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精选10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1 人们都说:“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我寒假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好几本书。
其中有一本书是《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看完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很多版本,我读的是高中生读本。
在书的第一页我就看见了这样几句话:“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无论是哲学、历史、科学技术、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医学、农学等各个学科都有丰富的保障”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我们中国原来有这么长久的历史,并且有很深远的文化保障。
不仅是这些文化保障,中华民族还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延续性,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化与文明中,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二、理论性。
三、民族性。
四、包容性。
正是这四个鲜明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
我们必须做到这些传统礼仪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孩子。
书中还有许多英雄故事。
比如:岳飞和他母亲很爱国,母亲让岳飞去保护祖国,可是岳飞却被奸臣所害。
这个故事很动人,所以他一直流传在民间。
这个故事多么鲜明地体现出岳飞和母亲的爱国之情啊!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爱国精神才能保护祖国不被收到伤害。
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还要用科学去对待传统文化。
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
我们要学习这种优秀传统。
读完这本书后我真正懂得了我们要文明待人,尊重师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个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2 一本书,就如一个小小的阶梯,拾级而上,总有到达的一天;一本书就如一轮小小的太阳,阳光洒下,总会有温暖的和收获,《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就是那阶梯,那太阳,他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为我的心灵增加了活力。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共分为七章,有文化血脉源远流长、文化成果灿烂辉煌、文化名人群星璀璨、民族精神光照千秋、传统美德时代传扬、节日习俗多姿所采和海纳百川走向社会。
这些章节都让我知道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尤其“传统美德时代相传”这章节,它让我想到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事,其中有一件是让我最后悔的事。
我是班中的学习委员,也是学习小组长,有一次,我们组维护教室卫生,没有达到老师的标准挨罚了,我和老师发生了争执,老师非常生气,事情过后。
老师并没有因为我的小脾气而不理我,而是耐心地给我讲道理,老师从心底希望我们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学生。
老师真的可谓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让我们从无知的小孩慢慢走向成熟,编织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真的应该做到“尊敬师长”。
我以后还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承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因为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的意义;让我懂得了许多的做人道理;让我了解了关于孔子、老子、屈原、司马迁等名人的许多故事,是他们用不朽的名篇在名册上留下闪光的名字!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我们应该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地为“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吧!《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3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风雨,孕育出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中华人民。
我们的能力令人钦佩,我们的智慧令人景仰,我们的道德品质更是令人敬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谦让”似一缕春风吹到每个人的心中。
古今“谦让的故事”比比皆是,其中《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中的“六尺巷的.故事”让我为之一震,谦逊、礼让更是铭记在我心中。
“六尺巷的故事”主要讲了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宰相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为了墙基争地界,打起了官司,双方各不相让,事情越闹越大,后来家人飞书告诉张英,张英看完来信后释然一笑,挥笔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了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将墙后移了三尺,吴家为之感动,也将墙后移了三尺,因此才有了现在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
张英一封家书化解了邻里之争,修身为先,大度做人。
让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换万世流芳。
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谦让,比如不小心碰到别人,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但往往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弄得大家都不愉快。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
那一天,英语课上杨老师在讲解试卷,当我正专心致志地研究错题时,我旁边的李宇辰同学不小心把我的试卷碰到地上,她用脚踩着还给我。
看着试卷上乌黑的脚印,我怒火中烧,一股憎恨的情绪油然而生,我拿过她的试卷,“嘭嘭”踩了两脚……最后,我俩都被老师批评了,并且写了一篇反思。
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不冲动,而是把脚印给擦去,一起不愉快就避免了。
如今,我下决心养成谦让的好习惯,不冲动,不辜负中华优良传统,做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张英那样谦逊、礼让,我相信,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4 这学期,老师发给我们一本书,一本我见了很心烦的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我连看它一眼的念头都没有,顺手一扔,只顾自己看电视了。
在妈妈的唠叨下,我被迫无奈地拿起这本讨厌的“好书”,看了一会儿,我竟然被吸引住了。
