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流手术室的基本要求
表4环境污染控制指标
级
别
空气
地面
墙面与物体表面
五指手套印
微粒(粒/L)
沉降菌浓度
(个/φ90皿•0.5h)
染菌密度(cfu/cm2)
染菌密度(cfu/cm2)
染菌密度(cfu/手套)
≥0.5μm
≥5.0μm
静态
动态
静态
动态
静态
动态
消毒后
工作中
消毒后
工作中
新手套
工作中
Ⅰ
≤3.5
动
静
比
=5
0
动
静
比
=5
≤0.2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4)采样次数:按湖南省卫生厅即将出台的洁净手术部医院管理控制规范执行。
2、表面染菌密度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各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时。
表5洁净手术室空气采关布点位置与方法
区域
最少测点数
手术区图示
Ⅰ级洁净手术室
手术区和洁
净辅助用房,
局部100级区
Ⅰ级周边区
5点(双对角线布点)
8点(每边内2点)
Ⅱ~Ⅲ级洁净手术
室手术区
Ⅱ级周边区
Ⅲ级周边区
3点(单对角线布点)
6点(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
4点(每边内1点)
Ⅳ级洁净手术室及分散布置送风口的洁净室面积>30m2
1、洁净手术部投入运行前,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并作为手术部基础材料存档;
2、洁净手术部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细菌浓度和空气的静压差,监测标准应符合表4的规定;静态含尘浓度和沉降菌浓度以综合性能评定的测定数据或年检数据为准。消毒后的染菌密度以每次消毒后的检测数据为准;
冬季:不得连续2天< 30%。不得发生2次以上。
测定次数:随时检测并留有记录。
测定方法:室内仪表读出并记录。
七、层流手术室环境细菌浓度、静压差日常监测等标准(见表4)
八、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面积≤30m2
4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2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注:分布在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角的采样点距离邻近两边的距离位0.12米
表6我国洁净手术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等
级
手术室
名称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表面最大
染菌密度
空气洁净度级别
手术区
周边区
手术区
周边区
Ⅰ
特别洁净
手术室
0.2个/30minφ90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层流手术室的基本要求
一、层流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基本装备、净化空调系统和用房分级等应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分级,见表1-2。
二、层流手术室的管理除手术室的基本要求外应:
1、进入洁净手术部清洁区、洁净区域内的人员应更换产尘埃少的专用工作服;
普通外科(除去一类切口手术)、妇产科等手术
Ⅳ
准洁净手术室
Ⅲ
肛肠外科及污染类等手术
表2主要洁净辅助用房分级
表3过滤器更换周期
类别
检 查 内 容
更 换 周 期
新风入口过滤网
网眼是否一半以上已堵
1周清扫1次,多风沙地区周期更短
粗低效过滤器
阻力已超过额定初阻力60Pa,或等于2×设计或运行初阻力
3-6个月,超过标准随时更换
皿(5个/m3)
0.4个/30minφ90皿(10个/m3)
5个/cm2
100级
1000级
Ⅱ
标准洁净
手术室
0.75个/30minφ90皿(25个/m3)
1.5个/30minφ90皿(50个/m3)
5个/cm2
1000级
10000级
Ⅲ
一般洁净
手术室
2个/30minφ90皿
(75个/m3
4个/30minφ90
动
静
比
=7.5
≤3
动
静
比
=10
≤3
动
静
比
=5
0
≤1
Ⅱ
≤350
≤3
≤1.5
≤5
≤5
0
≤3
Ⅲ
≤3500
≤30
≤4
≤5
≤5
0
≤5
Ⅳ
≤10500
≤90
≤5
≤5
≤5
0
≤5
非 洁
净 区
/
/
/
/
≤10/5min
≤10
≤10
/
/
注:静态含尘浓度和沉降菌浓度以综合性能评定的测定数据或年检数据为准。消毒后的染菌密度以每次消毒后的检测数据为准。
5、对空调器内部加湿器和致冷器下的水盘和水塔,应当每周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并保持干燥清洁;
6、对挡水板应当每周进行清洗并保持干燥;
7、对凝结水的排水点应当每天检查,并每周进行清洁。
四、层流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要求:
1、Ⅰ~Ⅲ级洁净手术室和Ⅰ~Ⅱ级其他洁净用房应当实行空气洁净系统送、回风的动态控制;
2、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其他洁净用房可以通过末端为高效或者亚高效过滤器的局部空气净化设备实行动态控制,并设置工程专职人员负责手术进行中的计算机动态监控;
3、非洁净区可以利用局部净化设备进行自净(空气净化机);
4、严禁使用有化学刺激、致癌因素的局部空气净化设备;
5、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当保证密闭,不泄露;
6、负压手术室和产生致病性气溶胶的房间应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且排风口安装高效过滤器;
7、排放有致病气溶胶的风口应采用密闭装置。
五、层流手术室的质量评价及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7、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
六、层流手术室环境细菌浓度、静压差日常监测方法:
1、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OC培养24小时。
3、每天可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每月对非洁净区域局部净化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6、每年对洁净手术部进行一次包括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在内的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
(2)采样地点:有代表性地点,每个房间每种表面不少于2点(如手术台、桌、灯等)。
(3)采样及检测方法: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55)附录A(采样及检查方法补充件)
(4)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3、医护人员手采样及检测方法
(1)每次抽检人数不少于3人。
(2)采样面积及方法:按照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55)附录A(采样及检查方法补充件)。
皿(150个/m3)
5个/cm2
10000级
100000级
Ⅳ
准洁净
手术室
5个/30minφ90皿(175个/m3)
5个/cm2
300000级
注:1、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结果。
2、1级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按10000级要求。
表7我国洁净手术部洁净辅助用房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0.25cm。
3、布点方法:(见表5)
4、采样注意事项:
(1)在100级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在其他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均向上;
(2)采样后的培养基条或培养皿,应37℃条件下培养24h,并计算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选位到小数点后1位;
(5)不论用何种方法检测细菌浓度,都必须有两次空白对照。第一次用于检测培养皿或培养基条(每批一个对照皿(条));第2次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每室或每区将1个对照皿(条),打开后又立即封盖,进行模拟操作);两次对照结果必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6)新房验收时,应最后做空气、物表细菌检测。
等级
沉降法(浮雕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5、洁净手术室(空态或静态)等级标准(见表6)
表1洁净手术室分级
等级
手术室名称
手术切口类别
适用手术提示
Ⅰ
特别洁净手术室
Ⅰ
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中的无菌手术
Ⅱ
标准洁净手术室
Ⅰ
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