm
10m以上 H/1000,且小于20mm 网架作屋架,适当提高精度 钢柱垫板标高 ±2mm 钢柱±0标高测定允差 ±2mm 83
吊车梁中心线投点允差 ±3mm 吊车梁跨距允差 ±3mm~±5mm 吊车梁面垫板允差 ±2mm 轨道中心线投点允差 ±2mm 轨道面标高允差 ±2mm 吊车梁与轨道面中心线最大偏离值 ±10mm
走道板中心线投点允差 ±2mm 工业管道中心线投点允差 ±5mm 工业管道标高测定允差 ±5mm 屋面板中心线投点允差 ±5mm 屋面板相邻面标高不符值 ±3mm
设备安装测量精度技术要求 项 目 限差要求 备 注
纵、横基准线正交度允差 ±0.4√L(mm)或83√L 不足5m,以5m计 副基准线与主基准线间允差 ±0.4√L 中间点或挂线点允差 ±0.5mm 安装基准点任两点间高差不符值 ±1mm 安装基准点相邻两点间高差不符值 ±0.5mm 84
安装过程中沉降观测闭合值 ±0.5√n 10.3.1.8测量标桩及成果的保护 本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点,采用一般型标桩,即钢筋混凝土标桩,标桩顶部埋设不锈钢板及铜棒,分别在其上作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标桩四周砌筑5~6皮砖并填土夯实,作保护墙和观测平台,对起关键性施工测量控制点,可采用套筒标桩,为防止积水,套筒顶标高高于路面标高,其与路面之间作混凝土排水坡,一般型标桩埋置深度为1.5m~2.0m,套筒型标桩的埋置深度为0.5m~0.8m。 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测量法规教育,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毁弃测量控制标桩前,作好测量控制标桩的适当转移。 在设备基础结构施工结束并稳定后,将测量控制转移至设备基础上,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内控制(同时保护好外控制)。 10.3.1.9质量保证措施 (1) 测量仪器配置保证: 所有的测量器具和测量仪器,按照ISO9002贯标要求,经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单位进行检定、校准,并在有效使用期限以内。
平行玻璃板 Leica GPM3 ±0.2mm/Km 1台 与水准仪嫁接使用
结构施工 和吊装
经纬仪 LeicaT2 ±2" 1台
经纬仪 Theo010B ±2" 3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