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放式小学

开放式小学

Application of Multi-form Study Space in Elementary School Design多样性学习空间在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撰文:李玉泉 李志民 李曙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摘 要关键词本文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校学习空间的模式化和单一化的现状,研究了国外开放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多样性学习空间的要求。

提出了多样性学习空间的整体化区域布局的概念,并分析了在学习区域内部多元的空间塑造,学习区域间弹性的布局组合方式,以及辅助空间中的学习空间的塑造。

希望能对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多样性学习空间的塑造产生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开放式教育 多样性学习空间 整体化区域布局 多元 弹性 延伸图1 传统座位模式图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教室1 开放式教育要求多样的学习空间开放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潮的一股主流,它代表着对传统教育反省的一种过程。

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老师应该是以启发与引导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而激发学生兴趣,使用不同的教材,安排不同的上课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作个别化教学。

学校完全成为一个学习的场所,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

建筑研究 Architecture Research较早的开放性计划学校(open plan school)在过去三十年间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近代开放式教学始于二次大战的英国。

1967年,英国中央教育审议委员会主张构建“尊重学童人性的学校”,教育从以往的正式教育改变为非正式教育。

因此上世纪60年代后英国的中小学风貌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此之后,美国受英国的开放教育的影响也开始实施开放式,尝试以开放空间(open space)来进行新的教学法,这种开放式教学有几个基本因素:1.自发性的学习环境;2.无学年级制教育系统(No-grading System);3.教师团协同教学法(team-teaching)。

19世纪60~70年代,美国2500所新建学校中有50%采取开放式的教育空间设计。

1985年,日本召开临时教育审议会议,提出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三项教育原则。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必然要加大对开放式教育的关注力度。

针对开放式教育的发展,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学习空间塑造必然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开放教育最主要是希望能摆脱以往依赖教室空间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时间、内容、方式都应超越空间条件的限制。

原来的模式化、单一化的以教室为主的学习空间已经不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而对多样性学习空间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2 我国中小学学习空间的模式化和单一化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教学方式仍然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习空间以教室为主,采取插秧式座位排布方式(图1)。

这种座位排布方式只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客观上造成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往活动,不利于培养协同合作的精神和社会化成长,不利于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

传统座位模式所能做的,除每隔一段时间变换座位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这样总是有1/3的学生长时间地处在“盲区”内,这对于这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学业成绩的提高都是相当不利的。

另外,学校教室呈现单一化模式,各个年级的教室空间大小、布置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根据孩子年龄、身体情况,家具尺度有些变化,这很不利于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个性的塑造(图2)。

图3 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交叉路小学媒体中心3 多样性学习空间的类型与整体化区域布局学校的任何一处建筑物都有不同的特色,每个角落都能成为学习的地方。

规划校园学习空间时,应考虑教学上的需要,以提供人性化的教育为前提,塑造多样化的开放教育的学习空间。

通过对目前国外的小学建筑设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多样性学习空间的空间布局中,完全可以打破班级教室的概念,创造出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环境。

以资源中心(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宽带网、影像资料、图书资料等)为指导型区域(图3),向外辐射出各种相应的学习区域,如普通学习区、实验区、工作区、交流区、自习区等等,学校建筑将会有突破性的重大改变(图4)。

比如,小规模的交流区可以是私密的空间,里面设有类似家庭起居室中的家具,可以满足2—4人在一种休闲、舒适、私密的气氛中进行个别谈话。

因为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对于教学计划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建立这种关系需要这种私密空间,课余让教师和图4 整体化区域布局构架图5 美国波特小姐学校的陶器工作区区、展示区、置物区以及休息区等(图6、7、8)。

可运用橱柜、地毯等,清楚地界定各个学习空间的行为情境范围,例如在构设“游戏区”时,可运用橱柜将此区隔成一个包围空间,并于其地面铺设地毯,以界定学生活动的范围。

另外,规划各个学习空间时,必须考虑各个空间的性质,将性质较接近、兼容性较高的空间设置在一起,反之,性质不同、兼容性较低的必须作空间上的分隔。

例如将属于动态性质的“游戏区”与“讨论区”比邻设置;而属静态的“教学单元区”与“图书区”则必须远离上述比较喧闹的空间。

例如,新西兰的小学学习空间的图书区内,漂亮的书架上有相当数量的、种类繁多的各类书刊供学生阅览,书籍经常更新,并以学校庞大的图书馆作支撑。

图书一般按程度分类放置,教师随时根据教学内容,指导不同程度的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书。

