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

作如是观拼音:zuòrúshìguān典故: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

抱这样的看法。

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作金石声拼音:zuòjīn shíshēng典故: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

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成语:作舍道边拼音:zuòshědào biān典故: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

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成语:坐不窥堂拼音:zùo bùkuītáng典故: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出处:《三国志·魏郑浑传》:“张孟卓(邈)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成语:坐不垂堂拼音:zuòbùchuítáng典故:垂堂:近屋檐处。

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

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成语:佐雍得尝拼音:zuǒyōng décháng典故:比喻助人为善,自己也分享光荣。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雍得尝,佐斗得伤。

’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

”成语:左右采获拼音:zuǒyòu cǎi huò典故:左手右手都有收获。

比喻研究学问,多采材料。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汉书·夏侯胜传》:“胜从父子建,字子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

”成语:左萦右拂拼音:zuǒyíng yòu fú典故:左边拾,右边掸。

比喻对手容易收拾。

出处:《史记·楚世家》:“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

”拼音:zuǒyíyòu fú典故:宜:适宜,适合。

形容多才多艺,什么都能做。

出处:《诗经·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举例:文采斐然,~,吾不如孙渊如。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成语:醉酒饱德拼音:zuìjiǔbǎo dé典故: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

出处:《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成语:钻皮出羽拼音:zuān píchūyǔ典故: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

出处: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成语:嘴甜心苦拼音:zuǐtián xīn kǔ典故: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成语:钻冰求酥拼音:zuān bīng qiúsū典故: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

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出处:《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成语:钻火得冰拼音:zuān huǒdébīng典故: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成语:足音跫然拼音:zúyīn qióng rán典故:跫:脚步声。

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

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出处:《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拼音:zǒu mǎzhāng tái典故: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

原指骑马经过章台。

后指涉足妓间。

出处:《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举例:我不曾流水出天台,你怎么走马到章台。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成语:走马上任拼音:zǒu mǎshàng rèn典故: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

旧指官吏到任。

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成语:邹缨齐紫拼音:zōu yīng qízǐ典故:比喻上行下效。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成语:总角之交拼音:zǒng jiǎo zhījiāo典故: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

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出处:《礼记·内则》:“拂髻,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髻结之。

”《晋书·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成语:自贻伊戚拼音:zìyíyīqī典故: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

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成语:自作解人拼音:zìzuòjiěrén典故: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成语:锱铢必较拼音:zīzhūbìjiào典故: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拼音:zījūbùqián典故:趑趄:迟疑不敢前进。

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出处:《周易·夬》:“臀无肤,其行次且。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成语:眦裂发指拼音:zìlièfàzhǐ典故:眼角裂开,头发上竖。

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成语:孳蔓难图拼音:zīmàn nán tú典故:孳:同滋,长也;蔓:繁生、蔓延。

比喻坏的事物绝不能任令它蔓延开来,否则,便难以收拾。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成语:濯足濯缨拼音:zhuózúzhuóyīng典故: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

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成语:斫轮老手拼音:zhuólún lǎo shǒu典故:斫轮:斫木制造车轮。

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出处:《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成语:擢发难数拼音:zhuófànán shǔ典故:擢:拔。

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成语:锥刀之末拼音:zhuīdāo zhīmò典故:末:梢,尖端。

比喻微小的利益。

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出处:《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成语:筑室道谋拼音:zhùshìdào móu典故:筑:建造;室:房屋;道谋:与过路的人商量。

比喻做事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一会儿听这个,一会儿听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渍于成。

”拼音:zhǔhèfén qín典故: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

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成语:侏儒观戏拼音:zhūrǔguān xì典故: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成语:粥少僧多拼音:zhōu shǎo sēng duō典故: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成语:踵决肘见拼音:zhǒng juézhǒu jiàn典故: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

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

形容非常贫穷。

出处:《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成语:中冓之言拼音:zhōng gòu zhīyán典故:中冓:内室。

内室的私房话。

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出处:《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成语:只轮不返拼音:zhīlún bùfǎn典故:只:一个。

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

比喻全军覆没。

出处:《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举例:兵贵神速,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成语:只轮无反拼音:zhīlún wúfǎn典故: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

比喻全军覆没。

出处:《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拼音:zhīxióng shǒu cí典故: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

弃刚守柔。

比喻与人无争。

出处:《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成语:阵马风樯拼音:zhèn mǎfēng qiáng典故:樯:船上用的桅杆。

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

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出处: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成语:争多论少拼音:zhēng duōlùn shǎo典故: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

形容斤斤计较。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