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一及答案
说明: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点石成金B.变废为宝C.塑料回收D.资源再生
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A.白水泥B.石灰C.塑料D.粉笔灰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B.石油C.水煤气D.高锰酸钾
5.人体中缺少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这里的钙指
A.分子B.单质C.离子D.元素
6.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
7.需要张贴滑防标志的场所有
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我国古代化学制造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A.生产石油、天然气、沼气B.制井盐、烧碱、盐酸
C.造纸、制黑火药、烧瓷器、青铜器D.制塑料、玻璃、黑火药、指南针9.“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

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D.制造沼气
10.将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后充分振荡,得到的混合物属于透明溶液的是A.酸奶B.水泥C.汽油D.高锰酸钾
11.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
B.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图书馆存放的图书、资料等着火时,可以用于冰灭火器灭火
D.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灭
12.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天然纯净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金属元素
D.为预防甲状腺疾病,请食用合格“碘盐”
13.据有关资料报道,月球上存在大量的钛铁矿,而钛(Ti)和铁(Fe)都是有很广泛用途的金属。

已知某钛铁矿中Ti显+4价,Fe显+2价,该钛铁矿的化学式是
A.FeTiO3B.FeTiO4C.Fe2TiO3 D.FeTi2O4
14.农村里有一种现象:在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贴的春联比客厅门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

结合课本知识,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炒菜时产生的油烟
C.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D.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蒸汽
1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图示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6.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
..的是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B.碳酸钙与氯化钠——水
C.氮气与二氧化碳一一燃着的木条D.二氧化碳与氮气——石灰水
17.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的熟石灰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很广。

下列有关熟石灰用途的叙述中,不切实际的是
A.可除水壶中的水垢B.可改良酸性土壤
C.可做建筑材料D.可除硫酸厂污水中的硫酸
18.要使图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国体和溶液可以是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氯化钠和水④氧化钙和水
A.①②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9.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物质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2:5:3 B.1:3:2 C.2:1:2 D.3:l:2
20.一定量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01和3.6gH:0,关于该物质组成的判断有
①一定含有C、H ②一定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不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l: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l:4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⑥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

共27分)
21.(4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电灯发亮B.镁条燃烧C.酒精挥发
D.白糖受热变成炭E.化肥碳酸氢铵逐步消失F.将铜熔铸成铜器
G.铜器牛锈H.卫生球消失
22.(5分)从Na、C、S、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三个铵根离子②双氧水中氧显一1价
(2)写出一种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用作还原剂和气体燃料的氧化物;
②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③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空气污染物是;
23.(4分)请从铜、锌、钛、铁、银、铝、汞等金属中选取合适的答案填入下面空格中:
(1)广泛地应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的是;
(2)广泛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和化学工业、医学材料的是;
(3)铁栏杆外层涂料的“银粉”大多是;
(4)热水瓶内胆壁常镀一层银白色物质中有。

24.(4分)小李同学在学习了有关维生素的知识后,自制了一张《维生素C》知识小卡片,但不完整,请你帮他填写表中空格的内容。

25.(5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请写出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图
乙图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
(4)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6.(5分)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③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三个因素
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二个
..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7.(4分)下列每个实验都有不符合操作规范的地方,请用文字指出:
A中的错误
B中的错误
C中的错误
D中的错误
28.(11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除去污水中臭味最有效的方法是
A.搅拌B.吸附C.静置D.过滤E.加热
(2)某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
关,设计的实验如右图。

经过一周观察:试管A
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在
蒸馏水界面处明显锈蚀。

①通过探究发现:铁生锈是铁与和共同存在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
程。

②A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

(3)某同学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其步骤如下:
①第一步: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
②第二、第三步操作分别为、;
④以上实验除了试剂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8分)
29.(4分)已知某反应为:2A+B==3C+D
若10gA和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D,根据可以计算得到C的质量为g;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为。

30.(4分)将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用石墨电极电解一段时问后,经过测定发现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6.25%(氢氧化钠没有变化),则电解消耗的水为g。


生的氢气为g。

五、探究分析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31.(10分)南京某中学学习小组考察过溶洞后,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而惊叹,决定设计和实施简单的实验——模拟溶洞的“形成”。

从教材上查得如下资料: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 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
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石柱。

(1)他们设计并完成了模拟溶洞“形成”的实
验。

其实验过程如左图,试回答:
实现转化①需要通人足量的气体A,A的化学式是;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实现转化②,通常采用的基本操作方法是。

(2)他们用采集的石灰岩样品进行相关实验。

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取20.00g
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进行下列测定(如图1),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如图2)。

①图l所示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和。

②由图2中曲线可以看出,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反应,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积越
,其反应速率越。

③试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
逸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