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延安市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办法

延安市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办法

延安市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强化概预算控制的有机结合,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中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调整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全部使用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资金以及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性资金所进行的建设项目和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项目预算管理遵循“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结)算”的原则。

项目概算是项目预算管理目标,审批的项目预算应控制在概算内。

项目预算是资金拨付和项目实施的依据,竣工决算应控制在项目预算内。

第四条项目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发改、审
计、监察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对项目预算管理予以协助和监督。

第二章项目前期及招标阶段的管理
第五条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前期经济方面的审查。

对项目前期经费,财政部门按总额控制原则统筹安排,按规定列入项目预算。

第六条财政部门控制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内,按规定审定项目预算。

对需进行招标的项目,在项目招标最高限价和其他投资核实审定的基础上,确定项目预算。

第七条财政部门严格按设计审定招标工程量清单,对项目招标文件中涉及造价的条款进行重点审查,提出工程重点内容的具体成本控制措施,审定项目招标最高限价。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按程序发布,不得擅自调整和更改。

中标合同价不得超出财政部门审定的最高限价。

第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合同签定后及时将招投标资料报送财政部门。

第三章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第十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及项目预算组织项目实施,不得在各组成工程项目间自行调整项目预算。

财政部门对经济签证及隐蔽工程实行现场核实、审查管理,对可调整的工程材料价格实行审查监管。

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实
情况作为资金拨付的要件。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确需调整项目预算的内容,由项目建设单位在实施前提出,财政部门审查后执行。

第十二条已批准的项目预算,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调整。

(一)因国家法律、政策变化引起投资变化的;
(二)批准的建设内容调整、设计变更;
(三)因不可抗力导致的项目中止或投资增减变化;
(四)项目名称、主管部门、预算级次等发生变更;
(五)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调整内容。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项目预算调整。

(一)调增投资已超项目概算的;
(二)调整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的;
(三)调整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四)项目建设单位有违规行为的;
(五)无正当调整理由的;
(六)其他不符合调整规定的。

第十四条对在调整预算审查中的重大争议,报市政府研究确定。

项目预算调整后,按规定办理追加预算或追减预算,调减部分一律收回。

第四章项目竣工阶段的管理
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完工后一个月内,向财政部门报送单项工程或项目竣工结算资料。

财政部门依据批准的项目预算,审定单项工程或项目竣工结算。

未经审批的项目预算调整事项,不得计入工程结算。

未经财政部门审定工程结算,不得结算工程价款、不得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

第十六条项目竣工结算审定后,项目建设单位应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编报财务决算。

财政部门对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进行核定,并对项目建设程序、组织管理、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审查。

根据审查情况,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十七条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在3个月内办理交付使用资产的结转、移交。

逾期未移交的,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得在项目中列支。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