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朽的著作——薄伽丘《十日谈》刚开始听说《十日谈》这本书,是在高中的世界历史课本上,当时也只是为了背诵这些死板的知识才记住了这本书。
去年生日的时候,同学突然送我一本,让我没想到的是,竟然是《十日谈》这本书,生日之后就把这本书扔到了一边。
这学期西方政治思想史要求写一篇读书笔记,本来当时正在读一本《大爱无形》,想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但是想想,这本书和这门课也没有什么联系,就放弃了。
在书架上又看到《十日谈》这本书,翻开看了看,发现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就突然想到可以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作者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热心研究古籍的人文主义者,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多产作。
著有长篇小说《菲洛柯洛》,史诗《苔塞伊达》、《菲洛特拉托》,牧歌《亚梅托》,长诗《爱情的幻影》、《菲索塔诺的女神》等,其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观点及早期人文主义的特点。
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他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十日谈》这本书是薄伽丘最主要的作品之一。
看了作者的简介,以前也就知道这一部作品,看了上面这么多的作品,一部都没有读过。
我想这可能归咎于我不喜欢读一些外国作品,也就错过了许多外国的注明作品。
在《十日谈》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十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他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还每人每天讲了一个故事,一共讲了一百个故事。
这一百个故事,在现今看来其实真的不算什么特别惊为天人的故事,但在当时文艺复兴时期,这绝对是对于人自身欲望的一种勇敢的疏解与诠释。
修女们的耐不住寂寞,教父勾搭女信徒,女子的红杏出墙等等,真的不过是粗俗的故事,却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将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欲望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十个人当中既有男友有女,其中还有情人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批判他们是如何的不知礼节与道德,因为在当时宗教与教会的枷锁之下,他们不管世俗,不管伦理,只讲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思的故事。
他们甚至不耻于谈论这些有悖于伦理的事情。
这是他们的勇气,也是他们对当是社会的一种反抗,更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所在,批判了天主教会,讽刺教会的罪恶和黑暗,抨击僧侣的奸诈和伪善,表达了当时平民阶级挣脱教会和宗教枷锁的要求,也表达了对封建贵族的腐化堕落也予以无情的暴露和鞭挞。
我承认我的阅读能力有限,因为我很少看这样一些的文学名著,看的都是一些比较浅显的书。
所以我可能没有真正把握作者的真谛,但是凭借在世界历史书中所学的,我认为我理解的应该不能太差,毕竟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人们要抨击的依然是天主教会的黑暗,抨击的是奸诈伪善的僧侣等等。
在这部作品中,我从薄伽丘的笔下,看到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禁欲主义的鄙视,对人文主义的追求。
在这本书里面有许多让人激动和产生共鸣的语句,“一切世俗的事物显然都是短暂无常的,里里外外充满了烦恼、焦虑和辛苦,并且面对无穷无尽的危险。
如果天主不赐予我们殊恩,不给我们力量和真知灼见,我们混迹于世俗的事物之中,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是很难维持长久的”,还有“我说显而易见,并不是指天主的审度,而是指人类的判断!”这些语句真的让人振奋。
我一直不相信外国的人写不出来什么振奋人心的句子,不会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是看完这些句子,我突然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不单是对里面的人,同时也是对薄伽丘艺术魅力的敬仰。
这些是在薄伽丘《十日谈》的跋中摘录的,他的跋中还有许多,我就不详细叙述了。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怎么就把那本书直接扔到了一边没看呢,现在看起来简直爱不释手,虽说那只是一本译文。
上面说的只是《十日谈》内容上的魅力,在语言方面,薄伽丘充分利用了这本书独特的书名,“谈”,也就是意味着随意的聊天谈话,所以既有古典文学的规范,又吸收民间的口语特点,简洁明快,没有长篇冗长的叙述,而是充满灵动色彩。
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
《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学作品,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它拥有至高的文学地位。
但是在网上也看到了另一本“十日谈”,只不过是太傻十日谈,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就是:这是一个关于困境,关于竞争,关于追求,关于卓越的现实版童话。
这本书告诉你到底如何跳出困境,选择竞争,面对竞争,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是一本关于学习、考试、留学、求职和竞争的书。
这本书将给你讲述一个故事,给你一种信仰,一种关于成功的信仰。
这个评价很高,但是我不相信一本书就能让你成功。
此十日谈非彼十日谈,所以千万不要混为一谈,这两本书的成就不能相提并论。
我没有老师那么的有思想,这只是我在读了一遍《十日谈》之后自己的一点感想,虽然我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是也表现了一点,那就是外国的文学作品真的是很有深度和思想。
老师读过的话,肯定又是一番滋味。
篇二:《十日谈》读书笔记《十日谈》读书笔记我很庆幸生活在这个幸福的社会,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我有着自己的自由,有着跟大家一样的权利。
这是我看过《十日谈》后第一个的感受。
然而,不幸的年代和人们,全是不幸的过去,幸运的人们在今天这幸运的年代里,难道不会在明天尝到昨天的不幸吧?虽然今天的幸运还只是一种趋向,但是还是不完全的。