展示区内,有学生作业或作品的展示,从自画像到手工制作,从书写到剪贴都有。

置物区内,学生的教学档案包括作业本、成绩单、试卷等在教室里都有固定的存放地点。

由于新西兰学校的教法很灵活,相应的教学用具也很多,学生计算机、录音机,小到积木、剪刀、彩笔、胶水等,五花八门,可以放满一架子,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使用。

在分组学习时,往往这个组听学生进行小规模的临时交流。

再如,在工作区内,学生可以进行作品的制作、展示和存放。

工作区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空间类型,来满足单人、小组或大组的学习需要,还包括类似于视觉、艺术和表演的工作区,还有为各种视觉艺术、摄影而设置的工作区,里面设有大的工作桌等专业家具。

最自然的学习方法就是边做边学,而且这种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团队精神,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分享知识,学会用集体的力量来学习,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图5)。

4 多元与弹性的学习区域4.1 学习区域内部多元的空间塑造在各个学习区域中,也需要多元化的空间塑造。

如上所述的工作区中间就分成了若干小区域。

下面我们具体讨论普通学习区中的多元化空间的塑造。

在普通学习区的空间规划时,最主要的责任是让整个环境对学习者具有吸引力,能启发孩子思考、创造及其它心智方面的能力。

在具体实行的部分,可依学生的兴趣,布置多个空间,并放置各类教具、书籍或玩具,提供学生自由拿取、观察、学习,教具的种类和数量应足够学生使用。

几项具代表性的空间,包括:教学单元区、图书区、习作区、计算机区、游戏区、讨论图6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纽波特海岸小学的学习空间图7 美国俄亥俄州Fort Recovery城学校的学习空间录音,那个组画画,其它组有看书的,有做手工的。

因为所需东西都在教室里,用不着每人都准备。

普通学习区中多元化的空间塑造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来进行多元化的学习,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机会和参与活动机会大大增加,同时可以更多地获得教师的关心和辅导,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学习的快乐。

4.2 学习区域间弹性的组合布局方式在学习模式多样化的要求下,各个学习区域的组合也应改变呆板缺乏灵活性的原有组合方式,新型组合方式的共同点是通过组合来使空间具有内聚性、开放性,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机会,并且使空间安排和用途都可以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

水平方向的学习区域组合:各个学习区域之间可以用移动式隔墙分隔,增加空间的流动感与弹性,以对应多样化的学习形态;或者以家为主要概念,让数个学习区域环绕一个共同的场地,走廊略为放大,让数个学习区域与走廊串联起来成为多用途的空间。

在学习区域与走廊的联系上,可以取消走廊之间的隔墙,而代以家具分隔,让学习活动可以向外延伸。

垂直方向的学习区域组合:不同楼层间的学习区域也可以组成单元,灵活组合。

比如在上下两个普通学习区之间设置夹层,成为交流区或自习区。

5 辅助空间中学习空间的塑造辅助空间是相对学习区域等主要空间而言的,根据传统观点:门厅、走廊、过厅、储藏间、卫生间等只不过是专门用来组织交通和储藏等功能的“辅助空间”,但在新的教育观念里,这里是寓教于乐的场所。

对这部分空间探索主要集中在加大辅助空间的面积;增加教学服务设施;注重水平辅助空间与垂直辅图8 美国盐河印第安社区儿童早期教育中心的学习空间助空间串联;提高其综合使用效益等。

将辅助空间视为动线流通空间,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自然地学习。

不可忽视学生在此空间的短暂停留时间,亦是学习的机会,而且学生在此空间停留时心情轻松,学习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走廊转弯和拐角处营造独特的学习场所,设涂鸦板;楼梯间设主题学习区;在厕所墙壁做主题布置,供学生如厕时学习等,都是在塑造多样的学习空间(图9)。

6 结语现今教育改革愈来愈重视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的变革将深刻影响学习的成效。

只有将教育理念融入学习空间规划中,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才能创造出适合发展的多样性学习空间的理论,进而指导中小学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1]宗尧,李志民. 中小学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美)迈克尔·J·克罗斯比著,卢昀伟、贾茹、刘芳译,北美中小 学建筑.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洁. 适应素质教育的城市中小学教学单元研究. 2003.[4]陈钰棻. 谈教学改革与校园空间规划之革新.[5]国际教育专栏 /blog/user.asp[6]黄世孟. 营造空间无间学习环境之开放教育. 教师天地,81期, 1996.[7]王明杰. 开放教育的理念与实施. 教育研究,5期. 1997.[8]吴清山,林天佑. 教育名词─开放教育. 教育资料与研究,双月刊,第七期,1995.图9 美国菲利浦斯·埃克塞特学校的门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