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意见】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

【地震意见】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

【地震意见】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的意见
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xxxx〕18号),为进一步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充分认识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十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二分之一,共发生死亡人数超过百人的地震53次,其中超过千人的地震22次。

新世纪以来,汶川、玉树地震相继造成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开展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法律赋予地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步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及重点区域的监测台网,形成了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持续不断地开展了预报实践并取得一定进展。

但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汶川地震等重大地震灾害,显露出我国地震监测基础仍较薄弱,地震预
报的水平还很低,地震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监测预报工作的需要,监测预报的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公共服务的产品尚不丰富。

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严峻复杂的震情形势,各级地震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大气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科学、更有效,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强震的监测预报为重点,大力加强地震科学技术研究,坚持不懈开展监测预报实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履行法定职责,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目标。

到xxxx年,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覆盖我国大陆及海域的综合观测系统,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监测2.0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够监测3.0级以上地震;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长、中、短、临地震预测科学水平不断提高,预报能力不断增强;建立适应监测预报需求的人才队伍和工作机制,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到2020年,建成覆盖我国大陆及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和较为完善的预警系统,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短临预测预报水平有明显提高,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

(四)基本原则。

坚持夯实监测基础。

完善地震台网规划布局,加强台网建设与运行管理,丰富地震观测产品,提高公共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