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a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a

---------------------------------------------------------------最新资料推荐------------------------------------------------------中西方园林的异同a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世界各民族的园林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的特点和很高的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的原因 1.、审美情趣的差异中国祟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的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友好和睦、相互依存,不是去征服、破坏.而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美好环境。

把自然景物和景象作为欣赏、 B.欢娱的对象,人的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文人和士大夫追求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他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和共鸣。

1/ 17这种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的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造园家,大多是有造诣的诗人、画家设计的.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的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的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的原则是山水画的原则,“外师造化,就是中得心源” 虽然带有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但它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的审美思想和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的高度与屋墚的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的维纳斯雕像的重要尺寸的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欧洲文艺复兴则是理性的伸展,它是以理性调和情绪而完成艺术上的伟大,笛卡尔认为几何分析我国古代的哲学观和艺术观,发现中国的文化是种自内而外,由里及表的文化,在我国的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是相关相通的,是不可分的,中国的哲学重了悟而不重论证,认为形式上的细密论证不如内心神秘之冥证。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于逻辑性、数理性,他们的文化甚至被认为是数的文化,它的产生是神秘主义的希腊早期哲学,但它是铪着理性---------------------------------------------------------------最新资料推荐------------------------------------------------------ 和逻辑的轨道上发展的,发展成为一种与东方哲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审美观。

6 造园师素养的比较西方园林的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布置园林。

法国的著名园艺师勒· 诺特尔,13岁起开始学画,后来改习园艺,他还学习过建筑、透视法和视觉原理,受过古典主义者影响,研究过笛卡尔的机械主义哲学。

而中国许多文人、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恋出的代表为明朝末年的计成,他不仅具有丰富的造园经验,而且又有较高的文学绘3/ 17画素养。

7 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对比在西方.唯理美学思想统治欧洲达几千年之久。

例如秩序强调整一、强调平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不外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一种继续和发展.这种美学思想就是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它不仅左右着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戏剧,同时还深深地影响到园林设计中。

欧洲的情况大为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则是生在东方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

并且深受绘画、诗歌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犹以绘画对于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

中国园林还受儒、佛、道3家思想的影响。

尽管中西园林存在着以上的差异,但不可否认,它们仍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均处于农业时代,服务对象是以皇帝为首的少数贵族阶层,主要创作对象是宫苑、庭院、花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从而使各自都偏离了原来所走的路子。

时至今日.纯粹古典形式的园林便不复存了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及美学思想比较[摘要] 中国园林基本上是感性的、写意的,强调自然、野趣、情感、想象,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西方园林则基本上是理性的、写实的,强调人工、图---------------------------------------------------------------最新资料推荐------------------------------------------------------ 形、秩序、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明晰、精确、严谨的科学范畴。

分析比较中西园林的艺术风格和关学思想,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其发展则伴随着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在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而关于它们之间差异的比较正是当今景观园林界所关注的课题。

一、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比较 (一)东方风格东方园林以含蓄、蕴藉、恬静、淡?自、古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5/ 17势,造水要达到浩荡似河湖的韵致。

这是为了表现接近---------------------------------------------------------------最新资料推荐------------------------------------------------------ 自然、返璞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

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的趣味。

东方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意,花木也有情味意趣。

窗外露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

东方园林可以中国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理论和法式为例。

凡是能够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不仅有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有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有亭台楼阁、水榭山馆等各种建筑,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在这众多的造园要素中,最基本的是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三类。

追求天然意趣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7/ 17专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地形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二)西方风格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阔、坦荡、规则、整齐、豪华,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

l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华丽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

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

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

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 一种数”。

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二、中西园林美学思想的差异 (一)人工关与自然美中、西园林---------------------------------------------------------------最新资料推荐------------------------------------------------------ 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得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与此不同,中国园林一般是不用轴线的,但也有一些北方的皇家园林例外,这不仅有规模的因素,更主要还是中国传统的礼教和封建皇权的威严要求所决定的。

而江南园林的小尺度中决不会有这种情况,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园林追求的是: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割空间,融于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9/ 17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寄情于山水间,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认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