原来这本并不令我喜欢的书中确有那么多宝贵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
它使我懂得了,中国有那五千年上下的悠久历史,有许多中华文化和道德文明。
这种文化和文明依旧被人们传承下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先人传下的文化和文明礼仪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垫脚石”,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祖先啊!你们真伟大,是您让我认识了“四大发明”,使我懂得了人就要懂得勇于创新,勇于发现。
“四大名著”告诉了我要有文学的底蕴,让我知道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明了。
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写的一位古人——屈原。
他是我过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在我们学校的板报上,我记得屈原这样一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诗倾诉了屈原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体现了他爱国爱民的高尚品质。
而在当今社会,每年的五月初五,为什么都要吃粽子呢?原因是要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公元前278年,屈原他宁愿跳河自杀,也不愿随波逐流的活着。
当时,哪里的百姓悲伤不已,就用向河里扔粽子等方式给他送行。
这些,足够表明我们的祖先有多伟大。
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传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
只要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评语]:小作者通过读这本书知道了中华传统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是小学生努力追求的事情。
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真实,读有所获,受到了精神震撼。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5 在我的小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淡蓝色、清秀典雅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它是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由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委会编写。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除引言以外,主要写了“爱国如家”、“孝悌友爱”、“尊师重教”、“诚实守信”、“明礼守法”、“勤学励志”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从引言中,我知道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爱国如家》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孝悌友爱》中,我读懂了“亲爱利子谓之慈,子爱利亲谓之孝”;《尊师重教》令我陷入思索——怎样做一个尊敬老师的小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我们,做人应当“言必诚信,行必中正”;《明礼守法》指出,法律是天下的准则,人要能够始终保持纯正之德;《勤学励志》篇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学不可以已”。
我最喜欢的,是《六尺巷的故事》。
从前,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和一户姓吴的人家。
他们为了墙基争地界,打起官司。
张家的张英在朝当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张英的家人就写信给张英,想让他出面处理。
但张英读过家书之后,沉思片刻,写了一封回信。
信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将院墙退后了三尺。
吴家人深感惊讶,非常佩服张英的肚量,于是也将院墙退后了三尺。
这就是有名的桐城“六尺巷”,爸爸曾带我去瞻仰过它。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我也非常敬佩张英。
是啊!修身为先,大度做人。
张英的谦逊礼让,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
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也是在承载和弘扬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吗?我是中国人,我愿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员!《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6 我曾看到一条新闻,有记者看到曲阜满街都在卖着《论语》,采访当地老百姓后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的,当地的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都没有阅读,更别谈了解其中的意义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些传统美德凝聚了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精神,我们不能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却又渐渐地让中华文化消失。
阅读完《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后,我更是颇有感受,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责任,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使命啊!翻开这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书,无数的名人为我们后人铸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宝库:古有敢于尝试的神农,有勇有谋的是郑和;今有亲民爱民的焦裕禄,无私奉献的孔繁森……他们都在告诉我们要牢记并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呀。
传承中华文化并不是像那些名人一样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记得一次,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我放学急忙赶回家。
在小区里忽然听到一位老奶奶再说:“小朋友,麻烦过来扶我一把。
”我一看,是邻居的老奶奶在叫我,我连忙跑过去,原来老奶奶本想出来晒晒太阳,可下起了雨,又因为坐久了行动不便,不能站起来。
我想,新闻里不常常说好心人扶老人家反倒被碰瓷吗,不会我也遇上了吧。
我顾不着那么多了,反正“远亲不如近邻”,帮一把又有什么呢。
我搀扶起老奶奶,右手撑着伞。
老奶奶攀着我的手,一步一步的走回了家。
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对我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心人。
”我心里顿时有一种荣誉感,原来的那阵怀疑顿时烟消云散了。
或许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真正含义吧。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是一份意义重大的使命。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行动将中华文化传承,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7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