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里机构及人员配备

安全管理里机构及人员配备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一、成立安委会由主要领导和部门领导构成,安全第一负责人为主任,安全主管及其他主要领导为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门。

主任:总经理副主任:书记及各部门分管经理成员:各部门部长办公室:安全调度室二、管理机构;有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网。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三、卫生监测机构1、建立卫生监测机构。

2、监测站配备一定数量人员(专、兼)3、有满足要求的工作场所。

4、按规定配置监测仪器。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1、对其安全资格提出要求。

2、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3、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分管副职等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责任制中明确如何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及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

3、明确如何审批重大工艺安全技术方案,审查引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4、明确如何审批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参加重大事故的技术分析。

5、明确如何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要求。

6、明确如何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7、明确在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

三、各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车间(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责任制中对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规程和制度提出要求。

3、组织落实车间(部门)级安全教育,并定期组织考核。

4、组织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及作业场所等处于良好状态。

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或采取临时应急安全措施,并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报告。

5、按规定参与各类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四、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应包含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3、包含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安全技术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工伤事故的调查组织、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

五、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责任制内容包含:对班组内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3、、组织工人学习、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4、负责对新工人、实习人员的安全教育。

5、负责安全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完好。

6、及时纠正违章作业。

7、督促检查职工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六、车间安全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车间专、兼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责任制中明确:①如何协助车间主任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管理。

②如何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考核。

③如何深入班组进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检查落实动火安全措施。

④负责车间的事故统计上报,参加车间的事故调查、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⑤应负责车间安全装置、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

七、其他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参加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消防器材4、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八、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2、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颁发的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规定、标准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在经理(厂长)领导下组织制定、修订和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参与制定安全技术规程。

4、负责对厂职工的安全教育(新入厂职工、复工、特种人员、干部等);公司安全检查(综合大检查、季节性和节假日检查,日常安全检查)以及隐患整改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各票、证的贯彻执行情况。

5、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参与实施“三同时”的审查和验收、监督)。

6、明确了劳动防护用具(品)和保健品的管理(包括制定防护用品和保健发放标准、并监督检查按标准发放和正确佩带和使用)7、对事故管理(事故报告、参加工伤坚定、控制事故的措施及搞好安全生产的实施对策);负责安全台帐管理。

九、机械动力设备的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机械、动力、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2、对机械、电气、设备、生产性建筑物以及防雷、防静电等的安全状况负全面责任。

3、组织对各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设备、仪器、仪表等进行检测、检验及报废等工作。

4、负责组织大、中修项目,同时要制定安全措施和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大、中修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5、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上报。

参加有关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电气、锅炉、起重、焊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十、生产技术计划调度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生产技术、计划、调度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对各车间的生产工艺中的安全技术问题负全面责任。

3、负责制定生产工艺规程、操作法和操作规程,参与安全技术规程的制定并贯彻执行。

4、负责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的同时,提出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5、在制定长远计划或年度计划时,负责组织编写、制定安全技措和改善劳动条件工程计划。

6、参与开停车方案的制定,负责工艺技术管理并制定有关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上报及制定防范措施。

7、在生产调度时,必须对安全生产负责,在任何情况下按“生产服从安全”的原则处理。

(三)安全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1、明确适用于生产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

2、明确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及具体主管教育人员负有实施指导、检查和监督的职责。

3、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如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般员工、新进员工、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4、明确各类人员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安全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

及教材。

5、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6、明确安全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

7、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

二、安全作业证管理制度1、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2、明确本企业使用安全作业证的作业范围和资格要求。

3、明确作业证的种类(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企业内部安全作业证)。

4、明确安全作业证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办法。

三、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1、明确安全检查的任务和要求。

2、明确安全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

3、明确安全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安全设施、工艺、电气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4、检查记录保存完好。

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规定。

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

四、安全施工与检修制度1、制定安全施工与检修制度2、明确施工单位的职责范围。

3、明确检修的种类(大修、中修、小修、抢修、维修)。

4、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

5、检修的程序和要求。

6、检修的记录要求;检修的验收要求。

7、特种设备检修维护的规定。

五、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1、明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管理部门及责任。

2、明确安全设施的范围。

3、明确“三同时”的具体管理办法。

六、安全设施管理制度1、明确管理、维护、检修、检验部门及职责。

2、日常检查、维护管理办法。

3、定期检验管理办法。

4、建立管理台帐。

七、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明确配备标准。

2、明确采购及特种劳保用品供应芳的资质审验办法。

3、明确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办法。

八、事故管理制度1、明确事故分类及各项事故的主管部门。

2、各类事故报告程序和内容,调查、处理程序及要求。

3、“四不放过”原则的要求。

4、事故档案管理和事故台帐。

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明确尘、毒、噪声的合理布点(布置图)按时检测,并做好记录(记录表)。

2、规定检测办法。

3、保证卫生设施的维护。

4、建立职工健康监护管理。

十、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1、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要求。

2、对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教育的检查办法。

3、安全协议签订要求。

十一、安全奖惩制度1、明确制度与安全责任制及经济利益挂勾的奖惩办法。

2、明确应当受到奖惩或处罚的人员及行为。

3、明确考核办法。

4、明确做好安全奖惩记录。

十二、厂区道路交通管理制度1、明确对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的管理规定。

2、明确外来车辆进厂的管理办法。

3、明确机动车辆厂内行驶线路、停靠区域管制划分。

4、厂区道路设置交通信号、标志规定。

十三、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例会周期及内容。

(安委会议事会、公司例会、厂例会、车间例会周期)十四、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明确各级各有关单位设备管理的内容及责任;2、设备检查周期和计划规定;3、设备检修后的验收确认;4、设备维护考核规定;5、设备备品备件采购验收规定;6、重要设备建档管理的规定。

十五、电气安全管理制度1、明确电气安全管理部门及责任;2、严格执行各种电气作业票证;3、制定防静电、防雷以及防爆电气的安全管理办法。

十六、安全生产值班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值班时间、责任、任务。

十七、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如何辨识和确定重大危险源;2、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3、对重大危险源区域的监控手段和措施,明确责任区;4、对重大危险源的定期检测、评估的规定;5、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四、工艺技术操作规程1、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编制。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编制。

3、各种规程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