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我的问题


1.莫高窟的洞窟有哪些建筑形式? 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窿顶窟、影窟等形 制。 2.莫高窟的彩塑都有哪些形象?说出三种以上 哦! 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 神等。



3.莫高窟的彩塑形式丰富多彩,都有哪些呢? 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天 王 像
力 士 像
第194窟南方天王
第194窟力士
在莫高窟除了单体的佛像之外,彩塑多是以主尊佛为中心的多
个彩塑结合的塑像群来表现的。
一佛并随众组合
三 佛 组 合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组合
涅槃像
壁 画 艺 术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 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 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 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 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 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 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 交通、战争、建设、舞蹈、 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 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 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 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把经卷卖给斯坦因
敦煌千古事,苦乐谁心知?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 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 的嘲讽。
问题
1、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盗走了第多 少窟的壁画? 2、美国人华尔纳用化学胶液盗走莫高 窟壁画多少块?
敦煌莫高窟
特点:
一· 石窟数量多 二· 壁画面积大 三· 彩塑个数多 四· 时代不同石窟特色不同
件。
王圆箓简介:
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 麻城县。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 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 落于酒泉。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 称他为王道士。后云游敦煌,登三危 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 “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所以 他长期居留于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 生。
1908年法பைடு நூலகம்人伯希和
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 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 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 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 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有多少个? 二· 莫高窟现存彩塑的个数?
敦煌莫高窟的意义
一、世界文化遗产 二、研究世界文明珍贵资
料 三、敦煌学的产生
敦煌莫高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二、研究世界闻名的珍贵资料
三、敦煌学
敦煌石窟考古 敦煌艺术 敦煌遗书 敦煌石窟文物
保护 敦煌学理论
敦煌莫高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 敦煌学分哪五部分

莫高窟的宗教信仰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 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 大型石窟寺。



建 筑 艺 术
彩 塑 艺 术
壁 画 艺 术
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 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 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 “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 佛塔。
建筑艺术
禅 窟 塔庙窟
组长: 组员:
陈莲 刘佳敏 牛旭满 王雨晴 敦煌莫高窟
讲解内容:
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 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 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
掠夺简史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 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
禅窟
穹 窿 顶 窟
殿堂窟
彩塑艺术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 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 力士、神等。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 善业塑等。

佛像
菩萨像
弟 子 像
莫 高 窟 彩 塑 阿 难 、 迦 叶 像
艾 尔 米 塔 什 博 物 馆 藏
在莫高窟,释迦佛左右作为侍者出现的比丘都是迦叶和阿 难两弟子。
华尔纳
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 莫高窟壁画26块。
总结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中国
大量的文化
王圆箓的功过与是非
藏经洞被发现
王圆箓
县令 严泽 新知县 汪宗翰 道台 金石学家 廷栋 叶昌炽 清宫老佛爷 1907年斯坦 因的到来 杳无音信 叶昌炽

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 历代增修,今存洞窟500多个,现存有壁画 和雕塑的492个

壁画总面积45000平方米
彩塑雕像2415尊
壁画和雕塑在北朝、隋唐、五代和
宋、西夏和元风格特色有所不同
壁画的变化
北朝
西魏
隋唐
五代和宋
问题
一· 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石窟
王圆箓
斯坦因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 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保罗· 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世 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1878年5月28日生于 巴黎,中学毕业后开始就学于巴黎大学,主 修英语,后入法国汉学中心学习汉语,继入 国立东方语言学校(Eco1e Nationale des Langues Orientale Vivantes),专攻东方各 国语文历史。曾从师法国汉学家E.E沙婉 (1865—1918)等人学习,志力于中国学研究。 伯希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