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图中天体系统的名称,标注正确的选项为A.①—太阳系B.②—银河系C.③—总星系D.④—地月系2.下列能源中,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A.风能B.核能C.潮汐能D.地热能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19:53,太阳爆发X9.3级特大耀斑!这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的第二天,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便将这次大事件命名为“中元节事件”。

这可是第24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大级别的耀斑!而上次出现超过这种级别的耀斑还要追溯到遥远的2005年,当时还处于第23太阳活动周的末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耀斑形成于()A.太阳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4.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GPS、短波通讯出现异常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9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

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A.10月1日20时56分4秒B.10月1日21时整C.9月31日20时56分4秒D.9月31日21时整6.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夜等长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7.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A.太平洋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8.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左图是观察者从右图中①②③④哪一个视角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状况A.①B.②C.③D.④下面图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10.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A.①B.②C.③D.④读山东某地连续两日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完成下列各题。

11.根据表中信息,关于该地今明两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昼短夜长B.该地日出东北C.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12.该地经度大约是( )A.112.5°E B.122°E C.90.5°E D.118°E13.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2°时()A.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扩大B.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C.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D.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根据美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加勒比海岛国海地(18.5ºN,72.5ºW)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

震中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5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

完成下面小题。

14.地震发生于海地时间(所在时区区时)是()A.12日4时53分B.12日12时53分C.12日16时53分D.13日21时53分15.发生地震时,海地附近海域的海轮将出现()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北京时间2018年8月18日20时,自2018年8月18日到9月2日的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6°S,107°E)开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本届亚运会期间()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C.郑州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17.本届亚运会期间,地球位于上图中()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18.如下图:房地产开发商想要在某城市(21.5°N)一幢20米高的旧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要求冬至日(太阳直射23.5°S)旧楼的影长也不能遮挡新楼一楼的阳光。

新楼要距旧楼的长度L至少约为(提示: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的关系式:tanα=H/L;α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α=90°-纬度差)A.15米B.20米C.25米D.30米19.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

下列各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A.B.C.D.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0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1.甲箱温度和乙箱温度不同的原因是()A.地面辐射强弱差异B.太阳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22.读下图,回答下题。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A.Pa>Pb;Ta>Tb B.Pa<Pb;Ta<TbC.Pa>Pb;Ta<Tb D.Pa<Pb;Ta>Tb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23.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A.P<M B.P>M C.P=M D.无法确定24.若气压P<M,则P点的风向可能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对图示区域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P地的风向为西南风B.N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C.M地为阴雨天气D.M地为高压中心26.影响Q地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分别是( )A.暖锋晴朗B.冷锋阴雨C.气旋阴雨D.反气旋晴朗下图是“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 )A.淫雨霏霏B.大雪纷飞C.持续干旱D.狂风暴雨28.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 )A.东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南风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北风转偏南风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40°N以北地区沿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下列示意图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A.B.C.D.30.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可能( )A.甲地大雨滂沱,气温明显下降B.乙地晴朗无云,气温日较差小C.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D.乙地连日风雨交加,气温升高二、综合题3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所示日期____前后;图中__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该点靠近地球公转的___点(近日点或远日点)。

(2)B、C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___。

(3)由A点到B时段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

(4)当地球处于C点时,出现极昼现象的为_____。

当地球处于D点时,全球昼长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

3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为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

DG是____(晨、昏线)线。

A点昼长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点。

(2)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

G点此刻的太阳高度是__,G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

(3)D在H的__方向。

从F点向B点飞行的飞机,最短航向为__;(4)此时若太阳活动加剧,昼夜半球相比,__半球短波通讯受影响更大。

33.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34.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________天气。

就气流分布状况而言,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是_______。

(2)甲处为_______锋,乙处为______锋,D处风向为______。

(3)图中A、B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

(4)图中E、F两点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因为_______。

参考答案1.C【分析】考查天体系统。

【详解】根据天体系统层次可以判断,图中序号与天体系统的对应关系为:①一银河系;②一地月系;③一总星系;④一太阳系,C正确。

故选C。

2.A【分析】【详解】风能是因为太阳辐射在各地不均,产生的冷热差异形成的,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地热能和核能是地下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是地球内能;潮汐能是天体对地球引力产生的。

选A 正确。

3.C4.D【分析】3.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的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它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向外发射电磁波,并伴随着粒子辐射突然增强,故C正确。

4.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地球两极磁场的吸引,和大气摩擦,产生光弧和光带,在极地而不是各地出现极光现象,故①错,带电粒子会干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②正确,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短波通讯出现异常,故③正确,“白夜”现象是接近极圈的地区,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没有完全黑下来,所以与太阳活动无关,故④错,本题选D。

5.A【详解】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是以某颗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第二天再次观测牛郎星时,应该是过了一个恒星日,用9月30日21时加上一个恒星日,则为10月1日20时56分4秒,故A正确。

6.D【解析】【分析】【详解】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回归线上,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或是近日点附近,A错。

北京昼夜长短差异最大,B错。

华北平原也可能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C 错。

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D对。

7.D【分析】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详解】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地壳;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四地中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最大。

选D正确。

8.D【详解】左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右图中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可判断,四点中的昼夜分布状况是南极为中心的④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