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操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体操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但人体内所能储
存的碳水化合物并不多,约等于每日从食物中获取的一半。
当大强度运动时,能量需求量大而且要在瞬 间供应,只
有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以葡萄糖形式快速产生能量,并可进
一步动员肝糖原、肌糖原储备。体内糖原储备量将直接影
响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这与膳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及
加,参与调节这些代谢活动的无机盐和维生素也应增加供给,尤其是
维生素A、B族维生素、Ca、Fe等,但应该注意补充要适量。
四、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员膳食
• 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对促进运动员的体 格发育、增加身体素质,尤其是体力和耐 力,在训练和比赛中发挥最佳的竞技状态 以及有利于消除疲劳、加速体力恢复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创造优异运动成 绩的基本保证。
时间内骤然增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也最大,但其动作频度低,持
续时间短,体力容易恢复。而长跑、竞走等项目虽然运动强度较小,
但动作频度高、持续时间长,总能量消耗较多。不同国家、不同运动
项目制定的运动员能量供给量也不同。我国一般项目运动员的能量需 要约为209~250kJ/kg BW,国家体育总局为运动员制定的饮食标准中 能量供给量为18 4MJ/d。运动员的能量来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当 运动员体内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能源时,蛋白质几乎不被
因此,运动中及运动后补水对于恢复水、电解质平衡,促进废物排出 以及体力恢复十分重要。一般认为运动的最初30min内不需补液,此 后应视情况少量多次给予补充。水的补充以补偿出汗丢失的水量和保 持体内水的平衡为原则,应以含无机盐(钾、钠盐等)的低糖、低盐水 为好。另外,体育运动尤其是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时体内新陈代谢增

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运
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尤其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不仅消耗
大量能量,也使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甚至可出现负
氮平衡。因此,保证量足质优的蛋白质摄入对补充运动员
的损耗、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及加速疲劳恢
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但蛋白质终究不是运动员的主要能
源,而且高蛋白膳食可导致尿氮排出增加,造成体内蛋白
质的代谢产物,如氨、尿素、尿酸等的大量堆积,加重肝、
肾负担,同时使体内水分、矿物质(尤其是钙)耗竭,对
运动成绩及运动员健康均不利,故不宜过多摄入。运动员
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每日约为1 5~2 5g/kg BW,动物 性蛋白占50%~65%。
• (3) 脂肪

脂肪是运动员理想的能量储备形式。在轻、
中度运动时,脂肪约提供机体50%的能量需要,
在持久运动时脂肪可以提供约80%的能量需要。
但因为脂肪的β氧化过程是不完全氧化,代谢时耗
氧量高,而且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对运动员的
耐力以及运动后的体力恢复不利。一般运动员膳
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比较合 适。
• (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运动员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体内的代
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机体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
要依靠大量出汗达到机体散热,出汗量可高达2L/d以上。大量出汗导
致失水量增加,且体内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随汗液
丢失,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影响运动成绩乃至损害健康。汗液的 90%以上为水分,0.3%为无机盐,包括Na、K、Ca、Mg、Fe等多种。 其中最主要的为钠盐,约80mmol/L,约占汗液无机盐总量的 54%~68%。研究表明,出汗量达到体重的2%~3%就会影响运动能力。
体操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班级:食检一班 学号:1110605069 姓名:李梦然
一、专项特点:
一方面,运动员参加训练年龄小,பைடு நூலகம்练 年限长,训练负荷大,对形体要求高。
另一方面,体操项目的技术复杂,技巧 性强,对运动员的绝对力量、爆发力、速 度、柔韧性和灵敏度等均具有很高的要求。
项目特点决定了体操运动员需要平衡膳 食和全面营养的基本特征。
• (1) 平衡膳食 运动员的膳食应能提供运动员训练、比赛和生活所 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应该遵循合理搭配和食物多样化的原则。膳食 组成中应包括: ① 粮食、油脂(以植物油为主)、食糖及薯类;② 乳 及乳制品(必须保证有发酵乳供给);③ 动物性食品(鱼、肉、家禽、蛋 类);④ 豆 类及豆制品(包括鲜豆浆);⑤ 新鲜蔬菜和水果;⑥ 菌藻类; ⑦ 坚果类。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 (2) 高碳水化合物膳 食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能在任何运动场合参与 ATP合成,糖原储备不足将导致运动机体疲劳。糖原储备水平高者跑 步速度快,运动到衰竭的时间延长。从事长时间耐力训练和比赛的运 动员应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采取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和注意休息, 以增加糖原储备和加速运动后糖原储备的恢复。运动前后碳水化合物 的补充应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运动中可选用含葡萄糖、果糖、低 聚糖的复合糖液。 (3) 高能量密度和高营养素密度膳食 为避免食 物体积过大,增加胃容量,影响运动,运动员应该选择能量密度和营 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运动时运动员心输出量可以达到最大输出量的85%以上,
心血管系统容量明显增大、血流量加大,以适应对氧气和
能量需要量的增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机体代谢明显提高,
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发汗可以减少体内代谢产物堆积,
维系机体生理功能。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对能量和各种营
养素的需要量也增加。而且不同运动项目还要求特殊的营
二、体操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机体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大
脑的紧张活动和肌肉的强烈收缩,使机体的能量消耗骤然
增多,代谢旺盛。此时,运动员机体内环境发生生理适应 性改变。

剧烈运动,机体快速大量产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作用引起局部血管舒张和出汗
量增加,通过汗液蒸发来散发体温,以维持其相对恒定;
养供给,以满足机体的不同需要。
三、体操运动员的营养需要
• (1) 能量

运动员的能量代谢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3个要
素,同时也受运动员的体重、年龄、营养状况、训练水平、精神状态
及训练时投入用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
也不同。例如投掷、举重等是要求爆发力量强的项目,运动强度在短
补充时间有关。因此,剧烈持久运动时运动员对碳水化合
物的需要量增加。一般情况下运动员膳食,每日给予碳水
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5%~60%,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前
每日应按9~10g/kg BW提供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足够的糖
原储备。运动员补充的碳水化合物应以淀粉类食物为主。
• (5) 水、矿物质和维生素

运动员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或持久耐力运动,主
动用。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强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增加,当运动强度达
到85%~90%最大氧摄取量时,全部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随着运动 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对脂肪的利用也逐渐增加。建议: 膳食能
量的供给量应增加10%~15%。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左右, 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 (2) 蛋白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