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第四第五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在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治疗艾滋病(HIV 病毒为RNA 病毒)的药物AZT 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
下列对AZT 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转录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自我复制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逆转录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 基因的表达过程 2.如图是DNA 和RNA 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中都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 .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构成C .蓝藻的线粒体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D .DNA 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3.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 个体的概率为1/6B .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 隐性遗传病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 W 、aX W 两种 4.在胰岛B 细胞合成胰岛素的过程中,不需要...(. ).A .脱氧核苷酸B .核糖核酸C .核糖核苷酸D .氨基酸 5.如果DNA 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 .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⑥D . ②④⑤ 6.原核生物的mRNA 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 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A .原核生物的tRNA 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B .真核生物tRNA 呈三叶草结构 C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7.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如果将来G 非洲爪蟾的网织红细胞的珠蛋的白mRNA ,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非洲爪蟾的卵细胞中,结果如下图甲所示。
如果注射含有珠蛋白mRNA 的多聚核糖体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则结果如下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 .外源mRNA 的注入不影响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B .珠蛋白mRNA 在卵细胞中可能竞争利用其中的核糖体C .若不注入珠蛋白mRNA 卵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珠蛋白D .卵细胞内没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8.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 .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 、氨基酸、核糖体、酶、A TP 即可完成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D .某段DNA 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 、蛋白质一定会改变9.一个mRNA 分子中有m 个碱基,其中G +C 有n 个,由该mRNA 翻译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
则其模板DNA 分子的A +T 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A .m 、m 3-1B .m 、m 3-2C .2(m -n)、m 3-1D .2(m -n)、m3-210.若下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DNA 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核仁与图中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 .中心法则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指的是B 过程C .每种tRNA 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D .图中A 过程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11.理论上每一个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内所含DNA 的质与量是一样的,为何所含蛋白质的质与量不一样( )A .不同细胞的基因经过不同的重组,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B .不同细胞的基因数量不一样多,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C .不同细胞被转录的基因不一样多,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D .不同细胞的基因复制速度不同,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样12.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 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B .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 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C .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D .图乙中涉及碱基A 与U 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的比较,下列哪项不正确( ) A .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需要的原料不同 C .所需酶的种类不同 D .主要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14.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
由图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 .基因和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基因控制性状实质是转录和翻译的结果15.下图①表示某生物b 基因;图②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③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①中碱基对的增添,可能使b 基因突变成A 基因B .图②所示的生物体若产生只含A 的异常配子,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未正常分离C .由图②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D .若图②中的1个b 基因突变为B ,则该生物体仍然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16.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17.表中甲表示某野生型果蝇一条正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序列,乙、丙是两只变异类型果蝇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是等位基因B .乙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 .乙、丙发生的变异均可用显微镜检测D .乙、丙果蝇发生的变异不可遗传18.生物学中可遗传变异可以分为突变和重组,其中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发生变化。
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图丙、丁、戊分别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
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产生B .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C .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D .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19.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改变,都能为生物进化产生原材料C .DNA 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D .由于同源染色体间的联会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 20.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
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
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 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 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B .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F 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1:1 D .F 2中雄果蝇个体占3/721.人的性染色体变异后XXY 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 三体发育成雌体,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 .人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Y 染色体数目 B .人取决于是否含有X 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C .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D .人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22.右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各年龄段相近B .预防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是基因检测C .调查人群中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常选患病家族进行调查 D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变异遗传病是致死的,出生前就死亡了23.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 .所有生物的变异都能够遗传给后代C .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出现染色体变异D .基因重组导致三倍体西瓜出现无籽性状 24.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出现一些可育的种子,原因是母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B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基因型AaBb 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D .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25.下图表示AaBb 的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②过程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B .①过程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均发生变化C .培养出的二倍体水稻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均为AABBD .图中培养出的试管苗高度不育26.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 ,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右图)。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 突变为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 与4 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27.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 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 —A 、A —T 、G —C 、C —G ,推测“P ”可能是 ( )A .胸腺嘧啶B .腺嘌呤C .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 .胞嘧啶28.已知一基因片段(如图)以乙链为模板转录某传染病致病因子,现开发一小核酸分子药物,能成功阻止该因子在人体内的表达过程而大大减缓病情。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这种药物成分最可能具备的结构简图是UAA …GGCCB. 小核酸分子可使翻译过程受阻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C. 该基因可以来自于病毒D. 开发的小核酸分子药物是一种酶 29.下列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 .将转基因的四倍体鲤鱼与正常的二倍体鲤鱼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 .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种血红蛋白病C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儿子D .高产青霉素株、太空椒等的培育30.下图表示培育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③④⑤途径培育成新品种的过程中,E 、F 的染色体组成相同B .若A 、B 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 、aabbdd (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D 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3/4C .⑤过程中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 萌发的种子获得F 植株D .④过程使用的花药在A 、B 、C 三个品种的植株上都可以采集到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2分)31.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 或a 表示)控制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导致细胞膜上正常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从而使正常钙离子通道的数量不足,造成细胞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