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练习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练习题练习题在七年级地理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教材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目极地地区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典型代表动物分别是A.天鹅、大熊猫B.企鹅、大熊猫C.企鹅、北极熊D.天鹅、北极熊2.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三个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B.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C.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D.此地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3.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 ??A B C D4.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A.长城站和东方站B.长城站和中山站C.和平站和中山站D.和平站和长城站5.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A.煤炭资源B.铁矿资源C.生物资源D.固体淡水资源6.在世界各国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南极大陆却无人永久定居,主要是因为①气候极其寒冷②南极地区风太大③环境污染太严重④到处冰雪覆盖,很难找到裸露的土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的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内容的是A.矿产、淡水资源的考察B.海洋生物资源的考察C.森林生态系统的考察D.原始自然环境的考察8.下面是四位同学凭想象描写的南极地区的画面,请判断哪一位同学描写得最准确?A.到处绿树成荫,鸟儿欢叫,鲜花野果漫山遍野?B.深山老林,狂风呼啸,阴森恐怖?C.洁白的世界,冰积如山,狂风暴雨?D.冰山漂浮,企鹅漫步?9.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和“风库”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还要寒冷C.北极地区的降水比南极地区少D.北极地区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有1万多立方米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动物主要分布在 ??A.南极地区B.北极地区?C.中东地区D.撒哈拉以南非洲?11.针对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提倡农民多烧柴做饭?B.提倡节日多送纸质贺卡?C.提倡居民夏季多用空调?D.提倡市民出行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12.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洲是地球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北冰洋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C.南、北极地区四季分明,季节相反D.南、北极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13.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南极洲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洲相望C.南极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D.南极洲的陆地都在南极圈内14.如果想建一栋四面窗户都朝南的房屋,则这栋房子应建在 ??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D.极圈?15.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乔治王岛按地球自转的方向绕南极海域航行一周,他们经过的大洋依次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6.造成南极地区酷寒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有巨厚的冰层B.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C.地形以高原为主D.地处高纬,得到的太阳光热少17.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巴西D.阿根廷18.北冰洋出入太平洋的门户是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麦哲伦海峡D.德雷克海峡19.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极地区是陆地B.南极地区是海洋C.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D.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20.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6~9月B.中国中山站濒临太平洋C.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北方D.《南极条约》规定了南极地域的国别划分21.北极地区A.纬度很高,接近北极圈B.北极圈横贯中部C.几乎全在北极圈内D.几乎全在北极点附近22.北极因纽特人住冰屋的原因是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B.为了体现民居特色C.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异23.关于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B.站在南、北极点,四周的方向都朝南C.气候都非常寒冷D.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且出现的日期相同24.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隔着麦哲伦海峡与南美洲相望C.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D.南极洲陆地都在南极圈内25.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的是北极地区B.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多C.南极地区生活着大量的海豹、海狮和北极熊等动物D.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一样,都有永久性居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2年4月8日,历经163天,通过总共2.84万海里其中冰区3 900余海里的航行,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
根据材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3分?1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起航地点是,首先到达的考察站是,再经过洋到达另一考察站。
?2当考察队员在中山站考察期间,我国正值季,南极地区正值极昼、极夜期。
?3考察船在返回时,又经过了国家的开普敦港、国家的弗里曼特尔港,最后回到我国的港。
?4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南极科考的意义。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科学家在南极洲进行野外考察时,要有严密的防寒措施。
以前,由于防护措施不当,有的人曾冻掉鼻子、手指、脚趾等。
由于南极洲气温低,细菌不易繁殖,在那里一般不会感冒,如果着凉,只要喝点姜汤发发汗即可。
?材料二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
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差不多所有人的嘴唇都会干裂。
?材料三南极的风凶极了,刮起来尖叫着,顺着地面横扫,可以把几百斤重的大石头吹得满地滚。
1以上材料反映了南极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2南极洲为什么这么冷??3南极洲的气候干旱,为什么还会有2 000多米厚的冰雪??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在A处弧线上画箭头,以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B处位于洋,该大洋被大陆和大陆包围。
?3我国科学考察队到黄河站进行科考活动的最佳季节是季。
?4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5下列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极圈以内?B.有极昼极夜现象?C.附近的海域能看见企鹅?D.该站所在的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 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 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料、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
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 180海里,航时1 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
如大气科学家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逆温层,它远比原先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20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材料二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污染。
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占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徙和灭绝。
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些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
据2003年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为此,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
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等带回到垃圾摆放处。
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
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
相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要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3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4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参考答案1.C 解析: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大熊猫是生活在亚热带丛林中的一种珍贵动物,天鹅是在温带地区生活的一种鸟类。
2.D 解析: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中山站和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A项错误;根据中山站和长城站的位置及劣弧原理,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B项错误;我们放暑假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极地区正值冬季,不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C项错误。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南极洲气候寒冷,全年最高温在0 ℃左右,故排除A、B、C三项;南极洲全年干燥,降水较少,故D项正确。
4.B 解析: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中山站和长城站,分别于1985年和建成。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和平站和东方站是俄罗斯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5.D 解析:南极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地,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其中,淡水资源的储量占全球淡水的80%,它以固体的形式存在着,是一个巨大的淡水宝库。
6.C 解析:人类一般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生存、发展。