因为在现在,政府的腐败还存在,人们的素质还没得到普遍提高。
《十日谈》是乔万尼·薄伽丘所著。
情节的开头是这样的,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原本住在城市的男女,经过一阵的讨论,最后决定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
在暑气逼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绿草茵茵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拿起书的时候,就感觉到书的厚重。
然而,在书中,作者则是以轻松的方式来描写着他心中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开头,薄伽丘就写了很多他写这本书的目的。
我总结是这样的,作者看到女性的地位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从小就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而且成长过程中,会被家人关在家里,或是被社会的种种关系下,而不敢出门。
所以,在书中有很多女性角色是主角的故事,写这本书是在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
然而,书中也有一些这样的情节:教会的教徒或是教主在做些违反教义的事情。
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第一天和第九天无主题。
第二天初饱经忧患、后来又逢凶化吉、喜出望外的故事。
第三天凭着个人机智,终于如愿以偿,或者是物归原主。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历尽艰难折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六天一个富于机智的故事:或者针锋相对,驳倒了别人的非难,或者急中生智,逃避了当前的危险和耻辱。
第七天妻子为了偷情,或是为了救急,对丈夫使用种种诡计,有的被丈夫发觉了,有的把丈夫瞒过了。
第八天男人作弄女人,或女人作弄男人或男人之间相互作弄。
第十天恋爱,或是其他方面所表现的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为。
《十日谈》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薄伽丘确信,人的高贵并不取决于出身,而是决定于人的才智。
即便是伺候国王的马夫,其仪表和聪明同国王相比,毫不逊色。
不少故事叙述了在争取幸福的斗争中,出身微贱的人往往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
薄伽丘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穷人家往往出现圣贤,倒是“高贵叫人丧失了志气”,帝王家子弟只配放猪牧羊。
他还摒斥中世纪僧侣主义污蔑女人代表罪孽的陈腐观念,赞美妇女是自然的美妙造物,主张妇女应该享有跟男人平等的地位。
篇三:十日谈读后感《十日谈》读后感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
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
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
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书本的开头所描写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
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
他们选出了伯姆皮内娅当他们的女王,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一个个故事拉开了序幕。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切伯雷诺达普拉托的人,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一生做尽了坏事,他在为穆夏托做事时来到了佛罗伦萨但却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
他请来了一为纯洁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谎言蒙骗了他,最后,他在临死前受了圣礼和涂油礼,那位纯洁的修士八他所忏悔的谎言信以为真,将他的圣行告诉了人们,他的圣洁也越穿越远。
切伯雷诺达普拉托就是这样活着,这样死去,这样成了圣徒。
他虽然一生作恶多端,但在临死的一刻良心发现,真心悔罪,获得天主得宽恕,把他收进了天国。
从这个故事可见作者薄伽丘对弃恶向善的人也怀有崇尚之心。
但书中不免也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
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
因为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坏人的区别。
篇四:十日谈读后感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
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
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
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书本的开头所描写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
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
他们选出了伯姆皮内娅当他们的女王,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一个个故事拉开了序幕。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切伯雷诺达普拉托的人,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一生做尽了坏事,他在为穆夏托做事时来到了佛罗伦萨但却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
他请来了一为纯洁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谎言蒙骗了他,最后,他在临死前受了圣礼和涂油礼,那位纯洁的修士八他所忏悔的谎言信以为真,将他的圣行告诉了人们,他的圣洁也越穿越远。
切伯雷诺达普拉托就是这样活着,这样死去,这样成了圣徒。
他虽然一生作恶多端,但在临死的一刻良心发现,真心悔罪,获得天主得宽恕,把他收进了天国。
从这个故事可见作者薄伽丘对弃恶向善的人也怀有崇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