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洛伊

特洛伊

P130310456 赵瑾楠法学院20113级二班
影片《特洛伊》丢失了荷马史诗中的哪些信息?又增加了哪些现代编剧的票房兴奋点?
有的时候,神话与历史的界限不是很分明。

在特洛伊城遗址被施里曼发现之前,特洛伊和木马记在西方世界就已人尽皆知,但没有人认为这些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

直到1873年6月15日,被岁月尘埃掩埋了几千年的特洛伊城终于在施里曼的执着追寻里与世人见面。

特洛伊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屏幕,如果说以前的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讲述的话,这次的电影则更象是在重现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特洛伊》还了英雄本来面目,可以让阿喀琉斯看着脚后跟上的箭倒下时无悔此生。

没有任何花哨,开门见山,平铺直叙,走的是史诗片的路子。

影片对荷马史诗中原来的故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首先,在影片中,这是一场纯粹的人的战争。

整部影片只出现过一个神(如果那种形象也能算是神的话),阿喀琉斯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

可是我没有看到任何神迹。

只有一位慈祥的母亲,眼睛里全是爱和忧虑,面对着即将远征,雄心勃勃的儿子。

“如果你留下来,你将会有一个美丽的妻子,你还会有儿子,你会看着他长大,你的儿子也会有他的孩子。

如果你去特洛伊,你的名字将会被历史铭记,但是你不会再回到故乡。

”我宁愿相信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只是隐居在海边的智者,当年与阿喀琉斯的父亲巧遇,从此天地间有多了一位不世的英雄。

所谓神,只是一种美丽的传说吧。

影片中没有任何不现实的东西,看得出,导演是下决心追求真实感。

其次,许多人物的命运被改变。

原来一场打了十年的战争,在影片中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

登陆的第二天早上阿喀琉斯的表弟就死在特洛伊大王子的剑下。

第三天大王子死在阿喀琉斯的剑下。

十二天的停战之后,俄底修斯就想出了木马计,阿喀琉斯竟然也藏在木马中进了城,最终死在小王子,也就是带走海伦引来战争的帕里斯箭下。

最后交战双方的主要将领几乎全部战死,只有小王子帕里斯活下来带着海伦等人和特洛伊精神之剑从密道逃走。

这样压缩时间或许是拍摄需要,但带来的直接坏处就是缺少了那种十年一战的气势。

最后,特洛伊中加诸道德判断。

荷马史诗中对这场战争是没有道德判断的,即使有,也是普遍人性意义上的判断。

而电影中,阿伽门农被塑造成了一个强权的侵略者,特洛伊是保家卫国正义的一方。

影片中修改了荷马史诗原著中的部分内容,也为了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增加了许多票房兴奋点。

一,许多著名大牌明星的加入。

阿喀琉斯这个角色,几乎是为布拉德·彼特量身订做,古铜色的皮肤,近乎完美的身材,依旧是带着些不屑的酷酷的眼神,这位好莱坞的阿喀琉斯不知又要征服多少少女的心。

奥兰多·布鲁姆。

这位《指环王》中的精灵弓箭手,《加勒比海盗》中的小铁匠,摇身一变,成了全特洛伊宠爱的小王子帕里斯。

海伦的眼睛有着爱琴海般清澈纯净的蓝,越看越让人着迷。

真正的美,既不是美得轰轰烈烈,也不是美得小桥流水,而是存乎一念。

特洛伊的大王子赫克托耳,他身上具备了一个男人应有的所有优点,阿喀琉斯的英雄气概,帕里斯的儿女情长,甚至老国王的忧国忧民,他都集于一身。

而且他还有一种平和的气质,那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而不是男孩儿所拥有的气质,坚强,安全,可以依赖。

二,好莱坞浪漫爱情故事的加入。

,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被俘的祭司,爱上海伦的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但其实还有一条线是爱情的另一层含义,那是大王子带来的,对爱情的忠诚,对子辈的爱护,对妻子的信任。

三,稍微不那么残忍的结局加入。

电影最后,帕里斯、海伦、赫克托尔的妻子、布里赛
伊斯以及一部分特洛伊百姓从密道成功逃到伊达山,但荷马史诗中,海伦回到了希腊,赫克托尔的儿子被希腊人从楼上扔下摔死,帕里斯和安德罗马克应该也死在特洛伊。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这是一部英雄的电影。

影片中有很多英雄,甚至在阿喀琉斯年轻的表弟冲向敌人时,在帕里斯坚定望着海伦时,在老国王颤抖的举起剑时,我都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英雄的影子。

只是,英雄莫问归处。

最英勇的阿喀琉斯死于暗箭,贵为王子的赫克托耳死后尸体还要被人侮辱,就连反面角色枭雄阿伽门农也死在祭司之女的匕首下。

任你生前能挡百万兵,死后不过是一把火,一堆灰,几缕轻烟,魂散异乡。

不忍问,不能问,要洒一腔血,换得万世名。

阿伽门农说历史只会记住国王而不是士兵。

只是对于一个战士来说,最重要的是他来过,爱过,战斗过。

至于归处,剑的尽头是血,生的尽头是死。

这中间短短的几步,要走的惊天动地,神鬼皆惊。

你听,这长风至今仍猎猎作响,唱着千年的悲歌,莫非要把英雄的魂魄送向天地的尽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