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

五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

五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五年级阅读练习题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

(一)食物从哪里来?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

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

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

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20至100个。

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

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另一种叫异养。

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

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

狼以野兔为食物。

狼一旦碰到了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

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

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文字说明的中心是2.下面是植物“自养”的过程,请根据选文的说明,将这一过程补充完整。

①根系→采集原料(水和无机盐)②()→吸入二氧化碳③()→吸收太阳光能,合成有机物3.下面句子中“——”号的作用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的延长4.“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

”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现。

5.请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

答题处只填句子序号。

①我们皮肤上不会长出叶绿素,当然是属于异养型。

②不过人是靠劳动获得食物的,能够用各种方式改造植物,使它更好地为人服务。

③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④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

答:→→→(二)海啸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

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

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

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

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

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回答问题: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段加线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__。

5、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顺序。

(三)吐鲁番盆地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

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

在盛夏(猛烈强烈)的阳光(照射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

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

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

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

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

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

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

他想让后人()有遮阳蔽日之处,()有解热止渴的桃梨。

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

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回答问题:1、“漫”在字典里的解释:(1)水过满,向外流(2)到处都是(3)莫,不要(4)不受约束,随便(5)广阔,长。

“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条解释。

“长夜漫漫”的“漫”应选第()条解释。

“漫无目的”的“漫”应选第()条解释。

2、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人们把吐鲁番称作、。

5、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理由有两点:(1);(2)。

6、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的特点。

这两个事例是:(1)(2)7、吐鲁番人用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四)春风北京人说:“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

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

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来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忽;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岸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

不论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洋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渣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哧地帮助呼哧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觉得解气。

要不,请想想,柳丝飘忽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回答问题:1.概括出北京春天的两大特点:;。

2.南方来的人为什么觉得“脖子”有名无实(用原文回答)3、用“”画出文中的2个比喻句。

4.作者说,北京的春风不仅仅是刮土,而且有“别样的体会”。

这“别样的体会”在七八两段中分别表现为:①②5.江南的春风和北京的春风各自的特点,请分别用一个词予以准确概括。

①江南春风的特点是:②北京春风的特点是:(五)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

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

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

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

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